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古都北京人地关系变迁
更新时间:2025-04-28 11:19:08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本书以历史地理及区域史为依托,吸收相关学科的学术成果,阐述历史上的北京成为首都或陪都之后对城市本身、周边地区乃至我国其它省份在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等方面的影响,探讨城市发展引起的“人地关系”变化的历史过程、一般规律以及各个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致力于通过历史研究关照现实问题,尝试拓宽区域历史地理和地方史的研究领域,为推进当代北京以及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历史借鉴。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8-09-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王耀所著的《水道画卷:清代京杭大运河舆图研究/历史考古研究系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是对海内外现存清代京杭大运河舆图的较系统深入的调查、整理和研究。“调查、整理”体现为:弄清运河图藏图机构、收藏路径、图幅保存状况,并进行分类和编目。“研究”则集中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研究单幅运河图图幅内容、表现年代、图幅价值、版本源流等问题;二是探讨不同类型运河图的特征、背景等,并归纳总结运河图绘制内容的时空差异及历史11.6万字
- 会员索马里位于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重要国际航运通道,靠近中东和欧洲,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索马里虽多年饱受战乱之苦,但辽阔的土地、长达3300多千米的海岸线、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赋予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中索友好关系源远流长,明朝郑和在第五次下西洋时曾访问过包括木骨都束(今摩加迪沙)等在内的索马里的几个城邦。索马里是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东非国家,双方合作稳步发展。本书全面介绍和分析索马里的历史、政历史19.1万字
- 会员《创意城市学刊》原名《杭州学刊》,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及所属部门的专题性工作调研的成果以及杭州市社会科学成果发布的平台。改版后,学刊突出创意城市研究主题,致力于创意城市学学科建设,突破地域局限,集聚学术力量,为创意城市和创意文化建设做出积极努力。学刊主要设有特稿、创意经济研究、创意文化研究、创意社会研究、创意人才研究、创意城市研究、创意小镇研究、政务创新研究、治理创新研究、历史文化研究等栏目。历史20.4万字
- 会员《“丝绸之路的互动与共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是在2016年10月,由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与大连大学中国东北亚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丝绸之路的互动与共生”学术研讨会的会议论文中,精心选择出的20余篇论文组成。论文集在国家倡导“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从全球史的视野出发,审视了丝绸之路上,不同文明不断互动、实行共赢共生的历史现象与轨迹,尤其着重讨论了东北亚、中亚、东南亚国家与文明,在丝绸之路上扮演的重要历史18.4万字
- 会员本书从“近代中国知识与制度转型”的角度切入,通过考察清代民国长江上游航道图志编绘的历史过程,重新评价了传统长江上游航道图志的文本价值,进而思考近代航道图志编绘转型与川江内河航运变迁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近代中国地图学对西方测绘技术与制图知识的认同与接受,是一场由西方文化传播者与本土地图绘制者共同参与的、颇为复杂的“在地化”知识生产过程。只有充分认识“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的复杂性,才能真正重建中国历史26.6万字
- 会员作为连接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重要区域,中亚在古代、近代和当代呈现出不同的文明生态与地缘政治意义。作为与之存在密切历史与地缘关联的中国,如何在历史的连续性维度中构筑起我们对于中亚认知的整体性,将直接关系到中国西北方向域外认知框架的丰富与完整。基于对中亚地缘重要性和中国对外认知整体性的考量,本书从整体和分区的角度,对中国近代的中亚认知流变进行了分析与梳理,力图在我们既有的西域认知和当代中亚区域认知之间,历史13.4万字
- 会员本书依托于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的优势研究领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力图在新材料的解读、新理论的运用和新视角的发掘上下功夫,设有“专题研究”“学术动态”“会议综述”等栏目,为促进和推动国内太平洋岛国研究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园地,突出展示中国太平洋岛国研究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世界史研究做出贡献。历史13.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