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焦高官的支持
- 人生:农业强国从1981开始
- 长安梦入
- 2061字
- 2025-04-01 08:40:03
高明楼听了,没好气道:“我这几年不也是一天山都不出,整天圪蹴在家里做工作,不一样当的好好的?
加林有文化、有本事、有眼界、有想法、有闯劲,又喜欢看报纸,知道国家大事和政策走向。
再说加林聪明着哩,全县那么多高中生,就他学了五六天就会开拖拉机。
耕过几次地后,驾驶技术比一些老拖拉机手还高!
只要他肯学,肯吃苦,他什么学不会?”
“可是……”
三星娘一时语噎,愣了许久才说:“焦高官为甚要让加林来做支书?
你说,是不是加林对焦高官说了什么?是不是一开始他就想做支书?”
高明楼心里一阵烦躁,又有些害怕。
他其实也有这样怀疑。
别看高加林说得好听,说要给自己做副支书,说记得自己对他的好,说两家人现在是亲戚了。
但仔细想来,高加林这样一个有主见,有野心,有想法,有闯劲的人,真的会愿意给自己做副手吗?
这后生娃的性格这么强硬,自己做了对不起他的事,他真的就不恨自己吗?
但话说回来,就算高加林当真是从一开始,就图谋自己的支书位置,那又如何?
自己难道还敢和他斗吗?
“你不要乱想哩,更不能对人说这样的话。
你是不知道,加林现在可是通着天哩!
不但县上所有的大官都看好他,就连地区专署的陈专员也很关心他。
而且县上都传遍了,加林得到了农业部秦老的赏识,可以随时和秦老取得联系。
他写了一篇文章,连秦老看了都说好,打电话过来说想调他去燕京城的一家研究所工作。
但他却想也没想就拒绝了,说要带领乡亲们种田致富!
所以这件事情,根本不用加林去说,上面的领导就会主动帮他帮他把事办了。
就像焦高官说的那样,像加林这样有本事,有觉悟,有志气青年,就该树为典型,给他施展才华的舞台。
要不哪天秦老突然打电话过来,询问加林带领乡亲们致富的情况,你要县上的人怎么回答哩?”
三星娘震惊得说不出话来,照这么说,他爸的支书是以后再也做不成了。
高明楼也越说,越觉得心中不安宁。
他坐起身来,下意识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铁烟盒,费了好大的劲才将它打开。
从里面取出一张纸片,开始卷纸烟。
不想卷了好几次都没卷好,烟丝还洒掉了一大半。
三星娘忙帮他把烟卷好,又划了一根火柴帮他把烟点上。
高明楼长吸了一口烟,这才继续说道:“赵高官说了,知道加林不是党员,就让他先去竞选大队长。
让我们等加林县城的事忙完,队里再进行大队长的选举。
赵高官要我相助加林选上大队长,再相助他把带领社员发家致富的事做好,做出成绩,做成典型。
让我不要有情绪……”
高明楼一脸悲戚地说道:“我哪里敢有情绪哩,我现在心焦得不行哩。
加林是个有本事的,现在又得了势,成了焦高官的香饽饽,我哪里还敢再和他争?
再说我已经老了,加林却正年轻。
若是惹怒了他,将来他还不知怎么扣掐(收拾,以权整人的意思)双星,三星他们哩。”
“对着哩,我家两个娃,可不是加林的对手!”
三星娘附和一句,接着又道:“你既然想得这么开,为甚又要苦着个脸,唉声叹气?”
“想得开是一回事,真要去做又是一回事哩。”
高明楼在老妻面前,毫不隐瞒道:“这多年,队里从钱粮到大大小小的事他都归我管,村里大人娃娃哪个不尊我怕我?
多年来都是我指教别人,现在失了势,不但要受加林这个后生娃的指教,村里人只怕还不知怎么议论我哩。
这情景,想想就不是滋味。
更头疼的是,我已经多年没劳动,要是加林娃分派我出山劳动,我一下子怎能受得了这份罪?”
三星娘劝解道:“你也不要太忧愁,加林娃不是马上要和巧珍结婚了么?
那他和双星就成了担子,两家也就成了亲戚,你又是他的长辈。
你好好跟他说说,叫他不要分派你出山劳动,他会答应的。
对了,加林今天回来了,你要不吃完饭就找他。
至于村里人的议论,你也不用在意。
只要加林娃不扣掐你,你就还是村里的能人,我们三家人,在村里还是势众力强。”
高明楼拉住老伴的手,长久地看着她的脸,心里顿觉宽慰了不少。
两人从小一块长大,那时自己还是穷小子一个,老伴却是村里的一枝花,还是前任老支书的小女儿。
满村一半(同姓不婚,三星娘姓刘)的后生都在追求她,外村来求亲的人更是踏破了老支书家的门槛。
但她谁也看不下,就看下个自己。
这么多年来,她在什么时候都了解他的心思,也最理解他的心思。
“你说的对哩,我就是突然被撤了支书,心一下全乱了。
你快把巧英叫回来做饭吧,吃完饭,我再去找立本一趟。”
就这样,高明楼早早地吃了晚饭,便去后村找刘立本,两人结伴来到村前高玉德家的破墙烂院里。
不想高加林却不在家,傍晚时分出去打柴了,到现在还没回来。
高玉德老两口这时都急得不行,晚饭早就做好了,两人却一下筷子都没动,都坐在炕上等着他。
这时天已经快全黑了,刘立本看了一眼天色,不禁担心道:“加林去哪里打柴了,怎么还回来?
要不要找两个人去寻一寻,别在山里出什么事才好。”
高明楼却对高加林很有信心,“能出什么事?加林做事牢靠着哩。
这四周打柴的地方,都是他从小走惯了的,闭着眼睛也不会走丢哩。”
刘立本却道:“我不是怕他走丢,我是怕他贪多,砍了太多的柴。
这黑灯瞎火的,他挑着这么重的担子,万一没留意脚下摔一跤可咋办?”
高玉德本就心焦得不行,闻言立即附和道:“是的哩,加林这娃最是孝顺。
他一定是看家里的柴不多了,想一次多打点柴,要不然他早该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