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文章记述
振藩拳道;早期截拳道的形态——振藩拳道
振藩拳道的基本训练体系由六个相对独立而又互相紧密联系的部分构成:1、咏春(振藩);2、功夫(振藩);3、西洋拳击(振藩);4、踢拳(振藩);5、擒拿;6、振藩武器。其基本技术结构则包含四个范围的内容:1、拳法与上肢攻击技法;2、踢法与膝部技法;3、关节擒锁、窒息与绞杀技法;4、摔法与地战技法。其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李小龙提出的截拳道“三要素”(精简、直接、非传统性)、“四范围”理论(即拳击范围、踢击范围、设陷范围和擒锁范围)以及自我发展“四原则”(吸收有用的、抛弃无用的、加上自己特有的、形成自我独特的),这正是当今国际上最为风行的伊鲁山度师傅“截拳道概念”体系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截拳道科学理论与实践基础。
与咏春拳区别;
一、截拳道是融自我解放的灵性哲学、人生成功学和科学的街头格斗技为一体的完整的武道系统,而咏春主要只是一门科学技击术。
二、咏春以埋身阵地战为特色,而截拳道则以机动控距的运动战为特色,从而使其技战术重心有别与咏春,更加灵活多样,更加强调步法移动,讲究依靠节奏破坏、角度和路线的多变来调动对手,从而打破其心理和生理之平衡,创造最佳的攻击、截击时机,并运用全面的技术,踢、打、摔、拿,像水一样流变配合,发挥人体武器立体运用系统功能,达成攻击目的。咏春以近身拳法和封制技巧见长,而截拳道技战术体系全面而精简,以踢拳动态流动型技战术为主体,以擒摔缠斗型技术(包含摔法、站立擒拿和地面关节锁制、窒息绞杀技术等)为辅助性必要组成部分,从而能够适应长、中、近距,乃至不得已的地面格斗等无限制格斗的需要。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李小龙乃成为当今世界武坛公认的MMA实践先驱和重要的思想指引者,因此,将JKD称之为“JKD MMA”也并无不可。这样,技艺全面的截拳道者在实践中的表现,有时可能像拳击手,不断晃动游移,随时发动流水般动态攻击;有时像一位无剑的剑客,隐蔽直攻,动如脱兔,令人防不胜防;有时,像咏春拳手一样封手控制,连消带打,施展埋身阵地战技巧;有时,如果必要,则又可能像今天无限制MMA综合格斗选手一样,将对手拖入地面缠斗决胜(李小龙曾在《唐山大兄》、《死亡的游戏》、《龙争虎斗》等经典功夫电影中,充满预示性的向世界观众超前演示了在当今MMA擂台上已成主流的地面骑乘轰击,以及十字臂锁、窒息性颈锁等等地战技巧。当然,必须提醒的是:除非迫不得已,这种地面缠斗打法是强调运动战,以始终保持格斗局面和空间主动控制的截拳道者所应该尽力避免的)。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在李小龙截拳道思想的影响下,特别是受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武坛上强劲的MMA风潮的影响,海内外部分咏春拳流派,比如黄淳梁的咏春拳学,特别是在欧洲发展的梁挺咏春,亦开始主动改革传统训练模式,积极与现代MMA综合格斗趋势接轨,吸收和借鉴地战攻防技巧,从而大大强化了咏春在地战方面的适应能力。
方法重点;
截拳道的整体的训练方法、训练着重点和结构模式,与咏春拳有着本质性的差异:
1、与咏春,甚至包括与李小龙创立的道馆式振藩拳道体系不同,后期的截拳道完全抛弃了套拳训练,重质不重量,特别强调起决定作用的骨干技术和个人特长技术的优化和本能化基本训练,并重点聚焦于距离和时机感、隐蔽、欺敌、节奏、准确性、速度、劲力、杀手本能和洞察反应等实战致胜特质进行发展训练。同时,截拳道以着护具的全接触模拟实战作为主要训练手段,从实战中发展习者的综合性实战能力。为增加街头格斗无限制训练的真实感,截拳道者还走出道馆,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分别设计“街战情境剧本”,经常模拟进行具有高度压力的逼真的单对单、单对多、徒手对器械、器械对器械的各种可能情况下的实战训练,以提升学生们从心理到生理、从技术到战术的无限制实战的全面适应能力。
在截拳道中,真正的格斗训练要义,重点不在于你掌握了多少技术,而在于你能够在实战中自如运用多少技术;不在于你的技术是如何的独特、个性或与众不同,关键在于我们能否用人类同样的肢体语言,在最恰当的时间、距离、位置和角度,快速、有力、准确的即时本能的自我表达,这正是截拳道一切训练的重点。
2、在快速、强力、多变的实战中,一个人在格斗过程中,对于攻守反击整体洞察能力的高低及其反应速度的快慢程度,都将决定战局控制的主动与被动,乃至格斗的成与败。在截拳道中,由中、远距离的视觉和听觉洞察训练和近距黐手触觉训练有机结合,共同构成的截拳道整体洞察训练模式,是后期截拳道格斗训练的核心,亦是实现截拳道高效率“截击”格斗理念的保证。相对来说,这较咏春以近距黐手触觉训练为主体的洞察反应训练模式,在结构上更加整体、全面,更能适应各种距离格斗的变化,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截拳道者战术变化的余地,攻守控制的效率相对更高。
3、截拳道在体能发展和实战训练方面,跨越流派和学科界限所采用的现代化交叉训练模式与咏春的传统训练体系完全不同:如负重动力性与静力性训练方式相结合的力量训练、全面的柔韧训练以及跑步、跳绳等全面发展力量、灵敏性和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完善的科学训练方式;如对于整个训练过程的计划和训练结果的调控的重视对于训练后营养和恢复手段的强调;如大量现代化的实用辅助训练工具的创新和有机运用,等等。
寸拳;
此种寸劲法在八极、心意、形意等中国传统拳法中都能找到类似的技术结构,可以说寸劲实际上就是中国传统武术中,通过内外兼修,使意念力、呼吸力、运动力集中的一种武术劲力的表现方式,看似简单平淡的一击,却足以产生致命的杀伤力!至简至灵至猛的李小龙无敌寸拳,就是从咏春“寸劲拳”演变改造而来,是截拳道特别的高级的杀手锏技艺。李小龙寸拳技法原理与咏春寸劲拳技法原理是大体一致的,但在具体的训练手段和技术运用变化上,李小龙宗师进行了大量独特的改进和创造,使之脱胎与咏春—李小龙寸拳更易实际应用,修习更易且更具强悍之攻击力。
截拳道引用“禅”有什么意义?
截拳道引用“禅”是为了修身养性,树立习武信心,增加智慧和培养坚强的意志以禅的修悟认识自己,认识武术的博大精神,从而陶治武术情趣,更深刻地认识和剖析武术精神的内涵。
由来及发展;
振藩功夫,又叫振藩国术、振藩拳法,后期又称作“振藩拳道”(实际上已是创立初期的截拳道)。众所周知,李小龙宗师本名叫李振藩,“李小龙”只是他在香港拍电影做童星时起的艺名。因此,从在西雅图开设第一间武馆起李小龙便用自己的本名将武馆命名振藩国术馆(Jun Fan Gung-Fu Institute),而把自己传授给学生的武术体系命名振藩功夫(Jun Fan Gung-Fu,简称Jun Fan),有中华民族,龙的传人威震藩邦、扬威海外之意。(注:Jun Fan是李小龙按振藩二字的汉语广东话发音拼写的英文拼音。另,李小龙把功夫二字拼作Gung-Fu,与海外武术界常见的拼法Kung-Fu略有不同。这里请读者注意。)由于李小龙是一位求真务实,不断开拓进取的武术家,旅居美国的12年中,始终坚持一边自己研究、锻炼、提高,一边将不断发展进化的武术体系传授给学生。因此,振藩功夫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武术体系,而是一个不断发展进化,不断自我完善的,生机勃勃的武道哲艺进程。创立之初的振藩功夫主要是经李小龙改进的咏春拳技术(当时尚传授小念头、寻桥、标指等咏春拳套路,以及单、双黏手木人桩等训练内容)、中国南北两派的一些拳法精华和三节棍、长棍、长枪等传统兵器;中后期的“振藩功夫”又有了很大改变,废除了咏春传统套路,而保留了咏春实战精华散手和黏手、木人桩等训练内容,在咏春拳原有的定步黏手基础上又增加了活步黏手,并进一小丰富和充实了木人桩技法。
同时,开始广泛吸收拳击、击剑、空手道、跆拳道、泰拳和柔道等世界流派武技之精华,实际上,已是发展和完善了的“振藩”与创立初期的“截拳道”的混合体。由于李小龙的武道哲艺进程是一个连续不断、密不可分的过程,因此,在“振藩功夫”与“截拳道”之间并没有一道二分明显的分界线。今天,我们圈内人士都把1964年李小龙对三藩市功夫教头黄泽文的一场实战比武视做从“振藩”到“截拳道”的转折点。1964年8月,美国加州三藩市(旧金山)。李小龙由于坚持传授异族学员中国武术(振藩功夫),受到当地保守的国术界的最后通牒,被迫接受挑战,与一名来自香港的华人武师黄泽文恶战一场。两人各使传统武术,交起手来均感打得十分别扭。李小龙虽经硬拼顽强取胜,却赢得很不痛快。一场本应几秒钟便结束的战斗,却拖拖沓沓打了几十秒钟才将对手“搞掂”。这远不是他理想中快打速胜的结果。这场比武,导致李小龙对传统武术的套路技术深刻彻底地反思,最终抛弃了套路,创造出无固定技术动作、无套路形式的“截拳道”。与此同时,李小龙还邀出席了1964年度长堤“国际空手道锦标大赛”,并结识了“美国空手道之父”埃德·帕克、“美国跆拳道之父”李俊九、“空手道擂台悍将”罗礼士、“菲律宾魔杖大师”伊鲁山度、柔术大师威利·杰伊“美国柔道之父”吉恩·勒贝尔等一大批武坛顶尖的名家高手,与他们互相交流、切磋、学****丰富了自己的武术体系,为“截拳道”的诞生铺平了道路。在“截拳道”创立初期,考虑到其武术与哲学体系尚未发展完善,李小龙并没有马上向自己的学生及外界公开这一名称,而是仍把它称作“振藩功夫”或“振藩拳道”,直至3年以后的1967年才正式宣布“截拳道”的诞生。
概念派截拳道踢拳、地面绞杀,冷兵格斗、现实综合运用为主要内容,提倡模拟综合格斗训练。包括截拳道特殊训练器械、沙包、木人桩、防护靶等等,从而在截拳道训练课程中进行带氧及无氧运动。各类型的截拳道能锻炼出具有力量感的体型外,更能锻炼你的思想、体能、胆量、集中力、意志力、自卫力、以及不同的搏击格斗技巧及目标等,概念截拳道亦是一种最佳时尚的搏击、健身运动,能够令你变成一个力量、心智外型一流的人。
学会如何运用截拳道的拳、脚、肘、膝、摔、锁、拿等格斗技术之后,能感受到一个格斗高手的愉悦心态和突破生理极限美妙。概念截拳道训练课程——全面学习振藩截拳道初、中、高级实战搏击技法,改良派咏春拳,自由搏击(踢拳)全部课程和混合格斗地面(柔术)技术以及截拳道高级哲学理论知识。
未来发展;
截拳道分成了两派,概念派和原始派。我们今天国内看到的,多数是原始派也就是振藩武术和后期截拳道。
所谓概念派,也就是不教授招式为主,而是通过不同体系所使用的技术来启发练习者完善自我,吸收对自己有用的,去掉对自己没有用的部分。更接近于格斗的本质。
截拳道的真实意义在于启发练习者完善自我,发掘自身的特点,认识问题的本质,通过手指(招式)看到月亮(招式背后的实际用途和本质)。
亲传弟子;
1、严镜海:是李小龙在屋仑时期的助教。
2、伊诺山度:与李小龙关系亦师亦友,“截拳道概念Jeet Kune Do Concept”的主要提倡者。
3、木村武之:李小龙在西雅图时期“振藩国术馆”的首位助教。
4、杰西·格洛弗。
5、乔·刘易斯。
6、艾伦·乔:李小龙在屋仑时期的弟子。
7、George Lee:李小龙在屋仑时期的弟子,李小龙的训练器械制造师之一。
8、黄锦铭:李小龙在洛杉矶唐人时期的入室弟子,生前常在世界举办有关截拳道的研讨会与私人教学,“原本派截拳道”的主要提倡者。
9、李恺:李小龙在洛杉矶唐人街时期的弟子,现从事振藩截拳道的教学。。
10、理查德·巴斯蒂罗:李小龙在洛杉矶唐人街时期的弟子,现指导加州IMB学院并在研讨会教学。。
11、Larry Hartsell:李小龙在洛杉矶唐人街时期弟子,曾在加州LAMA学院任教并在研讨会教学。
12、Herb Jackson:李小龙在洛杉矶唐人街时期的入室弟子,李小龙的训练器械制造师之一。
13、Bob Bremer:李小龙在洛杉矶唐人街时期弟子,现从事小规模教学与研讨会教学。
14、Pete Jacobs:李小龙在洛杉矶唐人街时期弟子,现从事小规模教学。
15、Steve Golden:李小龙在洛杉矶唐人街时期弟子,曾在太平洋西北地区从事小规模教学与研讨会教学。
16、Jerry Poteet:李小龙在洛杉矶唐人街时期弟子,生前曾担任电影武打设计和从事私人教学。
17、莲达·李·卡德威尔(李小龙夫人)
18、李国豪:李小龙的儿子。
注:“以上内容多数来源于网络,因大多数资料我本人也不太清楚,如有雷同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