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定策

“大伯,古晋就那么给他了?”

王甲直起身,满脸不解。

刘善邦没有言语,一旁的陈规开口解释道:“古晋距离冒山有七八十里,还隔着一条河,就算咱们占了,也守不住,毕竟兵力不足呀!”

王甲听完,继续瞪着眼珠看向刘善邦。

“唉!”刘善邦摇摇头,站起身,指着身后的地图道:“十几年前,我们与布鲁克定协议,沿着沙捞越河分治。”

“这些年,布鲁克借着英国人的力,不断地镇压叛乱,到现在都没有平息,那几十万的土著,可是个麻烦事!”

“最关键的,则是纳闽的英国人,他们才是布鲁克背后的支持者,咱们就算是占了古晋,英国人也不肯罢休。”

排第四的钟月宝附和道:“让这徐炜的兴汉军占下古晋,其实就是给咱们抗包呢!”

“到时候那些土著、英国人,文莱人,都只会找他麻烦,咱们就能在后面安心地开矿了!”

王甲这才恍然,竖起大拇指:“大伯真厉害!”

刘善邦微微摇头:“安安生生的种田开矿,野心这东西不适合咱们!”

“记住,徐炜兄弟到底是雪中送炭,咱们要真切地把他当兄弟,拿下古晋后的日子也没那么好过!”

“我再强调一遍,冒山的奸细太多了,此事莫要往外传,都管住自己的嘴!”

“是!”众人纷纷应下。

悄悄地来,悄悄地走,徐炜对于冒山这个小镇并没有仔细看。

回到北历矿山,一伙人正吃饭,闲散的很,甚至还有公开玩骰子的!

徐炜大发雷霆,立马要求各张扬、赵二愣、李固三个营长整顿秩序,继续进行操练。

为此,徐炜特地弄了一批新器材:

枪上吊石头;四百米障碍跑;引体向上;火炮试射;武器保养;以及雨林翻越等。

这时候,冒山送来了一千人足食半个月的粮食,同时也带走了两百杆鸟枪。

看着素多肉少,徐炜眉头一皱。

这可不行,训练力度大,得带荤腥。

他又花点钱购买鸡鸭猪肉过来。

就这样,一直过1857年,到了农历小年这天,刘善邦再次邀请他来到冒山。

这次是商量何时出兵。

因为封锁的缘故,冒山的小年并不热闹。

依旧是那个聚义厅,人群却只有三个,刘善邦、王甲、陈规。

“徐兄弟,我们决意在过年这天起兵!”刘善邦亲近地说道:“白鬼子肯定想不到咱们在过节这天行动!”

“贵公司有多少兵马?”

直到这时,徐炜才问出了心中疑惑。

“公司矿工六千余人,习武从军的大概一千来人,除去守城的,我可以拿出六百人!”

刘善邦认真道:“加上贵军的一千人,那就是一千六!”

“会不会太少了?”徐炜瞥了一眼王甲、陈规二人。

“古晋的兵马还没我这里多呢!”王甲挺起胸膛:“而且,布鲁斯的主力由其外甥带着镇压东部叛乱了,一时间回不来!”

“这正是其空虚的时候!”

徐炜无奈,叹了口气:“那古晋到底有多少人?”

“约莫千人!”王甲随口道:“咱们占着偷袭之利,一些土著而已,根本算不了什么事!”

徐炜继续问道:“可有地图?”

“有向导!”刘善邦笑着道:“我知道兄弟谨慎,但古晋却是我等常去之地,条条小路相通,相隔又不远,没多大差错的!”

徐炜这才点点头。

一张简陋的地图就摆放在众人面前。

两个重要位置被画了圈。

一个是古晋城,一个是炮台。

“古晋城自不必提,而炮台则是沙捞越河对岸,监视我方,掌控了炮台,就掌控了整个沙捞越河!”

刘善邦介绍道:“如今徐兄弟来了,我们正好兵分两路,我们偷袭古晋,而贵军拿下炮台。”

“炮台的重要性,可一点都不比古晋差!”

徐炜对这公然的区别对待也不在意,这本就是人之常情。

好东西自然就是自己人优先。

炮台这样的硬活,就由他这样的友军出动。

省人力的同时,也好量量兴汉军的战力。

徐炜眼珠子一转,就明白了其所想。

但这事就像做买卖,不能直接答应,那就吃大亏。

故而,他顺势开价:“那港口就属于我方了!”

刘善邦几人也松了口气,同意了条件。

就在这时,徐炜突然问道:“正所谓防患于未然,若是那布鲁斯乘机逃窜出城,刘头领认为该主意哪里?”

“你说什么?”王甲属于火药,一点就着,立马就怒气冲天。

“此言有理!”刘善邦捋了捋胡须,道:“若是其侥幸未死,最大的可能就是东向,因为其大军就在东部。”

“一旦让其偷渡沙捞越河,就前功尽弃了!”

徐炜见王甲一副信心满满的样子,就明白其没有将自己的话放在心上,骂了一句莽夫,他开口道:“那就由我军把守河岸吧!”

“你人够吗?”王甲鼻腔一哼。

“只需六百人足以!”徐炜笑了笑,自信满满。

“好!”刘善邦抚掌大笑:“待到大年三十,分兵两路,然后聚兵于古晋!”

得了准确的日期后,徐炜就没有再离开冒山,一边闲逛,一边打听炮台的消息。

冒山作为石隆门华人的中心,土墙三四米,还有护城河,人口两三千人,但此时街头巷尾的商铺关门歇业居多。

整个小镇因金矿而兴,围绕的中心却是刘善邦所居的衙门。

十二分公司在这里不仅自治,可以收税、司法治理、制造货币,练兵等,可以说,就是一个独立王国。

城外的耕地,已过万亩,一年三熟,整个石隆门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难怪布鲁斯卸磨杀驴,这么肥沃的土地,谁能忍住?”

小山丘上,徐炜拿着望远镜观望着河对岸。

河对岸的炮台,高不过三丈,夯土而成,没有水泥,说是炮台,其实就是个小城堡。

四门青铜岸防炮,不过八磅口径,射程有三四里,士兵不过两三百人。

他透过望远镜一瞧,一群人懒散得很,巡逻站岗的很少。

很显然,长久的太平无事,已然让他们产生惰性。

这样的炮台,不及当年长沙、南京的三成,根本就不值一提。

徐炜心里打好腹稿,直接找刘善邦要了几把铁锹,以及一个大缸,和一百斤的火药。

“小崽子们,过几天让你见识一下太平军的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