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让张氏兄弟挂职内阁
- 女皇息怒,我懿德太子纳头而来
- 洗澡的兔子
- 2009字
- 2025-04-17 17:00:15
“公主殿下,微臣不久就要入内阁当差,然则,内阁之中能人众多,尤其是五郎六郎,也不是好相与的。”
“微臣位微言轻,资历又浅,唯恐做的不好,既给自己招来祸患,又伤了陛下的脸面。”李迥秀就是用这样谦恭的语气,娓娓道来的。
五郎?
六郎?
一听的这称呼,太平的脸,就冷下来了,心更冷。
虽然呢,这两个男人也算是被她推到女皇陛下的身边的,早先,太平先进献了张昌宗。
而张昌宗又拉来了自己的哥哥张易之,也算是把好几个人都给串起来了。
但是呢,等到五郎六郎在女皇陛下的身边站稳了脚跟,太平的心态就变了。
这也纯属正常。
太平当然知道,张昌宗是个尤物,专会讨女子欢心,而且,把他进献给母亲,为的也是让他充分发挥作用。
可是,去做男宠和害人是两码事。
张氏兄弟来到武媚娘身边以后,立刻就尝到了权力的滋味,马上就变了一个人。
以往,他们两个只是凭着邀宠献媚,周旋于贵妇人,讨得好生活,嗯,说不准呢,还捞个一官半职什么的。
但现在,两兄弟这才发现,只要安心给女皇陛下做面首,他们可以得到的,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那种手握他人性命,完全可以决定他人生死的感觉,实在是太爽了!
没办法,只要尝到,就很难放手。
这还不说,武媚娘是真的宠信他们两个,由着他们为非作歹,这样的场面,绝对不是太平想看到的。
也绝非她能够想象到的状况。
想到这两个祸害就是自己给弄进宫里,弄到母亲身边的,太平便更是恨得牙根痒痒。
李迥秀居然还称呼他们为五郎六郎,这就是个狗腿子嘛!
无耻的样子,就连这张俊脸,再看上去也觉得索然无味了,甚至是恶心的很。
但因为心态的转变,太平待他的态度倒是平和了许多。
那种掌控感,又回来了。
“所以,李舍人这是什么意思?”
“张氏兄弟统领内阁,这是早就说好的事,也是陛下的意思,你呢,身为内阁的一员,自然要和他们两个好好的相处。”
“我又不是内阁的成员,就算陛下宠爱我,我也帮不了你。”
李迥秀当然知道,太平会推脱,但他毫不畏惧。
公主好色,阖宫上下,谁人不知?
而李迥秀呢,也自认有那么几分姿色,于是,他便摆出一副为难的哀怨表情,这样定定的看着太平。
“公主,微臣这样说,绝对不只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内阁诸位同僚。”
“张氏兄弟伺候陛下有功,陛下盛宠,这我们都是知晓的,我们到了内阁,自然也会避让着他们兄弟。”
“可微臣就是担心,他们兄弟不会饶过我们,到时候,何止是我,内阁诸臣都要受连累。”
“还望公主殿下垂怜,能够向陛下进言一二,或许,可以让张氏兄弟统领内阁,而不入内阁。”
“你这是……什么意思?”
“说清楚!”
太平刚刚还在嘲笑李迥秀的无能,一转眼就被他神奇的说法给震惊了。
太平会误解,那都是因为,她对这种模式还不太了解。
大唐其实已经流行一官多职,比如,很多官员总是兼任多个官职,有大有小。
但能够被称之为宰相的,也并不是当上了六部的尚书,又或者是什么仆射、侍中就足够了的。
是宰相,你就要参知政事,还可以执掌朝政,同时呢,这也代表了,皇帝陛下对你的信任。
大唐官位众多,家大业大,老实说,尚书啊、侍中啊,各种官职人满为患。
多到数不清。
一方面,这确实是有人浮于事的担忧。
冗员冗余现象严重。
另一方面呢,也是说明,咱老李家待人不薄,也发的起俸禄,给得起钱。
人多,咱也不怕。
但是呢,人多,不代表个个都能干事,能干事,也不代表就可以掌权。
这都是有严格的区别的。
每一个皇帝,对于驭下的大臣,谁好谁坏,谁是能干事的,谁是草包种子,谁能信任,谁是奸贼,其实都是很清楚的。
于是,能够被皇帝信任,并且掌控权力的朝廷大员,必然是占极少数的。
在大唐,这就需要得到皇帝钦点。
这种钦点,操作流程就是给高等级的官员加上荣誉头衔。
给权臣加上荣誉头衔,标志着可以成为宰相,这样的操作方式,并非武媚娘独创。
在李治还活着的时候,这套程序就已经开始实行了。
那个时候,能够进入宰相序列的官员,都加上了同中书门下三品的荣誉头衔。
你就算是官居六部尚书,没有这个头衔,也照样不算宰相。
你也没办法拿双倍的俸禄。
到了武媚娘当皇帝的时候,这个荣誉称号再次改变,成为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这只是一个荣誉头衔,象征着成为宰相。
而实际上呢,这种荣誉头衔,并不一定和官员的实际官阶相关。
有些人,明明是够得上做宰相了吧,却得不到这样的荣誉,无法参知政事。
而有的人,明明还只是个侍郎,却加上了头衔,一跃成为了宰相,甚至是超过了自己的老上司。
然而,李迥秀提到的任官模式,却完全是另一个套路。
若是邵王殿下在此,说不定就可以一点就透。
这不就是挂职吗?
现代的各个职能部门当中,有些人的官职很高,甚至可以做到一部的首领。
但是呢,他却并不负责部门里的事。
一概都不插手,当然了,该有的待遇还都是要享受的。
李迥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但很遗憾,太平一开始并没有听出这层意思,然而,这份意思没有传达到位,李舍人的意思就更难被领会了。
他绞尽脑汁的给太平解释,太平还是皱着眉头,面带不悦。
这也很正常。
因为她对李迥秀已经有成见了嘛。
带上了偏见,自然是他说什么,都带上了个问号。
不肯轻易松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