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余念安困得不行了,没有辨认出来那人的声音。

“啊呜,”余念安打着哈切,眼角微微渗出泪水,看样子是真的困。

那人又道:“安安,怎么那么困啊,跑去哪儿了?”

声音极富有中年女性的魅力,端庄的音调,在余念安这里,也温和极了。

怕是哪个小女孩都会被这个温柔的阿姨吸引吧。

“我好困啊,阿娘。”

或是条件反射的原因,余念安不经意称那女人为“阿娘”。这几个字冒出去的时候,似乎没有过脑子,一说出去,才反应过来。

阿娘?阿娘怎么知道我今天出去了的?

她使劲把眼皮撑开,手指拨开帘子,眼前的女人,坐姿端庄大气,却萦绕着亲切感。

这女人,确确实实是阿娘!

“阿……阿娘?”余念安试探着问道。

她的小脑袋好像忽然间清醒了,所有睡意都打散了,那几个小仆人不行啊!

才出去几个小时啊,怎么就露馅了?

训仆人在现在这种情形,或许是一种奢侈的想法。当务之急,是怎么给娘亲交代这件事。

说我出去玩了,遇见了一个叫易长卿的小哥哥?那个小哥哥还送我一些书和一个玉佩?

现实吗?

“小丫头片子,还知道叫‘阿娘’?”唐氏说到,身体微微向前倾,眼睛里透过窗外的光,眉眼之间责备的气息散开来。

“阿娘,这说的什么话啊。闺女怎么能不叫娘阿娘呢,那岂不是太没有礼数了。”

余念安话虽这么说,企图绕过这个话题,她承认有赌的成分,但没想到,输得一塌糊涂。

“呀,安安长大了,说话都拐着弯子,阿娘可真是不明白了。”

唐氏眼睛微眯,嘴角上扬,看着慈祥的脸,哪个人能不放下警惕呢?

可是,对于余念安来说,这种温柔里带着刀的味道,真的不舒服。

“阿娘,这有什么不明白的。”

尴尬,尴了个大尬,怎么能这么说呢?余念安自己都怀疑,她是不是没有带脑子。

这话显然暴露了自己掩盖事实的问题。

“安安,今天去哪儿了?”

唐氏的笑容仍然保持着,尽管假笑得很明显。

唐氏不愧是做了二十来年的镇国公大夫人,气场强大得压不过来,尽管是对自己的亲生女儿。

天,这是亲妈吗?

“出去转了一圈。阿娘,身体是不舒服吗?要不要我去找医官?”

不承认出去了,难道要说自己一直在府里吗?余念安无法可施,露出自己刚换的牙,尴尬地笑着。

“哦,阿娘知道了,阿娘这次先饶了你这个小丫头,要是让我再逮到你,嗯……”

唐氏捏了捏宝贝闺女可爱的小脸蛋儿,叮嘱道。

这孩子,趁着还小,得宠着。

长大了啊,可就是这宫里的女儿了,就算老爷只手遮天,也不能把手伸到那九皇子的女人身上。

别看那王贵妃平时不受宠的,皇帝可疼这小九呢。

听说那九皇子,身边全是锦衣卫,四岁跟着皇帝狩猎,用弹弓打死了一只松鼠。

啧啧啧,连皇帝都惊讶不已,回去了立马就给王娘娘升了位子,成了现在的王贵妃。

自那件事之后,宫里没人敢惹王贵妃了,尽管她很少被翻牌子。

那为什么九皇子身边都是锦衣卫呢?这唐氏也不知道,也不敢问。想来两厂一卫都是皇帝亲命,大概和其他皇子没有关系吧。

“阿娘?阿娘?你怎么发呆了啊?”

余念安此时已经十分清醒了,但看着自己亲娘捏着自己脸蛋儿走了神,有那么好玩吗?

不知道这婆娘又在想什么。

周岁的时候想着想着走了神,还挨了一巴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唐氏被闺女叫醒了,到底在想着什么啊,这还是个小屁孩儿。

“哪儿有,你这个小丫头片子,阿娘让人给你送饭来。”

说着,唐氏又弹了余念安的脑门一下。

一刻钟不到,桌上已经有了十五道菜和两汤了。

按规矩来说,公主未满14岁,每日午饭晚饭都是六菜一汤。由于今天有大夫人与公主共餐,那便按大夫人的规矩来。

“这些都是府里的膳食坊做的,可能跟你的口味不太一样,如果不喜欢,阿娘让人重新上一桌。”

嗯?不喜欢?

这多少菜来着?十五道!还有肉!

想来每天的菜里面肉少得可怜,说是女孩子家家不要总吃肉,会长胖。

哼,啥也不是。

肉里面的蛋白质多少知道吗?小孩子才要吃肉肉的,嗯,补脑。

“阿娘,不用了不用了,我喜欢,我太喜欢了!”

余念安一手抄起筷子,一手一手捧着白饭,说着,便夹了一块牛肉放在白饭上,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奈何这个牙刚换,吃牛肉还是有点废的。

余念安憨憨的样子,像极了几天没吃饭。

“咳。”

唐氏轻咳一声,“你们退下吧,照顾公主今日你们费了心,去找李嬷嬷讨赏吧。”

几个仆人速速退去了,领银子这事儿,这些人是最积极的。花生也是,但心里总有顾忌,小主子没让大夫人动筷子自己倒吃起来了。

唐氏招呼完,便用筷子挡下了余念安:“安,切记,若是之后不在府里了,千万不可忘记礼数,这是最重要的。”

“千万不可忘记礼数”这句话,突然把余念安打醒了,惨,忘了忘了,这个时代的人最注重礼数了,幸好没有外人。

“嗯,阿娘,您先。”

“知道就好。”

母女俩用膳后,唐氏便走了。

唉,在这里好生寂寞,哪里都是规矩。

诶,对了,那根笔呢。

“花生,花生?看到那根笔了吗?蓝色的。”余念安问道。

“给小主放到书房里了,奴婢这就去拿。”

樱木阁还真是大,里里外外十来间屋子,还有个小院子,种满了樱花树。

尽管这里只有花生和余念安两人,但花生还是行了礼,才把笔递给余念安。

余念安看着这笔,蓝白相间,质地温润,看起来倒是成色不错,但是不知道这是真是假。

“花生,你懂玉吗?”

“回小主的话,奴婢不懂,但是府里的崔先生懂玉,老爷经常让崔先生鉴定玉器,如果小主需要,奴婢明日可帮小主请崔先生。”

崔先生?好像莫得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