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门别类,记得在盒子上贴标签

把需要整理的东西全部摆出来,按“类别”或“使用场合”分门别类。为什么要全部摆出来呢?因为这样更容易发现不必要的物品,有助于及时处理掉。

如果分出来的某个类别刚好能放进一个盒子,贴个标签就大功告成了。如果没有标签,查找起来会很麻烦,还会耗费时间与脑力(虽然只有短短的几秒钟,但依然宝贵),所以千万不要省略这个步骤。要是一个盒子装不下,你就分得再细一点,直到分出能装进一个盒子的“一类”为止。不过请大家注意,千万不能因为盒子还有富余的空间就把无关的东西混进去。混放不仅会妨碍我们迅速找到需要的物品,还容易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所以“一类一盒”的大原则是一定要遵守的,盒子稍微占点儿地方也没关系。

分门别类的方法视工作性质而定

我的物品是按项目分类的,“一项一盒”。比如和书籍有关的工作,就是“一书一盒”。商品开发方面的工作,就按客户公司分类,“一司一盒”。文件、参考书、创意笔记、色卡……只要是和这个项目有关的,统统放进这个盒子里。杂志的策划案用不到一整个盒子,所以我会专门弄一个贴有“进行中”标签的盒子,把正在推进的策划案都归进去。

其实,分门别类的方法和工作性质有很大的关系。在公司上班的时候,我的盒子是按季节分的,春、夏、秋、冬各一个。如果你是跑业务的,可以按地区或客户公司分类。要是你的业务以季度、月度为周期,“一期一盒”当然也没问题。

另外,如果有些资料和工具是每个项目都会用到的,那么把它们归成一类,单独设一个盒子也是不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