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激变时代的思考者:郭沫若与其诸子观
更新时间:2021-09-28 16:03:19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中国近现代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激变时代,智识阶层分裂为传统主义与变革主义两种倾向,在这两种思潮的影响下,学术界也演化出遵循变革主义与维持传统主义的思潮、学说与方法,先秦诸子研究便是两种思潮交锋的重要领域。郭沫若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作为率先使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社会的先驱,他属于变革主义者,但他并不是激进的对传统全盘否定的人,而是对传统始终抱有一定的温情,这与其人生基调的形成和客居日本的经历有着一定的关系。在要求变革的基本态度下,郭沫若主张以科学文明来发展生产力,同时唤醒中国“固有的文化精神”,因此他对中国传统思想和先秦诸子一直保持着极大的学术兴趣。本书试图从考察郭沫若人生基调的形成过程开始,研究其学术研究的选题与方法的转换,总论其诸子研究的背景与过程,并分别对郭沫若的诸子观(孔子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辩思潮等)进行全面梳理,以期探求他在“诸子研究”这个传统主义与变革主义的交汇领域的个人思考。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1-02-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中国近代文学史》,关爱和主编。本书梳理中国近代文学八十年的发展历程,包括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时期、维新变法时期、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时期,紧密结合中国近代的社会发展、思想变革,讲述了古典文学的衰落,近代文学的萌生、形成与飞跃、拓展与蜕变。是“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教材。文学36.2万字
- 会员本书以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六·五”战争)以降的阿拉伯当代小说与诗歌为研究范畴,探讨了阿拉伯当代文学话语在该重大历史事件之后的转型与嬗变,分析了后殖民和全球化语境下阿拉伯文学界为重建文化抵抗空间所做出的努力。作者以一位中国学者的视角,将阿拉伯当代文学置于世界文学发展主流的框架下进行考察,在研究过程中将宏观论述与微观分析并重,对现代性、身份认同、跨界、杂糅、性别政治等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焦点论题在文学34.1万字
- 会员阿卜杜胡·哈勒是沙特当代著名的小说家。本书基于叙事学、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新历史主义等文学理论对阿卜杜胡·哈勒的小说进行文本分析,通过探讨哈勒小说的叙事主题、叙事手法、历史认知和人文主义思想等问题,揭示哈勒的文学审美,以及对历史和现实问题的考量,发掘以阿卜杜胡·哈勒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世俗化倾向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全面关注沙特社会的深层问题。文学13万字
- 会员本书旨在追溯“儒学西传”的源头,从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中外文儒学译述的编目整理及提要撰写起步,主要围绕在“中国礼仪之争”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耶稣会、多明我会、方济各会三大修会的儒学译述,力求厘清其译述之间的系谱传承相互借鉴、回应问难等隐含的脉络。在此基础上,依据其对儒家文化所持的不同态度,将来华传教士群体细化为“支持文化适应政策”“反对文化适应政策”“文化调和派”三派,并借助“概念史”的研究路径,对“天文学18.9万字
- 会员本书主要研究雪莱在中国现代文学不同时期的译介与接受,以1905年梁启超主持的《新小说》刊载的雪莱画像为起点,讨论雪莱在不同时期不同身份的译介者中所突出的特质和呈现的观点,以此考察其与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及发展之关系。文学29.8万字
- 会员本书以新世纪以来粵东地区的小说和诗歌为主要研究对象,既有对区域性现象的整体论述,又有对陈继平、林渊液、陈崇正、林培源、吴纯、陈润庭等小说家和游子衿、黄昏、阮雪芳、陆燕姜、辛倩儿等诗人的个案分析。微观见证近年粤东叙事和抒情两个领域的精神潮汐。文学22.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