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钱粮建设(求票求追读!)

  • 枭汉
  • 枕金刀
  • 2247字
  • 2025-04-01 20:00:10

“子玄兄,粪便...真能给粮食增产?”

“自是有用。”

高渊瞥了一眼跟上来的步骘,随意答复一句,脚下不停。

在他的计划中,豫章郡,或者说环彭蠡泽这一带的平原地区,是必须要进行整合的。

头等大事就是粮食,也就是土地。

江南土地本就比北方肥沃,只要适当调整一下耕种方法,慢慢推广精耕细作,配合着八牛犁,很快就能将产粮潜力挖掘出来。

三五年后,单凭这一地的赋税,就能养起一支五万人马的大军。

如果换成精锐的话,算上补给军械甲胄这些成本,也能供养一万人左右。

毕竟放在这个时间,就整体的战争潜力而言,北方是要远远大于江南的。想要以南制北,总要做足准备。

好消息是,从明年开始,中原一带将陷入长达十年的无休止战乱,这十年,也是发展江南的天然良机。

当初鲁肃给出的上策,就是早些出兵北上,先在中原占据立足之地。

高渊则需要尽力将家底打造的殷实些,好提供以战养兵的基础。

“大兄,大兄!”

步骘屁颠屁颠的赶上来,跟在身侧,“大兄怎得知道这么多学识,以粪肥田,龙骨水车还能用来锻造铁器。昨日我便听说,那‘合宿’之法,也是兄长想出来的,乃至于烧砖工艺。”

步骘一脸好奇,“我观兄长也是谦谦君子,怎得知晓这多旁门左道之技,倒更像是匠人些?”

高渊脚步一顿,撇过脸,“卫子旗整日诵读诗书,你不去与他一起学习,整日跟在我身后作何?”

步骘笑道:

“先父曾言,活读书,观活人。像是卫子旗那般,天天啃那些竹简,有甚趣味?”

“且人不同于竹简,竹简乃是死物,整日诵读圣人文章,便自以为得了天下至理。其人也只能如文字一般,只有形而无有神,与死物无异。”

咦,这话说得还有点意思。

高渊倒是有些小惊讶。作为一个过来人,他当然知道卫旌这人确实如步骘所言,比较死板,不懂变通。过于清高,刚愎自用,以至于郁郁终生。

他突然停下脚步,开始思考自己要不要出手改变一下卫旌。

论及才学,此人必然是不差的,日后也有能力成为一郡郡守,只是这种性格...

对了,卫旌刚刚经历了重大变故,的确有可能对他的性造产生重大影响。

试问一个未及束发便双亲俱失的孤儿,若是没有足够的刚强,如何能够支撑自己继续走下去呢。

想到这里,高渊果断吩咐一声,“去将卫子旗拉出来,告诉他,每日最多读书两个时辰。其余时间,多走动一番,多与旁人交流,省的日后养成阴冷孤僻的性子。”

“兄长言之有理。”

步骘飞快地跑回营地,很快就拉着一脸不情愿的卫旌走了回来。

高渊看了二人一眼,并未过多言语,自顾自的朝着下一个目的地走去。

“步子山,你到底有何事,非要将我强扯出帐?”

卫旌有所不满,但是步骘才不会理会,悄悄瞄了一眼高渊的后背,低声道:

“乃是奉了高先生之令,你若有所不满,便直往他面前诉说就是。”

“......”

卫旌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并不痴儍,只是过了一夜,就将刘备这群手下的人际关系摸了个大差不差。对于眼前这位虽然没有任何官身,但是完全能够与别驾鲁肃平起平坐的人物,他还真不敢出言得罪。

除非他愿意舍弃眼下比较安逸的生活,跑到一个无人在意的角落,靠着种瓜艰难度日。

高渊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莫名其妙背上了一口黑锅,一心念着那件事关自己“下半身幸福”的伟大创意。

“这是...”

步骘凑到近前,将那晾晒着的物事仔细看了看,有些犹疑。

“不过是蔡侯纸而已,有甚非常?”

卫旌面露鄙夷,“莫非子山未曾用过?”

步骘一脸尴尬,正要解释,却被高渊一语打破:

“什么蔡侯纸?这叫草纸!”

高渊在那纸上仔细揉捏了一番,大为满意,“这纸乃是用杂草制成,本就不是用来写字的。”

“不能用来写字,譬如无用,岂不是空费劳力?”

卫旌表示不解。

“嗯...此番不与你细说。”

高渊才不会告诉他草纸的伟大之处,眼下产量就这么点,能保证自己日常消耗就算不错了。至于你们这群古人,反正也已经习惯了厕筹不是?

果断将制作完成的草纸折叠收好,一把塞进自己袖子里,然后指向一座大坑:

“那里所作的才是蔡侯纸。”

“哦?”

这倒是激起了卫旌的好奇,与步骘一同过去细看,还没走到近前,倒先闻到了一股强烈的酸腐味。赶忙捏着鼻子退了回来,朝着地上一阵干呕。

“这会才刚开始泡塘,有些酸腐味再正常不过。”

高渊笑看两人狼狈,浑不在意走到近前,盯着那座大坑,双眼发亮,“这才是真宝贝啊。”

坑塘里浸泡着的,就是竹子。他准备制作的也是《天工开物》里所记载过的竹纸。

竹纸这东西,步骤繁杂。从泡塘到制成,需要小半年的时间。

虽说费时费力,但是胜在原料取之不竭。

豫章这地方,漫山遍野都是竹子。老竹子可以用来铺盖屋顶,没分叉的新竹就可以用来造纸。

最关键的地方是,竹子这东西生长速度太过于恐怖,头一天还只是初笋,第二天就能长的比人还高。

今年砍伐一空,明年再长出一片,完全不用担心原材料供应出现问题。

世家把控言论靠的就是书籍,或者说,靠的就是纸张。

别看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但是等到真正传播开来,得等到南北朝时期了。

单论现在,包括糜氏这等富豪,以及大多士族,平日里依然以竹简为主。

把竹纸提前造出来,不但能收割天下财富,也能以此作为根基,逐渐冲击当前的舆论体系。

来自后世的高渊,相当清楚有哪些东西可以彻底改变这个时代。

竹纸、印刷,加上合适的油墨,这便是思想传播三板斧。

玻璃...还不好说,质量难以保证。

瓷器,这个简单。位于柴桑东南两三百里的鄱阳郡,恰巧就是后世瓷都的所在地,那里盛产一种独特的泥土,用来烧制瓷器乃是上上之选。

高渊在到达柴桑的第一天,就已经派人过去取土了。只要顺利造出来,来钱速度要比抢劫都快。

别看这会的百姓没钱,中原那些世家大族,一个个可是富得流油。

这等奢侈之物,谁见了不会眼红?

你不买,那别人难道也不会买?

别人买了你不买,你不会低人一头?

读书人嘛,最好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