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一个出生低微的奴婢,一路逆袭,成为一代战神;他与外甥霍去病,并称为大汉的帝国双璧,改写了汉朝与匈奴的百年恩怨。他就是西汉的大司马大将军,长平侯卫青。卫青虽然是凭借外戚关系踏上仕途,但他并非浪得虚名之徒,而是用他的真功夫证明,后来的显贵完全是凭本事挣来的。卫青率军七战匈奴,全部获胜,为汉朝北拒匈奴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军功卓著,但他并不贪心骄傲,而是礼遇士卒,严于律己。在同时代和后代人的眼中,他都不愧为一名出色的军事将领。
卫青的起点,可以说是低到了尘埃里。他出生于河东郡平阳县,父亲郑季是平阳县吏,在平阳侯家当差。平阳侯是曹参的曾孙曹寿继承的爵位,刘彻的姐姐阳信长公主嫁给曹寿为妻,称为平阳公主。郑季已有家室儿子,在平阳侯家当差时与平阳侯的奴婢卫媪私通生下了卫青。这位卫媪之前还生了大儿子卫长君,大女儿卫君孺,二女儿卫少儿,三女儿卫子夫,还有小儿子卫步广。卫媪的几个子女都随母亲姓卫。
卫青,字仲卿,早年作为家奴在平阳侯家长大。小时候曾回到父亲郑季家里,郑季让他放羊,但郑季正妻生的儿子们都不把他当作兄弟,而把他当奴仆看待。卫青曾经跟随别人进入甘泉宫囚禁犯人的“保宫”,一位脖子上套铁箍的犯人给他相面说:“你是个贵人,以后会做官封侯。”卫青笑着说:“作为奴婢生的儿子,不被鞭笞打骂就心满意足了,怎么可能有封侯之类的事情。”苦难的生活、低下的地位和屈辱的生存状态,使卫青养成了小心谨慎、甚至有点自卑的性格,他用一生在治愈童年。卫青长大后,做了骑奴,服侍平阳公主。
武帝建元二年春,卫青的姐姐卫子夫在宫中受到武帝的宠幸。当时的皇后陈阿娇一直没有生育,又生性爱妒忌。阿娇的母亲馆陶公主听说卫子夫受到皇帝的宠幸,还怀上身孕,为了给女儿出气,便迁怒于卫青,把卫青抓了起来,准备处死。
当时的卫青在建章宫服役,还没有名气。幸亏卫青的朋友公孙敖带着几个壮士把他抢救出来,卫青才逃过一劫。武帝听说了此事,出于对馆陶公主的厌恶和对卫青的同情,下诏任命卫青为建章军营监,兼任宫中侍中。从此,卫青和他的同母兄弟姐妹都显贵了,数日內皇帝的赏赐竟达千金之多。卫君孺做了太朴公孙贺的妻子,卫少儿原来同陈掌私通,武帝召见了陈掌,给他加官晋级,连公孙敖也开始显贵。不久卫子夫成为武帝的夫人,卫青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卫青虽然凭借外戚身份走上了仕途,但他并没有依赖外戚身份躺平,很快他就向世人展现了他非凡的军事才能。元光六年,卫青任车骑将军,从上谷出塞攻打匈奴。同时,太仆公孙贺任轻车将军,从云中郡出兵;太中大夫公孙敖任骑将军,从代郡出兵;卫尉李广任骁骑将军,从雁门出兵。四位将军各率一万骑兵,共同攻打匈奴。卫青的军队直捣匈奴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圣地,属于匈奴的心脏地带,斩杀敌军几百人。公孙敖损失了七千骑兵;李广被匈奴俘虏,后只身逃回;公孙贺无功而返。四支军队中唯有卫青的军队打了胜仗。
龙城之战,是卫青第一次与匈奴交战,也是汉朝决心与匈奴作战以来取得的首场胜利。虽然从整体上看是失败了,但战略影响是巨大的。它打破了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终结了汉初对匈奴的被动防御,极大提振汉军士气。它向匈奴宣示了汉朝强硬的态度—那个只知和亲、退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卫青初战告捷,被封为关内侯。
卫青可以算是一个军事天才,不需要历练,第一次率兵作战,就以自己的军事才能崭露头角。他曾经率兵七次与匈奴作战,并全部取得了胜利,这在战争史上也是少见的。那他是如何继续在北征匈奴的战争中大显身手,屡建战功,成为当之无愧的一代名将呢?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