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滴滴”代买?“零”元购?
- 重生1990,你要搞互联网?
- 算数小白
- 2298字
- 2025-03-26 22:09:13
闫明前脚刚送走悲喜交加的基洛夫斯基,后脚就直奔马路湾的电话局找到了正在忙于搭建寻呼台的陈嘉豪。
毕竟这买飞机的钱,还需要通过这位金主代付一下。
“什么?你要买三架图-154?”陈嘉豪的反应跟闫明所预料的差不多。
接下来对方所问的问题,也跟他预想的一样。“两架图-154M客机,一架图-154C货机,小小的黑河机场吃得消吗?”
闫明如实回答道。“当然吃不消了。”
当他成功忽悠基洛夫斯基,让对方答应解决那十二架德子航空的二手的图-134A后。
闫明就没想留下那两架图-154M客机。
“陈老板,我的目的只有那架图-154C货机,以及那些附赠的二手图-134A。”
“位于寒冷地带的黑河机场以及哈市机场,更适合使用图-134A作为支线客机。”
陈嘉豪听到闫明这么说,下意识的点点头,同意了闫明的想法。
虽然他从闫明这边了解到,那些附赠的二手图-134A机况不太好,只有五年左右的寿命。
但挂出的每架六十万美金售卖价格,附加一些维修配件的话,还是能勉强接受。
所以他觉得,相对于购入两架图-154M客机,还不如购入那十二架二手的图-134A。
“那你为什么不选择购入一架图-154C货机,以及那十二架二手的图-134A呢?”
“就算算上那30架当备用零件的备机,这全部加起来也就是大概2500万美金就可以拿下了。”
陈嘉豪说到这里忽然发现,与其花费2500万美金购入这些。
还真不如跟闫明所说的那样,花费3000万美金买三架图-154,把那些二手飞机以赠品方式索要来的划算。
闫明看着面前陷入到纠结中的陈嘉豪笑着说道。
“陈老板,放心好了。我已经想好了怎么处理这两架图-154M客机了。”
他早已给这两架图-154M客机找到买家了,那就是刚成立不久,正在愁飞机不够用的川航。
闫明这也就是把进程稍微往前推了一丢丢而已。
这次买卖如果能谈成的话,闫明这边甚至可能一分钱不拿,就能获得一架图-154C货机以及六架二手的图-134A。
为什么会说是六架二手的图-134A呢?
图-134A这款支线客机,除了适合高寒地带飞行,还非常适合高海拔地区。
随着改革春风吹满地,国内的民航客运需求也节节攀升。
初出茅庐的川航虽打算借着“春风”扩大经营,但奈何囊中羞涩。
此时的闫明这边把两架图-154M客机、六架整备完整的图-134A客机,以极低的3000万美金优惠价,出售给急需客机的川航的话没有任何问题吧?
更重要的是闫明也知道初创期间川航的难处,缺少资金和外汇嘛,肯定是一次性支付不起这3000万美金。
所以闫明这边可以非常贴心的让港商陈嘉豪出面,让陈嘉豪背后的公司给川航提供担保贷款。
“你想怎么处理这两架图-154M客机?让哈市机场接收?还是让沈城机场接收?”
陈嘉豪的思维很显然没有能像闫明这样跳脱,只是想到了这两个可以合作的机场。
“把这两架客机转借给他们也不是不行,我看最近国内的民航发展趋势不错。”
他说道这里,皱起眉头继续说道。“如果运营得当的话勉强能持平吧。”
闫明听出来了,这陈嘉豪是看到这些赠品的价值属实很高,捏着鼻子接受了闫明采购三架图-154的建议。
“不不,我没想把这两架图-154M转给这俩机场。”
“我可是知道,相对南方那边的民航业发展不错,北方这边的民航业可发展的不咋地。”
“当然,我处理这两架图-154M时候,还需要您的帮助陈老板。”
这下陈嘉豪来了兴趣,好奇的问道。“你要怎么处理?”
“到时候再说了。毕竟基洛夫斯基那边是否同意,这买卖成不成也不一定呢。”
这买卖最终是否能达成,还是需要看基洛夫斯基在莫斯科的老板,那位同意了才能推进下一步进程。
如对方不同意的话,闫明所想的都是白瞎。
到时候只能通过卡扎琴科和娜塔莎,看一看能不能走基辅的渠道了。
“对了。陈老板。关于在沈城的十二线建立蔬果批发交易市场的事情,你们考虑的怎么样了?”
视察完毕的郑老二,因受不了东北这旮沓的严寒,早就回到了温暖的香江。
陈嘉豪看到闫明提起当初在京城的约定,笑着回答道。“这事情,郑董事那边回到香江后向总部汇报了。”
“总公司那边也认同郑董事的想法,觉得用菜篮子这种民生项目给我们公司在沈城的发展开个头,确实是个好主意。”
当郑老二回到香江后,这陈嘉豪也跟闫明挑明了郑老二的身份。
虽然这次来到的郑老二和常年陪同在陈嘉豪身旁的阿郑,都姓“郑”,都在香江总公司拥有董事身份。
但这这老二的董事身份,可是比阿郑的董事身份值钱多了。
听到建立十二线蔬果批发交易市场这事儿有戏,闫明忍不住催促了一下。
“陈老板,你有空的话可以告知一下郑董事。”
“如果他能尽快的让这项目落地的话,我这边还有一个非常好的想法可以提供给他。”
闫明如此着急的原因,并不是为了让卡扎琴科那些毛熊商人们选择沈城的蔬果批发市场作为采购点。
而是受到价格双轨影响极大的沈城市场,根本无法跟那些放开商品经济的南方城市相比。
如果不抓紧这两年的时间,让沈城的市场变得活跃起来的话。
等到下岗潮来临时,整个沈城乃至东北都将会受到极大的冲击。
作为重生者的闫明深知,他再折腾也不如让港商陈嘉豪背后的公司提前入场。
迫使港商们的资本提前落地沈城,撬开这个受双轨制影响,僵化严重的市场。
陈嘉豪听闻闫明这边又有新点子,好奇的追问道。“你又有什么发财的好想法。”
闫明对于自己想到的这点子,并没有藏着掖着的态度,脸上露出笑意后说道。
“连锁卖场?嗯。。欧美那边叫做Supermart?超市?反正就这东西吧。”
这次闫明去香江的时候发现,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香江虽然很繁华,拥有不少不亚于欧美那边的超级商场。
但至少在1990年的时候,香江本土卖场的分布便利程度,并不像后世那样方便。
就算香江本地的百佳、惠康等这类本土大牌卖场在POS机与计算机数据管理系统技术革新前,也没有进入到大规模的连锁模式。
闫明觉得,郑老二他家正好就是做超级商场的,所以借着科技的力量把手伸向本土连锁超市也不是不可以。
正巧,他在香江碰到鲜京集团的人时想到。
后世隔壁南棒那边也有一个财团叫新世界集团,同样是做超级商场,旗下还正好也有叫做易买得的大型综合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