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人人有其田

“子房,想必以你的聪明,该是看出来我的图谋了吧?”项羽看着张良,笑盈盈道。

分封的事情处理完了后,项羽便找来张良,准备商量接下来的事宜。

张良点点头,“大王志在夺取天下,臣已然知晓。”

随即顿了顿,接着道,

“只是臣有一个请求,大王若是答应,臣必然尽一生之力,为大王成就此大计!”

请求是什么,项羽不用猜也知道,肯定和韩国有关。

“你且说来听听。”

“大王若真能成为天下之主,必须保留韩国这一封国,令其宗庙祭祀永不断绝。”

张良说这话时神情严肃。

“永不断绝我无法保证,但你若真能尽心辅佐我成就大业,韩国世代将为我所庇佑。”

“好,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

两人说罢相顾一笑,皆面露满意之色。

“咸阳分封后,我得了九个郡,在子房看来,该如何去治理?”

这是项羽当下最需考虑的事。

这些郡县最开始都是受秦朝官吏治理的。

但自天下各地起义后,官员们逃的逃,被杀的被杀,再者就是加入了起义军,实现了身份转型。

现在各处郡县基本都是处于无治理状态。

项羽走的路线是广积粮,高筑墙,缓称帝,如今治理好手中的地盘是首要工作。

“大王,臣以为,应该依照秦法,郡县乡各级选派官员前去治理。”

“那这些人该从何处来?”

项羽手下武将倒是很多,但通治理之道的文臣较少,要是分派到郡县之中,人数肯定是不够的。

张良仿佛猜透了项羽的想法。

“大王,武将亦可治理郡县,如今是非常时期,天下未定,派武将治理反而更加稳妥。”

“言之有理。”

照着上辈子的思维习惯,项羽一直觉得由文官治理地方最好,张良一番话倒是点醒了他。

就好比三国乱世中,治理地方的也多为武将,动荡时期管理上反而要军事化。

“那你去军中找找,派一些稍有治理才能的武将下放到郡县,让他们管理地方事务。”

“是。”

张良随即领命离去。

“来人。”

待张良离去后,项羽立马叫来侍卫。

“备好马车,把项庄和亚父范增叫来,本王要与他们一起出巡。”

项羽出巡的目的并不是外出游玩,而是打算在咸阳实地考察一下,看下当下社会的生产力情况到底如何。

马车上。

“大王今日怎会有如此好心情,来此郊外巡游。”

范增笑着问道。

“亚父,本王今日并非是来游玩的,目的其实是想看看农人的生产情况如何。”

当下社会农业就是生产力的代表。

商业和手工业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亲眼考察一下农业生产情况,有利于他作出符合实际的决策。

咸阳地处华夏北方,而且是非季风气候区,因此农人种植的粮食大都为小麦。

车架一路驶过,一路上麦苗长势喜人。

但项羽却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

很多田地都是荒地,没人种!

“亚父,你有注意到吗,这一路过来荒田甚多,颇为奇怪。”

项羽对身边的范增说到。

“大王,臣也注意到了。”

“如果说免税前,关内因为打仗丧失了许多劳动力,那么有一些荒地在所难免。

但现在我颁布了免除秦地两年赋税的法令,许多人口都迁入到关中。

这种情况下还有荒田,那就非常奇怪了。”

项羽分析道。

“大王有所不知。

自商鞅变法后,秦便废除了井田制,如今天下土地都遵循私有制,

而战乱年代咸阳贵族凭借巧取豪夺兼并了大量田地,

如今虽有流民迁入咸阳,但他们其实并无田地。

唯一的出路便是成为豪强的佃农,但现在早已错过了作物播种的季节,因此还有大量田地荒着。”

土地私有?自己倒把这事给忘了。

照项羽所想,私有制的初衷是好的,相比井田制,可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但也有一个很大的弊端,那便是容易在王朝后期造成严重的土地兼并。

而秦末的战乱加速了这一过程,豪强贵族趁着百姓生存艰难,以极低代价便夺取了农民手中的土地。

造成的后果就是有田者无力耕,有力者无田种。

“这不行,这种现象必须有所改变。”

“本王要重新制定土地制度。”

项羽绝对不允许这种现象存在,哪怕有佃农这一途径可以解决,

但这种靠吸食底层百姓的血,来维持豪强富足生活的行为,是他不能容忍的。

因此项羽决定改革田制,让底层农民,人人有其田!

“亚父,重新把田地收归国有吧,丈量田地,按一口人五亩地分给每户人家。

不光咸阳内如此,我辖下其他九郡都照这个政策来!”

让农民都拥有土地,是稳定社和发展社会的关键因素。

范增听到这话有点吃惊,这会不会有点太草率了?

且不说自商鞅以来流传了一百多年的土地私有制说变就变,

单单是触动的那些豪强地主的利益也不是小事,需要慎重考虑。

“大王,这……”范增面露犹豫和担忧。

“放心吧亚父,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那些个豪强地主都成不了气候,天下诸侯在我面前都得服服帖帖,何况他们?

再者,我要依靠的不是那些豪强,而是这些底层百姓!

他们,才是我项羽成就大业的决定力量!”

范增听完这话,身体一震,寥寥数言,却蕴含真谛。

百姓才是成就大事的决定力量,有这种远见和想法,自家大王何止是贤明,简直比肩尧舜!

跟着项王干,自己绝对名留青史!

“大王,这事臣回去后立马去办!”

范增当即领命。

“对了,亚父,宣传政令时说清楚,

哪怕是刚出生的婴儿也算做分田的人口,照例分给五亩田。”

范增刚听这话有点儿不解,但转念就想明白了。

这是其实一种鼓励生育,增加人口的绝好手段。

如果婴儿也能分得田地的话,百姓必然会争相繁育后代,到时候不怕人口不兴旺。

“臣明白。”

……

这些日子,项羽的名声可谓是蹭蹭往上涨。

人屠子的名号算是彻底没人喊了。

取而代之的都是一些比肩饶舜,仁慈英明的夸奖之语。

无他,就因为一道分田令。

把豪强的土地无偿分给他们这些老百姓,

另外,只要生孩子就能多分田,

这能不让他们感恩戴德吗?

但那些被分走土地的豪强就不同了,几乎没有不哭丧着脸的,好比被割了肉一样难受。

关键是他们还不敢有丝毫怨言。

但凡有反对甚至抗拒分田的,都没有一个有好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