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全与健康管理

一、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全与健康管理的重要性

生命安全教育应定为中国儿童青少年终身教育,日常有意识的健康教育培养和应急技能演练等,应成为儿童青年少年的必修课。在面对威胁儿童青少年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不利条件时,由于生存经验和社会经历不足,与成年人相比,儿童青少年更易受到伤害。因此,对于儿童青少年特殊群体,更应当加强其生命安全教育和健康管理,在其生理和心理成长的重要阶段,使其坚定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掌握生命生存发展的基本技能和规避伤害的健康管理措施。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全教育与健康管理非常重要,各级卫生行政机构和教育部门要把保障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全放在学校卫生工作突出位置,认真做好风险预防、风险判别和风险应对等程序,进一步健全完善教育机制和防控体系。儿童青少年的生命安全教育和健康管理需要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各级地方政府应结合国情和实际情况要求有关部门予以指导、支持,切实履行相关职责,建立健全生命安全教育体制和规划方案,进一步整合各方面力量,深入改革创新,强化政府责任,促进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建立科学严谨、系统规范、职责明确的学校生命安全保障制度、管控与处置制度,切实维护师生健康安全,保障校园平安有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开展健康管理提供保障。

二、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全与健康管理

1.开展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全教育

主要目的在于使儿童青少年了解生命本体生存的一些基本常识,掌握一些适宜于儿童青少年年龄特征、维护生存发展必需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体会生命的珍贵、尊重生命,认识生命的责任,形成积极向上的生命,在生活实践中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价值,提高生命的质量。迎接时代面临的挑战,提升对儿童青少年的生命安全教育,通过亲身体验,使其掌握多种应急处理方法,提高其生存能力。一次正规的生命安全教育课程不仅能帮助儿童青少年在突发事件来临时(如儿童青少年溺水、交通事故、食物中毒、建筑物倒塌等突发不安全事件)自救和救助他人,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冷静利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预防不安全事故的发生。生命只有一次,灾祸却有无数。面对突发不安全事件的生命威胁,作为生活在社会中的儿童青少年需要努力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自救能力。通过生命安全教育和健康管理,提高儿童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可以避免80%的意外伤害发生。

2.开展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全健康管理

目的在于维护健康、促进健康,帮助儿童青少年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宗旨是调动儿童青少年及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积极性及支持,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有限医疗资源,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资源来达到儿童青少年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管理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针对儿童青少年健康危险因素,从生理、心理、环境等多维度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以达到维护和促进健康水平的目的。健康管理强调“预防为主”的策略,对儿童青少年进行行为干预,改变其行为模式,不断提升儿童青少年管理健康的意识和水平;并对其生活方式相关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监测,提供个性化干预,有效降低疾病风险,降低医疗费用,从而提高个体生活质量,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水平。

三、儿童青少年健康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一)儿童青少年健康管理基本理论基础

1.预防医学干预理论

预防医学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群健康的公共事业。具体内容包括对重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预防、监控和医治;对食品、药品、公共环境卫生的监督管制,以及相关的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免疫接种等。还研究人群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内外环境以及社会影响因素,优化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增进人类健康。健康与疾病的动态平衡关系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预防医学的干预理论是健康管理的科学基础,是健康管理过程中指导实施与实践的基本理论。

2.DOHaD理论

指健康与疾病的发育起源(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health and disease)。近些年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提出关于人类疾病起源的新的医学理论。该理论认为:除了遗传和环境因素,如果生命在发育过程的早期(胎儿和婴幼儿时期)经历了不利因素如营养或环境不良等,将会增加其成年后罹患各种慢性病(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概率,这种影响会持续很长时间甚至好几代人。这一理论已成为开展儿童青少年全生命周期保健和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

3.健康行为改变理论

健康行为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维护和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及意义,可以有效地解释和预测健康行为的发生和改变因素。人类的健康相关行为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倾向,受遗传、心理、自然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全球性和区域性健康促进战略的全面制定,健康行为以及健康行为改变理论越来越受到心理学、公共卫生学、预防医学和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全和健康管理学的重视。

4.系统与决策理论

从方法论角度看,健康管理的科学化需要系统分析方法的运用。应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健康管理问题,揭示健康与疾病、局部与整体、内环境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掌握各种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的本质及其基本规律。应用系统理论认识儿童青少年的生命过程,既是一个连续性过程,又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且不可避免地受到前面各个阶段的影响。因此,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关注应遵循系统论的基本原则,始终注重机体的整体与系统的关联性与平衡,如发现有失调现象,随时作出干预决策。决策理论和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儿童青少年健康管理基本方法

1.系统分析方法

应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全和健康问题,揭示眼前与未来、局部与整体、整体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掌握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全和健康的本质及变化规律。

2.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方法

(1)定量研究方法:

指运用数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等科学手段对管理行为、经济规律进行量化的描述,以探讨管理要素的变化规律及其内在的相互关系。近年来,在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全和健康管理与其他领域的一个共同趋势是定量方法的科学化和数学化,使健康管理方法与手段获得迅速发展。

(2)定性研究方法:

指通过发掘问题、理解事件现象、分析人类的行为与观点以及回答提问来获取敏锐的洞察力。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全和健康管理通过观测、实验和分析等方法来考察对象是否具有某种特征,以及其间的关系等。

(3)流行病学方法:

流行病学方法在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全和健康管理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各种流行病学方法的综合使用,有助于准确地制定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全和健康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有效地评价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全和健康管理活动中的合理性、有效性和科学性,以更有效地保障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和身心健康。

(4)卫生经济学方法:

任何管理活动都期望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全和健康管理活动也是如此。人们总期望以最少的投入来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全和健康需求,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利用卫生经济的方法来评价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全和健康管理的成本效益和效果。

(5)社会学方法:

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全和健康管理属性为社会公益性。因此,可以利用社会学的常用方法评价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全和健康管理活动的社会适宜程度。在此应该把握以下原则:

1)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认识的源泉和发展的动力。因此,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从实践中开展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全和健康管理的运行机制与发展规律研究,认真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地抓住问题的实质以指导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全和健康管理工作。

2)移植与创新相结合:

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全和健康管理以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移植了卫生事业管理、卫生经济的基本思想体系,借鉴行为科学等社会科学的思路、方法和手段,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有效促进了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全和健康。

综上所述,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全教育与健康管理的基本理论,一方面基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健康行为改变理论等,另一方面基于卫生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适宜技能。尽管人们已经关注到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因素为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尤其心理行为及生活方式是影响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主要因素,但使有限的资源合理地分配到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全教育之中,有效地实现预防疾病的目的,提高儿童青少年健康水平,就需要有效的健康管理。因此,需要创建有利于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社会环境,形成学校、社区、家庭、教育、医疗卫生机构等联动的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模式,落实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全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干预措施,加强重点健康问题疏导,增进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全和健康,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杜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