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灾难·屈辱·倒退和抗争: 抗日战争时期湖北沦陷区历史研究
更新时间:2019-01-04 17:34:17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抗日战争时期,湖北中东部绝大部分地区被日军侵占,成为沦陷区。日伪在这一地区实行野蛮的殖民侵略和奴化统治。湖北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对日本的侵略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本书主要论述抗战时期日伪在湖北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情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对湖北沦陷区的形成过程及其区域变化情况进行了详细考证,明确了抗战时期湖北沦陷区的基本空间范围;第二,对日伪在湖北沦陷区的政治统治进行了研究,包括军事控制、伪政权建设、欺骗宣传、奴化教育和对外政策;第三,对日伪在湖北沦陷区的经济掠夺进行了研究,论证了日本的侵略给湖北近代经济发展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第四,对抗战时期湖北沦陷区的社会生活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日伪统治下湖北沦陷区人民的悲惨生活。因此,本书对进一步推进抗日战争研究和湖北地方史研究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6-06-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徐旭阳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以三门塘村落为切入点,通过三门塘家族的谱系建构、宗教风水观念、历史记忆、村落组织、性别、仪式等诸方面探讨了其与空间的关系,展现了不同类型的空间。本书不仅进行共时性的结构分析,同时也将空间做一历时性的动态阐释,关注在不同历史时段村落空间受社会政治经济力量影响而发生的诸多变化,以此来呈现不同层面的历史镜像。历史21万字
- 会员赤桥村毗邻晋祠,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因刘大鹏的《退想斋日记》而蜚声海内外学界,是一处理想的田野点。2017年,山西社会史研究中心遴选10位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对赤桥村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田野调查,围绕聚落、移民、民俗、造纸、戏曲、服装业等议题进行细致调研。在此期间,学生们认真查阅文献、访问耆老,同时深入田野搜集民间文献和口述资料,出色地完成了考察报告的撰写。这些报告,践行“走向田野与社历史13.5万字
- 会员本书将近代北京置放在近代中国大历史的框架之下,截取若干典型事件、现象与文本,通过政治、文化与社会的多维视角透视,交织呈现北京从一座传统帝都到近代城市演进过程中的纷繁画面。具体内容涵括20世纪初期北京城市化进程的初步启动、二十年代北京知识群体面对时代更迭时在思想与行动上的选择、国民党新政权建立之后对北京的政治与文化改造、三十年代北平发展路径的新规划、消费空间与城市文化新秩序的构建、抗战时期北平的文化历史23.6万字
- 会员本书把商人与近代甘宁青地区社会发展史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以求尽量客观、真实地展现甘宁青社会在近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冲击背景下的种种变迁景象,强调商人在近代甘宁青社会变迁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同时,探讨社会变迁对商人自身所带来的影响。全书分为四个部分:清前中期甘宁青地区的商业发展、商人与近代甘宁青地区主要国内商贸活动、近代甘宁青皮毛出口贸易中的商人群体、商人与社会变迁。在社会变迁视野下,本书运用历史学方法和多历史21.7万字
- 会员盐是古代中国社会的重要资源,是除土地税以外的主要税收来源。本书以清代四川私盐为研究对象,试图跳出从经济学角度研究私盐的传统范式,从社会学、政治学等视角梳理私盐的种类、贩私主体与成因等,通过比较得出四川地区私盐与其他地区私盐的异同,旨在全面研究清代四川私盐的基础上,弄清四川地方政府对私盐治理的手段及实际成效。历史15.4万字
- 会员《山河永定——石景山的故事》围绕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六张文化名片”,以邮差马爷爷从青年到老年送信路上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将石景山的标志性文化遗产串联起来,讲述石景山悠久多彩的时代故事,展现石景山“山水文城”的独特魅力,进一步释放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传承。《山河永定——石景山的故事》可供少年儿童及传统文化、历史故事爱好者阅读。历史68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