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淮南

  • 枭汉
  • 枕金刀
  • 2314字
  • 2025-03-24 03:20:39

“先生思虑周全,确为长远之计。”

刘备心知肚明,就目前来说,这也是最好的办法。

他虽然得了官身,又被天子亲口承认皇叔的名分。但是论及名望,远不如汝南袁氏,更不可能吸引当地士族抛弃旧主,转而向他投效。

在这样一个鬼时代,确实就是这样无奈。

没有名声作为形象名片,是真的寸步难行。

这也是为什么,哪怕袁绍已经有了“四世三公”这个名头,仍然要选择耗费六年光景,为名义上的父母守孝,以此来温养名望了。

没有名望,就吸引不来投效的人才,尤其是出身世家的高端人才。

想到这,刘备看了一眼临水而立的高渊,果断决定先把眼前之人收入囊中:

“备添为扬州牧守,遍观麾下臣属,无人可担扬州别驾一职。由此,刘备敢请先生委身屈就,还请先生万勿推辞。”

“扬州别驾?”

高渊微微一愣,笑着摇摇头,“感谢玄德公抬爱,只是渊年幼德薄,性情疏懒,恐怕难以担当如此重任。”

见到刘备一脸掩饰不住的失望,高渊声音高亢了几分:

“玄德公无需忧虑,渊既然敢于为君谋划州牧,自然早就想到了这一关键之处。”

“哦?”

刘备闻言双眼一亮,思及他往日作为,自然有所猜测:

“先生莫非要为刘备荐一位大才?”

高渊哈哈一笑,指向南边:

“玄德公以为,高渊为何执意要将汇合的位置定在此处?若无缘由,何不一同前往淮阴,径直登船,经邗沟直往历阳,岂非上上之举?”

“渊执意选定这钟离县北,只因距此一二百里处,有一地名为东成县,县内正有一名真正的经世之才,正等着玄德公亲自上门迎请呢!”

刘备闻言大喜,忙不迭的问道:

“果真如此,那人唤作何名?”

高渊笑着看了眼糜竺,没有直接回话,反而朝着后者问道:

“子仲久居徐州,那人也在这下邳境内,不知子仲可否听过此人姓名?”

“东成县?”

糜竺仔细回想了一番,有些迟疑的摇摇头,苦笑道:

“竺孤陋寡闻,确未曾听闻过这东成县有甚大才...”

“没有?”

这回轮到高渊发愣了,难不成自己记错了?

按照通俗的记载,鲁肃是临淮郡东城县人,可是临淮郡属于前汉时期的郡名,如今早就分成九江、广陵两郡,剩下的一小部分,则被并入了下邳国。

东成虽然属于下邳管辖,但是地处淮南,反而与九江郡治的阴陵更为接近,与钟离三地组成了一个近乎等腰的三角形。

按理说鲁肃出身巨富,又与糜竺同居徐州,两家应该有过一些往来啊...

想到这里,高渊果断开口询问:

“子仲可曾听闻过东成鲁肃鲁子敬?”

“鲁肃鲁子敬?东成鲁氏?”

糜竺仔细回想了一番,终于有了一点记忆,“好似确实有这一人,然鲁氏家居淮南,我糜氏世居淮北,因此少有往来。”

鲁肃生于172年,哪怕按照汉历来算,今年也不过才18岁,只有在东成一带有些名声,糜竺不太了解,也属正常。

刘备接过话茬,“先生欲荐之人,可就是这位鲁肃鲁子敬?”

“正是此人。”

“此人才德比先生如何?”

比我如何?

高渊为之怔神,心道,鲁肃知道的我都知道,鲁肃不知道的我也知道,我还比他多两千年的见识,难不成要我违着心,说他比我要厉害吗?

之所以要把鲁肃推荐给你,一来这种人才难得,出身不比荀、陈这种大族,可以举家随你前往扬州,若是不收入麾下,到头还还不是便宜了别人,平白给自己增加对手?

二来一州政务繁杂,总得多找几个靠谱的人才过来当帮手。总不能让我像诸葛丞相一般,年纪轻轻就被军政民生各种杂务拖垮身体吧?

想到这,他突然记起来一事,在原本历史上,鲁肃活的也不长久,大概四十多岁就去世了。

看来除了需要大量网罗人才为鲁肃分担政务压力以外,还需要使些手段,骗几名名医过来...

“先生,先生?”

“嗯?”

被刘备出声打断思路,高渊回过神来,笑了笑,决定以另一种方式来回答。

“玄德公方才的话,渊听到了。以我之见,鲁子敬之才,可与‘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的酂侯相比,乃是扬州别驾的不二人选。”

“此地竟有如此大才?”

刘备大为震惊,乡野有遗贤他能理解,但是他不能理解的是,在这小小的东成县,竟然隐藏着一位堪比萧何的旷世之才。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按照当前的风气,这等大才必然年少成名,其名气早就应该随着月旦评或者周遭士家大族的谈论传播出去了,不应该如此籍籍无名,以至于连糜竺都未曾听闻过才是。

高渊听出了他话中的意思,帮忙解释道,“鲁子敬身怀经纶之才,却未名著于世。一来未到双十之年,未及加冠,二来出身不过是一般富户,并非名族中人,因此名声不显。”

最后还不忘叮嘱一番,“玄德公届时见着,可不要因其出身和年纪,便轻视于人。”

刘备朗声一笑,“先生以备为何人也?备即便再是有目无珠,得见先生之后,岂敢再以年龄少长而论其才?”

这倒也是。

高渊讪讪一笑,两世为人,倒是让他一时间忘了自己当前的“真实”年龄。

“既如此,我等当及时出发,早日赶赴东成,登门拜会。”

刘备果断做出决定。

“正是。”

高渊大为赞同,当即建议道:

“近来青、徐动荡,淮南之地盗贼丛生。子仲押运辎重粮秣,又有亲族仆从,一路需要有人护送。不如将五百骑兵尽数拨付翼德与子龙,多备箭矢,再由伯安、仲康随行。届时分作两队,与邗沟乃至大江两岸齐头并进,互为照应,如此可护得两翼周全。”

“只是大江之中惯有劫江之贼,届时若是遇到,还需派遣勇武之人当先驾船,再以两岸骑兵多发箭矢,三面夹击,贼众自退。”

按照历史记载,甘宁“少时”就开始干劫江贼的活计了,蒋钦、周泰这会也不好说,没准就带着一帮水匪躲在大江哪个角落,这群人都是日后要收为己用的,万一正巧遇上了,货物为彼等劫掠,落了自家脸面,还怎么让他们心服于你?

“先生之言甚善。”

刘备点点头,“再令子义同行,与翼德等同领大队,先生与我一同前往东成,拜会鲁子敬。”

“子义暂且留下,渊还另有用处。”

高渊思考了一会,笑道:

“九江还有两人,一为下蔡,名为周泰,表字幼平。一为寿春,名唤蒋钦、蒋公奕。此二人者,皆为世间豪杰。玄德公倒不必亲往,可手书一封,遣子义送往彼处,将二人一同征辟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