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正月二十九日,卫国前太子蒯聩发动政变,赶走了他的儿子、卫侯姬辄并取而代之,史称卫后庄公。为了证明自己的国君之位合礼合法,蒯聩于春天派出卫大夫鄢肸(鄢武子)前往周王室朝见周敬王,希望得到周天子的赐命和承认,从而稳固自己的国君之位。鄢肸来到周王室,代表国君蒯聩向周敬王拜告:“蒯聩得罪了君父(卫灵公)、君母(南子),逃窜至晋国。晋国由于周王室的缘故,没有抛弃同为姬姓的兄弟,将蒯聩安置在黄河之滨的戚城。上天以正道引导人心,太子蒯聩得以嗣位为君。现委派大夫鄢肸谨此禀告周天子陛下。”
周敬王派卿士单平公代表天子答道:“鄢肸来到成周,将好消息告知了朕。回去对叔父说:朕赞许你继承先世,恢复你的禄位。要恭敬啊!这样才能得到上天赐福。不恭敬上天就得不到赐福,那样就悔之晚矣!”
周天子的这一番话,就等于承认了蒯聩的卫君之位。卫后庄公蒯聩于是册立自己的另一个儿子姬疾(公子疾)为太子。公子辄(卫出公)已经出奔了鲁国,还带走了卫国的宗庙宝器,后庄公蒯聩很是烦恼,他对亲信浑良夫说:“寡人继承了先君之位,却没有得到宗庙宝器,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这可怎么好啊?”
浑良夫让宫中执火烛的寺人退下,自己拿着火烛,看到周围已无其他人后,对后庄公说:“太子疾与流亡鲁国的公子辄,都是国君您的儿子。您可以召回公子辄,承诺让他做太子,他必会带着宝器回来。至于太子疾和公子辄将来谁做太子,那还不是您一句话的事?如果公子辄没有当上太子,反正宝器已经拿回来了。”蒯聩听后,还是有些担心自己那个做过国君的儿子公子辄(卫出公)回国后会推翻自己,一时显得犹豫不决。哪知道隔墙有耳,浑良夫的话还是被太子疾的小跟班听到了。
太子疾听说此事后,马上就急眼了。他知道兄长公子辄做过国君,他在国人中的威望不是自己能比的,如果他回来,自己就绝对没有希望了。于是太子疾带了五个人,让他们抬上用于盟誓的公猪,放在马车上,跟着自己来到宫中,劫持了后庄公蒯聩,强行与其盟誓,迫使蒯聩必须立自己为嗣君,不得更改,否则神灵不佑。蒯聩无奈,只好与太子疾盟誓。太子疾还请求杀掉出馊主意的浑良夫,后庄公蒯聩说:“寡人与浑良夫曾有盟誓,要赦免他死罪三次。”太子疾说:“这还不简单,我们先找出他的三条死罪赦免他,然后再把他杀了。”后庄公蒯聩竟然同意了!
鲁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春天,卫侯蒯聩在藉圃(直属国君的田园)中建造了一座刻有虎纹的小木屋。木屋建成之后,卫侯要请一位有好名声的人与他在里面享受第一顿美食,太子疾举荐了浑良夫。浑良夫乘坐大夫车驾“衷甸”,这是后庄公蒯聩承诺给他的待遇。衷甸车驾由两匹公马拉乘,浑良夫穿着紫衣、狐裘。虽然这都是蒯聩当初承诺他的,“服冕、乘轩、三死无与”,但是紫色是国君专用的服色,浑良夫已犯了大不敬之罪。浑良夫到后,因为觉得热,就脱掉了狐裘,露出中衣,这又犯了大不敬之罪;因为臣子觐见国君之时,仅可敞开朝服,不可露出中衣。更有甚者,浑良夫与国君共饮之时,连佩剑都没有解下。剑为利器,面见国君是不能佩剑的,这是第三条大不敬之罪。太子疾下令早已埋伏在外的甲士,将浑良夫当场拿下,历数了他穿紫衣、袒裘、不解剑三大罪状,然后杀死了他。
其实后庄公蒯聩内心对浑良夫是存有愧疚的。蒯聩为了得到浑良夫的帮助,在困境之时向浑良夫许下诺言,除了“服冕、乘轩、三死无与”之外,还答应作为孔氏家臣的浑良夫,如果能帮助自己登上君位,一定让他迎娶自己的姐姐、孔氏当家夫人孔姬,因为那时孔姬已与浑良夫私通了。而今姐姐被迫和孔悝一起流亡到了宋国,自己将姐姐孔姬嫁给浑良夫的诺言没有实现;现在却听了太子疾的话,背弃了让浑良夫免死三次的承诺,杀害了他。天下之人谁还会相信自己的诺言?
半年多之后,暑热已过。后庄公蒯聩在公宫北面的寝宫中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人登上昆吾之观(建于上古昆吾国旧址的庙宇,在卫都北宫之南),披头散发、面朝北方叫喊道:
登此昆吾之墟,
绵绵生之瓜。
余为浑良夫,
叫天无辜。
(登上昆吾之墟,
有绵延不断的大瓜小瓜生长。
我是浑良夫,
向上天诉说无辜!)
这一段叫嚷称作“浑良夫之噪”。蒯聩睡醒后亲自占筮,还召来了朝中负责占筮的官员胥弥赦,命他解释卦象。胥弥赦说:“此卦象无妨害。”蒯聩大喜,赏赐给胥弥赦一座城池作封邑,胥弥赦不敢接受,逃奔了宋国。蒯聩听说胥弥赦辞谢了封邑,跑去了宋国,心里觉得不踏实,又亲自占卜,得到的繇辞说:“像一条鱼尾发红,横穿急流而犹豫彷徨。位于大国边缘,兴兵来灭,将要败亡。关上门,塞住排水洞,然后翻过宫墙。”他弄不懂是什么意思,上次占筮的卦象,胥弥赦解释完就跑了,这次的占卜的繇辞没必要找人解释了,就是召人前来,大夫们也不会说真话的。
晋国正卿赵鞅是蒯聩的后台,但是蒯聩上位后,却并没有带领卫国全面归服晋国,反而依旧延续了他儿子卫出公时期亲善齐国的政策。鲁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六月,也就是后庄公杀了浑良夫半年之后,晋国正卿赵鞅派出使者来到卫国,质问后庄公为何仍归附齐国,要求卫国派出太子疾赴晋国为质。太子疾吓得屁滚尿流,费了天大的力气、杀了父君的宠臣浑良夫,好不容易刚刚稳固了太子之位,要是自己到了晋国作质子,那兄长公子辄(卫出公)不是又有机会了?他以有盟誓作为理由,逼着父君蒯聩推辞了晋国的要求。
赵鞅得报后大怒,亲率大军讨伐卫国,大骂蒯聩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后庄公蒯聩赶快向齐国求救,齐相陈恒派出齐卿国观率军救援卫国,还让自己的兄长陈瓘作为监军同行。晋国大军在战场之上活捉了这个陈瓘,齐军退兵,赵鞅率领的晋军也见好就收,退至邯郸休整。
四个月后,鲁哀公十七年十月,赵鞅率军再度讨伐卫国,并在卫国都城帝丘城外亲自擂鼓助威,晋军将士勇往直前,一举攻下了帝丘外城。晋国大军正准备攻入帝丘城内灭了卫国,赵鞅却下令大军停止前进,他对众将士说道:“我国前太宰叔向大人曾言:‘仗着别国动乱而灭之不会有后嗣。’”他命大军包围卫国都城,要卫君蒯聩出城答话。
帝丘城内乱成一团,后庄公和太子疾的胡作非为已经失去了人心;现在晋军围城,卫国各大家族联合起来,赶走了后庄公蒯聩和太子疾,投降了晋军。后庄公蒯聩和太子疾率领一部分忠于自己的兵马逃到了卫国的鄄城。晋国中军统帅赵鞅(赵简子)扶立了卫襄公之孙、公子般师为卫国新君后,撤军回国。然而,由于赵鞅没有斩草除根,晋军前脚刚走,后庄公蒯聩就在十一月带兵从鄄城杀回了都城帝丘,赶走了刚刚即位一个月的公孙般师。
这个卫后庄公蒯聩荒唐无道,真是罄竹难书。蒯聩刚即位时,曾登城四望,看到城外有一大片密密麻麻的房屋村社,便问身边寺人:“那一片村社是何处?”寺人禀告说,那是戎人居住之地。蒯聩道:“我们是姬姓子孙,何来戎人?”于是下令拆毁戎人居住的村落,还大肆劫掠,赶走了定居在那里的戎人。蒯聩还大兴土木,逼迫百工匠人日以继夜地劳作,不让他们休息,匠人们无不怨声载道。卫卿石圃站出来进谏,蒯聩气得要把石圃赶出卫国。鲁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十一月十二日,石圃率领府兵联合被蒯聩欺压的匠人们造反了,他们攻打公宫,捉拿蒯聩的呐喊声此起彼伏。后庄公关上宫门,请求放过自己,石圃怎么会答应?蒯聩带着太子疾和另一个儿子公子青翻过北宫墙逃跑,但是蒯聩摔断了大腿股。此时大批戎人也手持戈矛等兵器前来攻打,他们恨极了蒯聩和他的儿子们,戎人们不由分说,一顿猛刺,太子疾和公子青立时毙命。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百工起义”,它比古罗马的斯巴达克奴隶大起义早了540多年,比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早了270余年。
蒯聩趁乱逃到了戎人聚居地的己氏家中。蒯聩曾在城楼之上看到过己氏一头乌发非常漂亮,就派人去让己氏把头发剪了,献给蒯聩夫人吕姜作假发。己氏看到剪掉自己头发的仇人逃命到了自己家中,她带着家仆手持利刃将蒯聩围了起来。蒯聩从怀中拿出一块玉璧,对己氏说:“你们放过寡人,这块玉璧归你!”己氏冷笑了一声说:“杀了你,难道玉璧还会长腿跑了吗?”说完命大家动手杀死了蒯聩,夺了他的玉璧。卫国人杀了蒯聩后,又迎回了公孙般师,再次立他为国君。
十二月,齐国得知蒯聩被杀、卫人拥立亲附晋国的公孙般师为君,陈恒派出齐国大军讨伐卫国,卫国敌不过强大的齐国军队,晋国又不愿为了卫国而与齐国发生大战,没有选择的卫国只好向齐国求和,并在齐国的压力之下,改立了卫后庄公蒯聩的弟弟公子起为国君。齐国将公孙般师带回国内,将他安置在了潞城居住。
公子起是蒯聩的弟弟,卫国人太痛恨蒯聩了,因此也不拥护这个公子起。第二年(鲁哀公十八年,公元前477年)夏天,卫卿石圃带领卫都帝丘城内的民众将公子起赶下了台,公子起逃奔了齐国。此时三年多前从卫国逃奔鲁国的卫出公(公子辄)已经到了齐国,他抓住机会,从齐国回到了卫国,恢复了自己的国君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