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
- 圣才电子书主编
- 1521字
- 2025-04-19 10:33:37
第3章 什么是货币[视频讲解]
3.1 复习笔记
1.货币的含义
(1)货币(money)是在商品和劳务支付或债务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东西,包括可用于购物的通货(纸币和硬币)、活期存款和其他形式能用于支付的货币。
(2)财富(wealth)是作为价值储藏的各项财产的总和,不仅包括货币,还包括其他各种资产,比如债券、普通股、艺术品、土地、家具、汽车和房产。
(3)收入(income)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收益的流量,而货币是存量概念,是某一特定时点上的一个确定的金额。
2.货币的功能
货币在任何经济社会中它都有三个基本功能:交易媒介、记账单位、价值贮藏。
(1)交易媒介
对于经济中所有的市场交易而言,以通货或者支票形式存在的货币都是一种交易媒介,使用它来支付商品和劳务。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能够极大地减少花费在交换物品和劳务上的时间,从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对于任何行使货币功能的商品来说,它必须满足几个条件:①必须便于标准化,其价值易于确定;②必须被广泛接受;③易于分割,以方便“找零”;④便于携带;⑤不易变质。
(2)记账单位
价值记账单位是指货币用于衡量经济社会中的价值。
由于货币价值记账功能的发挥,需要考虑的价格数量减少,从而减少经济社会中的交易成本。
(3)价值储藏
价值储藏是一种超越时间的购买力的储藏。利用货币的价值储藏功能将取得收入和支出的时间分离开来。
流动性,即某项资产转化为交易媒介的相对难易和快慢程度。
货币是所有资产中流动性最高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交易媒介,它不需要转换为任何东西,直接就表现为购买力。其他资产在转化为货币的时候,还涉及到交易成本。货币是最具流动性的资产这一事实,就解释了为什么人们愿意持有货币,尽管它不是最好的价值储藏手段。
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优劣取决于物价水平,因为货币价值依赖于价格水平。
3.支付体系的演进
(1)支付体系(payments system)是指经济社会中进行交易的方法。支付制度在不同的时期一直在发展变化,而货币形式也在随之发展变化。支付制度的演变过程如下:
商品货币→不兑现纸币→支票→电子支付→电子货币
(2)电子货币(也称为e货币)是一种电子化存储的货币,它有以下几种形式:借记卡、储值卡、电子现金。
(3)无现金社会是否会到来
尽管电子支付方式较基于纸张的支付系统更有效率,仍然有几个因素制约了纸制系统的消亡。
第一,要使电子货币成为主要的支付方式需要建立起一套由电脑、读卡机和无线电通讯设施所组成的网络,而这过于昂贵。
第二,纸制支票仍然有一些优点,它能提供收据,这正是很多消费者不愿意放弃的。
第三,使用纸制支票给消费者留下了几天的“缓冲期”——支票需要几天的时间才会被清算,随后资金才会从签票人的账户中转移,这意味着签票人在这段时间内仍然可以获得资金的利息收入。而电子支付是即刻清算的,不会给消费者留下缓冲期。
第四,电子支付可能会带来安全和个人隐私的问题。
4.货币的计量
货币被定义为在购买物品和劳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这告诉我们货币通过人们的行为来定义。某种资产能否成为货币取决于人们是否相信在进行支付时它会被他人所接受。
(1)联邦储备体系的货币总量
自1980年以来,美联储已经几次修改其货币定义,最终选定了下述货币供应的统计指标,也称为货币总量(monetary aggregate)。
M1=通货+旅行支票+活期存款+其他可开具支票的存款
M2=M1+小额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货币市场存款账户+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份额(非机构)
(2)中国的货币总量
M0=流通中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定期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CDs
5.货币计量的可靠性
公布的数据并不是如预期的那样精准可靠,对数据的初始值和修正值之间往往存在着差异,因此不应该太过于关注货币供给的短期动态,而应当关注其长期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