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欧洲文明进程(城市与城市化卷)
更新时间:2024-06-04 11:34:08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
书籍简介
《欧洲文明进程·城市与城市化卷》主要将11世纪以来欧洲城市发展和城市化历史,置于欧洲文明进程这一大的历史框架里,重点论述城市发展和城市化与欧洲文明进程及特征的内在联系,探讨城市与城市化的发展规律,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分析其原因,以期对于我国的城市化有所借鉴。在该卷中,作者指出,在欧洲文明的诸多特征和优势中,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城市化进程是其最突出的特征和优势之一,城市文明是欧洲文明所凝结的最重要表现形态之一。因此,考察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是研究欧洲文明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欧洲城市化大体分为三个阶段:11—15世纪是城市的“共同体”时代,城市的普遍兴起,城市形成共同体并争取自治,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15—18世纪是城市的“转型”时期,即城市从传统形态脱胎换骨,向近代形态转变,这是一个旧质的蜕化过程;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城市无论在地理上还是人口上都出现了大扩张,城市化成为欧洲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城市化过程就是城市生活方式普遍化过程,城市品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农村也完成了城镇化过程。
上架时间:2023-05-01 00:00:0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侯建新主编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全球史评论》由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于2008年创办,刘新成教授担任主编,致力于在中国历史学界推进全球史的研究视野与方法,提倡有关跨文化、跨国家、长时段的历史现象的研究,注重揭示全球视野中的文明互动与交往,探寻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全球化进程,及其与地方特性的相互影响。历史27.5万字
- 会员奥斯曼帝国是近代中国人认知世界与反观自我过程中的一个特殊“他者”。本书在系统梳理近代国人奥斯曼帝国认知的历史背景与文献来源基础上,从“奥斯曼帝国的知识记述与流播”“奥斯曼帝国形象与国人的自我认知”“奥斯曼帝国发展之史的借鉴与思考”三个层面加以把握,认为奥斯曼帝国知识的引入给近代中国带来了诸多新的变化,也折射出中国社会发展的诸多特点。近代中国人的奥斯曼—土耳其认知史,实际上也是中国人的自我认知史,是历史19.9万字
- 会员1549年凯特起义是英国中世纪末期都铎王朝最大的一场人民起义,当时的英国正处在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一个重要阶段。凯特起义是一场富裕自耕农领导的,由城市自由人、手工业者、商人、小农和流浪汉等城乡社会下层劳动人民广泛参与的,反对贵族压迫、追求社会公正的暴力抗议活动。凯特起义是16世纪中叶英国动荡年代诸多起义中发展最为成熟的起义,是英国社会危机的集中表现。这场社会危机是由圈地运动、宗教改革、政治历史14.2万字
- 会员本书以“文明演进”的视角观察从远古至当代的世界历史进程,以时间为序,分五编叙述了农业文明在东方的兴起,蛮族入侵引起的文化交流,工业文明在西方的孕育,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现代化道路上进行的各种尝试,以及高科技革命带来的人类社会的变迁。历史36.5万字
- 会员书稿为论文集,是2004年至2019年,任职于世界历史研究所老师的论文结集出版。论文均已发表。书稿分五卷,分别是“古代中世纪研究”“俄罗斯中亚”“欧美史研究”“亚非拉研究”“史学理论研究”。书稿主要包括了以下文章:易建平《关于国家定义的重新认识》、刘健《赫梯基拉姆节日活动的仪式特征及其功能》、吕厚量《雅典古典时期的埃菲比亚文化》、祝宏俊《古代斯巴达的公民大会》、王超华《中世纪英格兰仆从的法律地位探历史29.8万字
- 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经国务院批准于1981年5月成立,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下属专门从事当代日本问题研究的学术机构和智库单位。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日本研究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值此日本研究所成立40周年之际,特组织本所各学科带头人并适当吸收所外专家,对过去40年来中国学术界有关日本政治、经济、外交、中日关系、安全、社会、文化、历史、思想九个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学科发展进行系统梳理,在总结日本历史29万字
- 会员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欧美近现代史学科2016—2017年在国内完成的成果汇集。本书为系列文集的第1辑,共收入20篇文章,均是已发表过的。这些文章涉及欧洲研究、美国研究、中欧及中美关系研究领域,研究范围相当广泛,或属于国内前沿问题,或在传统研究领域内有所突破。这些成果结集出版,既是对过去研究的一种思考与总结,也有利于推动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继续研究。历史23.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