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外界的讨论

寒假清晨的阳光懒洋洋地洒在小区里,王钦龙裹着厚厚的棉睡衣,趴在窗台上啃着冻得硬邦邦的包子。电视机里正在重播《奥特曼》第15集《恐怖的宇宙线》,他盯着屏幕里加巴顿憨态可掬的样子,突然“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王钦龙!下来玩!”楼下传来李大壮扯着嗓子的喊声。王钦龙探头一看,李大壮和林宇翔已经站在雪地里,一个搓着雪球,一个正往树上挂自制的“怪兽排行榜”——那是他们用硬纸板画的,上面歪歪扭扭写着“最强怪兽TOP10”。

王钦龙三两口咽下包子,套上棉鞋就往外冲。刚跑到楼下,一个雪球就“啪”地砸在他肩膀上。

“你这也太慢了!”李大壮得意地晃了晃手里的雪球,“我们都讨论半天了!”

“讨论啥?”王钦龙弯腰团了个更大的雪球反击。

“当然是昨晚那两集啊!”林宇翔推了推眼镜,小脸冻得通红,“《恐怖的宇宙线》和《科特队向宇宙进发》,简直神回!”

三个男孩蹲在花坛边,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里飘散。李大壮用树枝在雪地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加巴顿:“我觉得加巴顿根本不该被送走,它又没干坏事!”

“但它太大了啊,留在地球上多危险。”林宇翔反驳,“就像动物园的老虎,再温顺也得关笼子里。”

王钦龙抓了抓头发:“可它明明是从画里跑出来的,就像……就像我们平时画的那些怪兽,如果它们真能活过来,难道就一定要被消灭吗?”

“那不一样!”李大壮激动地跳起来,“电视里的怪兽会破坏城市,我们画的又不会!”

“那科特队那集呢?”林宇翔突然转移话题,“你们觉得巴尔坦星人该不该得到新星球?”

“当然该啊!”王钦龙不假思索,“他们只是想要个家而已。”

李大壮撇撇嘴:“可他们是侵略者诶,要是给他们星球,他们变强了又来打地球怎么办?”

“那奥特曼为什么帮他们?”林宇翔反问,“奥特曼不也是外星人?”

三个男孩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小区里传来其他孩子打雪仗的欢笑声,远处不知道谁家的收音机正放着《奥特曼》的主题曲。

“我觉得……”王钦龙突然开口,“这两集其实在教我们,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他指了指雪地上的加巴顿涂鸦,“就像我们平时打架,有时候两边都有错,也都有道理。”

李大壮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就像之前我和张浩打架,他先骂我,但我把他文具盒摔了……最后李老师让我们互相道歉。”

“对!“林宇翔一拍大腿,”《科特队》那集也是,巴尔坦星人确实侵略了,但他们也是为了生存。奥特曼没消灭他们,而是给了他们新家——这就像……”他绞尽脑汁想找个合适的比喻,“就像转学生!刚来的时候可能会打架,但熟悉了就能当朋友!”

三个男孩越说越兴奋,雪地上的涂鸦不知不觉从怪兽变成了歪歪扭扭的宇宙飞船和握手的外星人。王钦龙突然抓起一把雪,捏成个小人形状:“你们说,要是我们以后真遇到外星人……”

“打住!”李大壮做了个“暂停“手势,“这又不是科幻片!”

“就是随便想想嘛!”王钦龙笑着把雪人放在“怪兽排行榜”旁边,“反正我觉得,奥特曼教会我们最重要的是——”

“遇到事情要多想想!”三个男孩异口同声地喊道,然后笑成一团。

远处,王钦龙的妈妈从阳台探出头:“吃饭了!还有,别在雪地里坐太久,小心感冒!”

三个男孩拍拍屁股站起来,临走前王钦龙回头看了眼他们的“杰作”——雪地上的涂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加巴顿憨憨的笑脸旁边,是科特队的火箭和巴尔坦星人的飞船,和平地并排停在一起。

---

昨晚播出的《奥特曼》第15集《恐怖的宇宙线》和第16集《科特队向宇宙进发》在社交媒体上掀起轩然大波,收视率直接冲上了同时段第一。观众们的反应比预想的还要热烈,各大论坛和短视频平台都被相关话题刷屏,就连平时不怎么关注特摄剧的网友都加入了讨论。

首先是《恐怖的宇宙线》,这一集通过一只从画作中诞生的怪兽加巴顿,探讨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加巴顿虽然可爱,但它的存在却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危机。奥特曼最终将它送到宇宙中,虽然解决了问题,但也让孩子们意识到,他们的创作并不总是无害的,甚至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这一集巧妙地教育了孩子们:要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要学会放下那些看似美好却可能带来危险的东西。

紧接着,《科特队向宇宙进发》则将视角转向了人类的航天事业。这一集讲述了科特队为了探索宇宙,冒险进入未知的太空领域,途中遭遇了重重危机,甚至差点全军覆没。然而,正是这种无畏的冒险精神,推动着人类一步步走向更远的宇宙。这一集不仅展现了航天事业的危险和伟大,还通过巴尔坦星人的回归,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人类与外星文明的关系,究竟是敌对还是共存?

这两集的主题完全不同,一个聚焦教育问题,一个探讨航天冒险,但它们却在《奥特曼》中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并且讲得深入浅出,连孩子们都能看懂。许多家长在社交媒体上感慨:“这两集不仅让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还让他们学到了很多道理,真是难得的好作品!”

在微博上,#加巴顿该不该被送走#的话题阅读量一夜之间突破五千万,评论区里小学生们义愤填膺地发表意见,一个叫“奥特曼小粉丝“的账号写道:“加巴顿明明那么可爱,它只是饿了而已,科特队就不能给它找个动物园吗?”这条评论获得了上万点赞。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两集剧情在家长圈里引发了截然不同的反应。某知名育儿博主的粉丝群里,一位妈妈忧心忡忡地留言:“现在剧情怎么越来越复杂了?我儿子看完后居然问我为什么不能和怪兽做朋友,这会不会影响他的判断力?”但马上就有另一位家长反驳:“这才叫有教育意义,现实世界本来就不是非黑即白的。”这番争论很快蔓延到其他家长群,有人翻出教育专家的采访视频佐证自己的观点,视频里那位戴着眼镜的教授正侃侃而谈:“优秀的儿童作品就应该像这样,引导孩子思考更复杂的社会议题。”

科幻圈的反应更加专业。某知名科幻作家连夜写了一篇长文,把巴尔坦星人的遭遇和现实中的难民问题联系起来分析,文章里那句“当奥特曼选择给侵略者一个新家园时,他实际上是在挑战我们对于正义的固有认知”被疯狂转发。评论区里各路网友吵得不可开交,有人支持这种“宇宙人道主义”,也有人坚持认为“对侵略者的仁慈就是对受害者的残忍”,双方引经据典,从国际法吵到道德哲学,活生生把特摄剧讨论变成了社会议题辩论会。

就连向来高冷的影视评论人也坐不住了。某权威影视杂志的副主编在朋友圈发文感叹:“没想到有一天会在《奥特曼》里看到这么深刻的内容,这两集的编剧绝对是个高手,把儿童剧拍出了寓言的味道。”这条朋友圈被截图传到网上后,又引发新一轮热议。最有趣的是,几个知名大学的哲学系学生居然为此组织了一场线上辩论会,海报上赫然写着“从奥特曼看当代伦理困境”,报名人数远超预期。

电视台那边更是忙得不可开交。重播时段的广告位价格水涨船高,据说已经有玩具厂商在紧急设计加巴顿的周边产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视台工作人员私下透露:“台里领导都惊动了,正在考虑要不要把这两集剪成一个特别篇再播一轮。”而此刻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无数个像王钦龙这样的孩子正蹲在雪地里,用冻得通红的手指在积雪上画着加巴顿的模样,他们或许还不明白大人们为什么争论得这么起劲,但他们知道,这个寒假因为这两集《奥特曼》变得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