• 会员
    本书由天津中医药大学一线教授倾力打造,以最新教材为底本,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方剂歌诀引入,对该方配伍特点,临床应用注意点等以简练形式列出,重点难点提示,易学易记,旨在帮助中医初学者、爱好者理解并记忆,较迅速奠定中医基本功底。以期获得较好的市场。
    中医8.5万字
    4.7万人气
  • 会员
    著名学者、病理生理与药理学家韩启德院士以“医学的温度”为主题,结集了近些年对医学的本质、医学史、叙事医学、精准医学等的人文思考,阐述了对癌症、传染病、中医、死亡等的独特看法,对癌症应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等人们习以为常的医学观点提出质疑和建议,对全速发展的现代医学技术及其发展方向进行重新审视,提出应回归以病人为中心的价值医疗、不能忘记医学的来路和归途等观点。本书对人们重新认识现代医学乃至重新认识
    预防医学11.3万字
    4.7万人气
  • 会员
    图解版本,百万册,全新修订,忠于原著。比《本草纲目》更早,《神农本草经》是当之无愧的第一部药学经典,本书精选《神农本草经》原著中300种草药植物物手绘图,并对植物的根、茎、叶、化、子等部位做详细的解读说明,植物各部位的药性一目了然!此外,本书更是集各家之精华于一体,在阅读此书过程中,读者同时可以浏览到众多医学名著精华。
    药学25.4万字
    4.7万人气
  • 会员
    本书内容包括概述、抗菌与无菌、实验动物的种类与麻醉、手术者和手术区的准备、手术选择、手术器械识别、基本操作、围手术期管理、训练性手术操作、微创外科介绍、外科抗生素的应用等内容,从基础入手,拓外科思维之发展。
    外科学15.1万字
    4.7万人气
  • 会员
    本书共分上、中、下三篇,阐述了中医骨伤的一枝奇葩——平乐郭氏正骨二百余年的传承、发展及创新历程。书中上篇分别从儒、释、道学的角度阐明了“平乐郭氏正骨”深厚的文化渊源;中篇介绍了“平乐郭氏正骨”的精髓部分——手法整复的临床与应用。下篇重点介绍了“平乐郭氏正骨”外固定技术的传承与创新,充分体现了中医骨伤的“整体辨证”“动静结合”“筋骨并重”等朴素的自然辩证法则在人体中的运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传播、弘扬
    中医19.4万字
    4.7万人气
  • 会员
    本书作者多年深研《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研究方法。在本书中,作者选取了使用伤寒理论和伤寒经方进行辨证论治的名医验案一百一十案,出处包括《吴佩衡医案》《经方实验录》《刘渡舟验案精选》等。第一步是阅读患者的证候;第二步是自己独立进行辨证论治;第三步是研读医案中的医生的辨证论治过程;第四步是将自己的辨证论治和医案中的辨证论治进行对比研究,提出各自得失、所得的启示,以及暂时无法
    中医18.5万字
    4.7万人气
  • 会员
    本次修订全国高等学校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教材13种。本套教材将采用涵盖纸质教材、数字资源、平台功能融为一体的“融合教材”编写模式,坚持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应性,同时注重内容安排合理,深浅适宜,适应成人学历教育教学的需求。注重遵循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规律,体现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的特点。在继承和发扬上一版教材基本精神的同时,旨在提高全国高
    医药教材41.1万字
    4.7万人气
  • 会员
    本书以现代药理学的理论及研究结果为基础,结合传统的中医药学理论进行阐述,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药药理的基本知识以及中医临床最常用中药的最新药理作用于临床应用。全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其中总论7章,介绍了中药药理研究的发展概况、药理理论的研究、中药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关系等。作者简介:1982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中药专业并获学士学位。先后担任过湖北蕲春李时珍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蕲春县药检所副所长、湖北蕲春
    中医68.6万字
    4.7万人气
  • 会员
    《常用中药速查手册》介绍了我国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实践中,以其聪明和智慧,掌握了多种多样的防病治病手段,形成了以中医药为代表的祖国医学。中药是中医用以治疗疾病的主要武器,对于保障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其对世界人民的历史功绩亦为世人所公认。依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最新版本,收录常用药物,分类介绍中药来源、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储藏方法,并分
    工具书24.3万字
    4.7万人气
  • 会员
    舌诊为中医的特色诊法,临床价值巨大。舌诊主要看舌质和舌苔,舌质就是舌头的肉质,舌苔就是肉质表面覆盖的一层苔藓样物质。舌质和舌苔均有重要的意义,两者缺一不可。看舌是医生平时诊病过程中,采集病史资料的一个重要环节。甚至很多时候,在患者对自己的症状特点描述不清的情况下,舌脉成了医生处方用药的主要依据。笔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同时擅长中医科普,个人自媒体影响力巨大,自媒体舌诊系列深受广大中医爱好者喜爱。本书
    中医4.2万字
    4.7万人气
  • 会员
    本书为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第一、二、三期,即“处方篇”。《医学衷中参西录》全书共八期,该书紧密结合临床,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深奥为浅显。其为文直抒胸臆,酣畅淋漓;纵横捭阖,新意频出;而又生动活泼,亲切感人。《屡试屡效方》乃张锡纯“至遇难治之证,历试成方不效,不得不苦心经营,自拟治法。迨拟出用之有效,且屡次用之,皆能随手奏效,则其方即不忍抛弃,而详为录存。”“自拟之方凡百余,约皆历试有效而后笔
    中医25.9万字
    4.7万人气
  • 会员
    本书开篇介绍王檀教授从医经历,分享多年从医心得,劝勉广大学子自强奋进;第二章论述王檀教授学术思想大要,概括王檀教授中医诊疗思维的整体框架,为其后篇章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分别论述肺科各个疾病的诊疗思路,并配合医案分析,进一步了解疾病的发病过程及分阶段治疗思维,让广大读者从新的角度认识肺系疾病的发病和病因病机,并指导临床治疗;第四篇论述肺病康复理论,康复医学在中国开展较晚,王檀教授前瞻性提出了中医肺康
    中医12.5万字
    4.7万人气
  • 会员
    本书系中国现代著名针灸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元老单玉堂先生对《伤寒论》六经名篇380节进行针灸配穴方面的论述与探讨,从而将针灸配穴与伤寒辨证思维相衔接的一部论著。是对原版《伤寒论针灸配穴选注》的适度修订(原书前一部分的两章,移至《单玉堂针灸配穴通俗讲话》一书),在原版基础上对书中的一些难点加了必要的按语,以方便读者对方证配穴的学习与掌握。本书既可方便针灸专业读者深入学习《伤寒论》,真正掌握临床辨证思
    中医15.4万字
    4.7万人气
  • 本教材共分二十章,编写体例沿袭上版,新增内容为:总论中充实中药鉴定学内涵,增加中药鉴定学理论问题、中药鉴定学与质量评价(真实性、有效性、安全性),增加生物鉴定,删除DNA分子鉴定;动物药鉴定一章中增加动物药类中药的研究,删除动物药类资源生产与化学成分;参考2015版药典,增加熟悉药与重点药饮片、栽培品的鉴别,新增附药10味。更新内容为:参考2015版修订品种,增加新技术,新方法。在总论、各论“概述
    医药教材47.6万字
    4.7万人气
  • 会员
    经络是人体自带的祛病良药,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沟通了人体中脏腑与五官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中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及皮肉筋骨等组织,之所以能保持一种相对的平衡,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也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完成的。经络一旦发生堵塞,身体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适症状。所以说,人之所以会生病,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身体里的经络运行不畅,就像道路上发生了堵车,疾病自然也就找上门来
    中医34.5万字
    4.7万人气
  • 中医治未病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以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等为基本指导思想,根据人体生命活动变化规律,研究未病状态的成因、特点、含义、趋向,和运用方药、针推、情志、运动、饮食等方法与技术治未病,以阻断发病趋势,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等理论和应用的一门学科。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治未病学概论》主要内容包括中医治未病学的形成与发展、理论基础、治未病的常用方法与
    医药教材37.1万字
    4.7万人气
  • 会员
    本书名为《译注》,是将黄帝内经原文81篇用现代汉语译出。以篇为单位,分题解、原文、注释及译文四部分。题解针对篇名及内容,原文是原文照录,注释针对字词,译文是现代汉语。
    中医47.5万字
    4.7万人气
  • 会员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1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者数目呈爆炸式的增长,成为糖尿病王国。据WHO首份《全球糖尿病报告》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为29亿人,患病率为4%高于全球平均患病率5%,糖尿病占全部死因的2%,因并发症导致的致残率更高。不但消耗了大量的医疗资源,还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额的经济损失。糖尿病并不是不可治疗的疾病,饮食、运动、药物、教育、自我管理等综合康复措施可以有
    临床理论48.4万字
    4.7万人气
  • 会员
    《本草纲目》所述内容实用,涉及知识广博,不仅对中国古人的饮食养疗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对现代医学、现代饮食学、现代养生学、现代保健品的开发,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因此,本书在参考了多种版本的《本草纲目》基础上,以面向大众、经济实用为目的,以尽可能展示原著的全貌和完整为前提,并适当地删去了一些怪异难得的品物和一些缺乏科学性的医方,以利于读者更好地掌握日常饮食养疗的知识,以便读者更好地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参照
    中医3.7万字
    4.7万人气
  • 会员
    2014年仝小林院士与弟子学生利用微信创建中医学术交流平台,针对历代理论难题、临床专病经验、方药量效果关系等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讨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平等交流,鼓励争辩,唯真唯实,唯用唯效,气氛热烈,亮点频现,《仝小林微医辨惑传习录》即为师生互动的学术结晶。本书分仝小林论中医维新、中医基本理论辨惑、中药方剂运用心悟、中医临证经验发微、临床典型案例探讨等部分,将讨论文字分类整理,直指核心,汇聚精华,
    中医27.1万字
    4.7万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