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丫头,是不是跟着收菜车队过来的?
钱小烟眼珠子一转,哪有呀,我真是自己来的。
赵虎翻了翻白眼,懒得理你。
嘿嘿,师傅,我可是自告奋勇来的,这次我可是带领车队过来收菜,顺便在师傅家里蹭个饭。
就是那个,上次我们吃的火锅,说着滋溜一下,就差口水没流出来了。
赵虎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钱小烟看师傅不吃这一套,随即使出杀手锏。
倾城姐,你看师傅,他不疼我了,呜呜,我好可怜呀。
拍了拍在怀里动来动去的钱小烟,柳倾城也是一脸无奈,随即看向赵虎。
赵虎无奈,行了,要吃火锅自己去菜园准备食材。
耶,谢谢师傅,谢谢师娘,我爱死你们啦。
说着就风风火火的跑出去准备食材。
吃火锅那得是人多才热闹,赵龙夫妻带着两岁的儿子赵旭东也赶了过来。
还有母亲和爷爷奶奶,一家十个人坐在大圆桌上,中间放着赵虎打造的鸳鸯锅。
这个时代真是独此一份,多多不知道,不然早就过来探听消息了,对于商人来说,他们的眼光总是敏锐的。
新鲜的狍子肉还有野猪肉,野兔野鸡都是不错的野生纯天然食材,再加上大棚里的新鲜蔬菜。
外面寒风凛冽,风雪满天,屋里热气腾腾,热闹非凡。
嘶,哈真好吃,一边辣的流眼泪,一边不停地往嘴里塞。
除了钱小烟还能有谁,小烟回去之后跟你哥说一声,看对火锅有没有兴趣。
有兴趣,师傅,绝对有兴趣,这么好吃的东西怎么会没有兴趣呢。
对于火锅,钱小烟那是一百个愿意,对于她这样的吃货,绝对感兴趣。
对于火锅,赵虎其实有很多想法,食材,锅底都不差,唯一就是县城不是很适合。
毕竟只是一个小县城,很多人都还在温饱问题上挣扎,这时候开火锅店不是很理想,最好的还是在大城市。
赵虎思考良久,他觉得可以一试,虽然前期可能赚不了多少钱,甚至会亏本,但是这不失为一个招商引资的办法。
他知道想让这个小县城发达起来,那就吸引外来人,打造自己独有的特产。
而火锅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这事需要从长计议。
……
酒足饭饱,一顿火锅吃的大家都身子热乎乎的。
外面飘着鹅毛大雪,几只小猫咪早就跑到屋子里躲在炕上舒服的打呼噜。
只有青龙似一个铁憨憨,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像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玩的不亦乐乎。
黑龙都没眼看它这个儿子,下巴枕在前脚上,眯着眼睛缩在狗窝里。
赵虎摇了摇头,坐在地下室里,用刨子清理木头。
这是他准备制作一辆仿古式马车,木材用的都是从大山上带下来的好木头,榆木。
车厢作为马车的载人部分。早期车厢以敞开式为主,赵虎制作的是顶棚的封闭结构,以防晒雨。
古代车厢被称为“舆”,制造者称为“舆人”,其工艺和设计直接影响乘车舒适性。
车厢其实简单,主要还是木板的连接和封闭性,这些木板都是他亲手用斧头和铁锯慢慢修整的。
这就考验人的耐心和细心,慢工出细活嘛。
赵虎不想一直麻烦鲁木匠,于是请教了好几次,又回忆起之前看到的马车构造,正好现在无事,做个马车带着妻子回娘家方便。
车轮是在镇子上掏到的二手轮胎,四个轮子正好增加舒适性。
车轴马车的支撑核心,由优质木材或钢铁制成,需承受整车重量。车轴与辕十字交叉,确保动力传递效率。
车辕作为传动轴,连接车轭和车架,部分车型仅一根贯穿底部,另一些则与车架直接融合。车辕设计需兼顾强度与操控性。
车轭用于固定马匹的横木,常见弯曲形状,通过绳索与马颈连接。
前横木和“轭”也就是两侧横木,用于平衡重量和牵引。
古代人的智慧真是让人佩服,好多榫卯结构的设计和构造让赵虎佩服的五体投地。
本来以为自己可以完成,最后还是请教了鲁木匠,两人合伙完成了马车整体拼凑。
用时三天终于完工,整体马车漂亮,唯一有点不伦不类的就是车轮有点不搭配。
清晨,当第一缕曙光还未完全撕开夜幕,整个村子便被纷纷扬扬的雪花唤醒。
八十年代的农村,房屋大多是矮矮的土墙瓦顶,但曹家庄总是那么另类的出奇,十来户的二层小洋楼像是菜园子里营养过剩,冒出了那么几撮。
此刻,它们像是被大自然这位画家重新勾勒了轮廓,黑色的瓦片与白色的雪交相辉映,每一片瓦楞上都堆积着一层蓬松的雪,像是给屋顶戴上了一顶顶厚实的白帽子。
村子里的小路蜿蜒在各家各户之间,原本坑洼不平的泥土路被雪一盖,倒成了一条洁白的绸带。
路边的树木像是一群忠诚的卫士,伸展着干枯的枝桠,那些枝桠像是被银装素裹的玉条,随着微风轻轻摇曳,偶尔发出簌簌的声响,抖落一团团雪花,如同下了一场小雪中雪。
远处的田野被雪染成了白茫茫的一片,只有几处尚未被完全覆盖的田埂,像是水墨画中留下的淡淡墨痕。
偶尔能看到一两处麦垛,它们就像一个个巨大的蘑菇,孤零零地站在雪地里,又像是守卫田野的沉默巨人。
村头的那口老井也有了新的模样,井口的石头沿上堆满了雪,井口冒着丝丝热气,与寒冷的空气交织在一起。
几个早起的村民,挑着水桶来打水,他们穿着厚重的棉袄,棉帽的耳扇放下来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两只眼睛和红红的鼻子。
脚印在雪地上延伸,伴随着咯吱咯吱的声响,那是脚踩在雪上发出的独特声音,在这寂静的雪晨显得格外清晰。
各家的烟囱里开始升腾起袅袅炊烟,那炊烟直直地冲向天空,在雪花的飞舞中慢慢散去。
屋子里传来孩子兴奋的呼喊声,他们迫不及待地穿上破旧却温暖的棉衣,戴上手套,冲到院子里。
院子里的鸡舍、鸭舍也被雪半掩着,家禽们在里面扑腾着翅膀,似乎也对这突如其来的雪感到新奇。
孩子们在院子里堆起了雪人,用石子做眼睛,用胡萝卜做鼻子,那雪人虽然不怎么精致,却充满了童真的欢乐。
而老人们则坐在屋里的火盆旁,一边烤着火,一边透过糊着白纸的窗户看着外面的雪景,眼神里满是平静和对来年丰收的憧憬,那火盆里的炭火发出微弱的光,映照着老人脸上岁月的褶皱,就像这雪,悄无声息地诉说着八十年代农村那质朴而又充满韵味的冬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