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军阵

“昨夜一战,我已了解张牛角底细,空有蛮力而体臃以致行动不便!黑山贼亦是如此,空有百万之众,却无名将之选、精兵之辈!

若据城而守,反而有些难啃,敢出城一战,我军之马蹄必将踏破百万贼寇!”

朱棣自信满满,说罢还扔出一卷图卷。

侯远拿起一看,震惊的合不上嘴:“这竟是军魂阵法!你家祖传的吗?看风格好像不是呀!我记得你家祖传的应该是.....”

“此阵名为飞廉夺煞阵,乃是先秦燕国名将秦开之阵!秦开用兵之道,战前兵贵神速,战时先声夺人,我还通过此证领悟出我的第二道神通--夺法!”

“所以你从哪儿得到的?”

“难道我没和你说过,我在讨伐乌桓时,意外得到秦开传承。”

朱棣不解,难道岳丈不爱我?说的话左耳进右耳出!

侯远:“你说了个屁!你无事不登三宝殿,来找我就是有事相求。”

哦!原来是自己真没说过。

“这....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刚才说过日后风云难测,我决定公布飞廉夺煞阵,培养手下将士!

渤海城便将成为最好的练兵场,百万贼寇都将成为我麾下精兵的磨刀石!”

朱棣拍案而起,唯有铁和血才能铸就真正的精兵,而这里不缺!

并且朱棣也得扩充自己的精兵,不能单靠三千营撑场面!

世上精兵,除了靠军魂训练出来的特殊兵种外,还有另外一种,那就是掌握军魂阵法训练出来的。

后者一般来说会弱于前者,但具体情况还是得看将领本身的能力高低、士兵的训练程度、装备是否精良等等

同时后者数量更多,毕竟军魂强者过于稀少!

就例如汉武帝一开始设立的羽林军,原本也是军魂精兵?但随着首任统帅离世,哪怕是朝廷,也不能确保每任羽林军统帅都是军魂强者。

所以大部分时间,羽林军只能通过首任统帅留下的军魂阵法训练,两种羽林军也算一脉相传。

朱棣就打算趁此良机,培养麾下将士,训练出一批军阵精兵!

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朱能!

早在朱能和蒋贵固守常山国时期,就动了放弃军魂的想法,后面见到了朱棣,在朱棣的帮忙下,依旧对军魂一头雾水。

如今已经彻底放弃!

前几日写信回家族,已经讨要到家族祖传冯异、马援、耿弇、岑彭、吴汉五人军阵。

冯异--箕水大树阵

马援--武曲伏波阵

耿弇-房日阖燧阵

岑彭--尾火水行阵

吴汉--亢金勇鸷阵

朱棣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人都是不可置信!

你们家搞批发的呀?别人有一个就当传家宝,你们家却有五个!

朱能:我摊上了个好祖宗!

朱祐:那肯定!陛下发小了解一下,我本人还会陛下的军阵,只是陛下的军阵终究是陛下之物,占为己有不太好,所以只给子孙后代五位同僚的。

同时以朱能与朱棣的关系,如今五大阵法也落在朱棣手中。

这也是朱棣准备训练精兵的底气,不然单靠飞廉夺煞阵,恐怕训练出来的精兵和现在的三千营作用都差不多。

朱棣还是更想要一些其他功能的精兵。

朱棣此时拿出朱能给的五大阵法。

侯远震惊到麻木,缓了半天后才说道:“我的天呀!你到底是怎么说服别人的?你又不像甄家的姑娘那般美丽,他图你什么!”

朱棣:“....那当然是图我的能力,我终将带领他们...”

“闭嘴!不管日后风云如何变化,八字没撇的事少说,有什么想法多做,做人还得少说多做!”

侯远捂住朱棣的嘴巴。

“额....行吧!但我还有另外一件事。”

朱棣说着,又拿出一卷军阵,侯远麻木,冷淡等待解释。

“岳丈大人,你也是知道的,我公孙家当初是跟随粟邑侯耿夔北讨匈奴、西击鲜卑、东压高句丽、貊人,靠军功起家,才在幽州站稳脚步!

如今我声名大噪,家族也向我这位庶子低头,主动送来粟邑侯军阵!”

朱棣昂头讲道。

粟邑侯耿夔,前面刚说云台二十八将之一耿弇,耿夔就是耿弇的侄子。

耿夔靠着叔父的功劳走上官途,但本人并非混吃等死的官二代,反而颇有名将之风!

永元元年,跟随燕然勒功的窦宪大败匈奴!

随后独自领兵,永元三年,奉令率领精骑八百,兵锋再指匈奴,一战斩匈奴阏氏、名王等五千余级!只有匈奴单于带着几个人逃走,耿夔尽获其匈奴珍宝财畜。

史书称赞:自汉出师所未尝至也!

再后面,鲜卑、貊人、高句丽都没少挨耿夔的揍!

耿夔是历史上著名贤后邓绥时期的重要将领。

如此名将,自然也是军魂强者,留有军阵--逐日长击阵!

当年公孙家的先祖就是耿夔麾下司马,长期随其作战,得其传承以作传家宝。

如今落在朱棣手上,自然也要公开给其他人!

接着朱棣的眼神放在侯远身上,

岳丈呀岳丈!做人可不能小气呀,我自己得到的传承已经贡献了出来、我手下的传承已经贡献了出来,就连我家族的传承都贡献了出来!

您不表示表示?

你们侯家的传承可比我公孙家还要早!

据原主记忆,侯家和公孙家的起家方式差不多,都是军功立家,但侯家跟随的可是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祭遵的弟弟祭遵!

这位更是了不得!两处记载,直接说明:

辽东太守祭肜威詟北方,声行海表,于是濊、貊、倭、韩万里朝献!

乌桓、鲜卑追思肜无已,每朝贺京师,常过冢拜谒,仰天号泣乃去。辽东吏人为立祠,四时奉祭焉!

祭彤完全就是当时的辽东定海神针!

值得一提的是,祭彤虽然从建武十七年,也就是公元41年开始镇守辽东;

耿夔是永元四年,公元92年出任辽东太守。

两人不是同一时期的,相差了几十年,但他们有同一个对手!

那就是高句丽的太祖大王--宫!

(高句丽姓氏问题我没弄太懂,开国君王叫朱蒙,但后面的君王名字千奇百怪,什么类利、无恤,包括这个宫

似乎没有姓氏,于是后世有些学者在他们名字前面统一加个高,作为姓氏,成了高朱蒙、高无恤、高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