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子之位大案闹得朝堂上下鸡犬不宁、民间人心惶惶之际,汗王坐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眉头紧锁,心中满是忧虑。这桩案子看似千头万绪,其实本质还是国中各方势力企图重新利益分配,最终壮大自身实力。
汉红旗耿可喜乃大铭降将的代表人物,尤其是当初重用他就是他给东真带来了军械生产技术与能力,且大铭降将本身都拥有自己的军队,在东真已经成为一支重要政治及军事力量。
三皇子本身就是皇族,且他背后还有其岳父母暨正蓝旗势力的支持,同样不可小觑。
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便会让整个国家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思来想去,汗王最终决定召见本案关键人物--哈宝。他的出现给东真军械生产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对军队战斗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也让自己逐鹿天下、成就大业前途光明。哈宝的态度很重要,不能忽略。
哈宝接到旨意后,心中虽有些忐忑,但还是立刻入宫,直奔汗王所在的御书房。踏入书房,哈宝恭敬地行了大礼:“汗王,臣哈宝参见汗王,愿汗王万岁万万岁。”
汗王坐在书桌后,目光深邃地看着哈宝,摆了摆手示意他起身:“哈卿平身,此次召你前来,是想听听你对太子之位这桩大案的看法。如今朝堂混乱,朕实在头疼不已。你与太子走得颇近,想必对此事也有所了解。”
哈宝站起身来,微微躬身,心中快速思索着应对之词。他知道汗王既然点明了他与太子的关系,必然有更深层次的考量。稍作停顿后,哈宝神色沉稳地说道:“汗王,臣确实曾与太子有较多往来,这在朝堂之上也不是什么秘密。但臣这么做,实是出于自保。在这复杂的朝堂局势中,臣一介微臣,若不有所依靠,恐怕难以立足。然而,臣对汗王的忠诚,天地可鉴。”
汗王微微皱眉,目光专注地看着哈宝:“话虽如此,但如今各方势力争执不下,朝堂已乱成一团,若不尽快解决,恐生变故。你既与太子亲近,想必对其中内幕有所知晓,朕且听听你的见解。”
哈宝点点头,继续说道:“汗王,依臣之见,此事关乎皇家威严与朝廷稳定,需谨慎处理。首先,我们应当以律法为准绳。太子与大臣们的往来以及宫中的一些举动,虽惹人怀疑,但目前并无确凿证据证明其谋反。汗王您也清楚,在这权力争斗的漩涡中,不乏有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故意制造事端,混淆视听。”
汗王摸着胡须,沉思片刻后说:“此计虽好,但如此大张旗鼓地调查,会不会有损皇家声誉?毕竟皇家之事,向来注重颜面。”
哈宝胸有成竹地回答:“汗王,这便是臣所说的灵活之处。调查小组在调查时,可对外宣称是为了澄清太子的清白,稳定朝堂局势。同时,汗王可安排专人负责舆论引导,向民间传达朝廷公正处理此事的决心。这样一来,既能查明真相,又能维护皇家声誉。而且,一旦真相大白,朝堂的混乱局面也将迅速结束。再者,臣与太子的过往,或许能让臣从独特的角度看待此案。臣了解太子身边的人和事,也许能为调查提供一些不一样的思路,帮助汗王更快地查明真相。”
汗王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哈卿果然思虑周全。朕也知你素有智谋,今日所言,倒也在理。朕之所以找你,一来是因为你在以往政务中展现出的才能,朕相信你有解决难题的本事;二来,你与太子的关系,看似不利,实则能成为本案调查的一个突破口。朕想看看,你能否抛开私情,为朕分忧。如今朝堂局势危急,朕急需能真正为朝廷着想的臣子。”
哈宝连忙跪地,诚恳地说:“汗王隆恩,臣感激涕零。臣定当竭尽全力,为汗王分忧,为朝廷尽忠。此次事件,臣定会以大局为重,不会因个人私情而影响判断。”
汗王微微点头:“起来吧。朕命你协助调查小组,一同彻查此案。若能查明真相,稳定朝堂,朕必有重赏。”
哈宝领命后,退了出去。此刻,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也明白汗王对他既有利用之意,也有考验之心。但无论如何,他都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在这场权力的博弈中为自己谋得一线生机,同时也为朝廷的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过一段时间紧张而细致的调查,真相终于水落石出。调查小组先是从那位被收买的太监入手,动用了各种审讯手段,起初太监还百般抵赖,但在如山的铁证面前,他终于心理防线崩溃,交代了一切。原来,三皇子的心腹谋士找到他,许以万两黄金和荣华富贵,指使他编造太子在宫中的可疑行径,并在汗王面前添油加醋地汇报。
随后,调查小组顺藤摸瓜,追踪那些所谓“太子谋反证据”的来源。他们找到了几个关键证人:
一位是皇宫仓库的杂役扎蒙。扎蒙作证说,案发前几日,他看到几个陌生面孔的人趁着夜色抬着几个沉重的箱子进入仓库,行为鬼鬼祟祟。当时他觉得奇怪,上前询问,其中一人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警告他少管闲事。后来他才知道那些箱子里装的就是兵器。
还有一位马车夫古力哈弥,他供认自己受雇于三皇子的心腹,将兵器运到皇宫附近,再由其他人转运进仓库。他详细描述了交接的时间、地点以及参与人员的特征。
在实证方面,调查人员在仓库中发现了一些特殊标记的绳索,经过追查,这些绳索来自一家特定的店铺,而购买记录显示,正是三皇子的心腹谋士派人购买的。此外,在兵器上也发现了一些独特的划痕,与之前在三皇子一处秘密据点找到的工具划痕相匹配。
至于太子深夜前往御书房附近一事,调查小组也找到了实证。太子的贴身侍卫乌肯勒证实,太子当晚确实是偶然从一位值夜的小太监口中得知一份紧急军情奏报可能被误放在御书房。军情奏报涉及边疆战事,若延误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太子一向心系国家安危,所以心急前往查看。同时,御书房的值夜太监也能证明,太子到达御书房附近时,神色焦急,只是询问奏报下落,并未有任何异常举动。
随着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向了三皇子的心腹谋士们。他们为了帮助失去自由的三皇子翻盘,不惜铤而走险,策划了这一系列阴谋诡计,企图诬陷太子,扰乱朝堂。
汗王得知结果后,雷霆震怒。他坐在龙椅上,脸色铁青,双手紧握扶手,怒目圆睁:“这群逆贼,竟敢如此胆大妄为,竟敢在朕的眼皮子底下玩弄阴谋,妄图颠覆朝廷,实在罪不可赦!”
对于三皇子,汗王念及父子之情,且考虑到三皇子此前已因其他过错失去自由,此次虽其心腹策划阴谋,但尚无直接证据表明三皇子亲自指挥,于是从轻发落,下令将三皇子幽禁于更为偏远、冷清的别苑,削减其所有俸禄和大部分随从,只留少数人伺候,让他在幽禁中反思过错。
而那些直接参与阴谋的人,汗王则毫不留情。三皇子的心腹谋士们被押赴刑场,斩首示众,以儆效尤。至于主犯张鸣,则被判了凌迟,千刀万剐不至于,八百刀只多不少。那些被收买的大臣,平日受朝廷俸禄,却不思报国,为了一己私利参与阴谋,背叛朝廷,全部被革职查办,没收家产,流放边疆。那位被收买的太监,也被施以严厉的刑罚,砍掉四肢,割破全身后再抹了蜂蜜,装在坛子里,坛子里还有一大窝红蚁为伴,人饿了喂蜂蜜,蚂蚁饿了也吃蜂蜜,爬得人身上密密麻麻,看的人脊背发麻......只是听到坛子里的人凄凄惨惨嚎叫了半个月才没了气息。至于与三皇子交好的臣相庶子与法相庶子,则是考虑到朝堂文官势力的平衡,予以训诫,责令臣相府与法相府各自按家法惩处。
对于太子,明面上下旨对其斥责,责令三省自身。同时秘密召集正黄旗、正红旗、正白旗、正蓝旗及其余镶四旗旗主会议,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利益交换,最终太子得以领正蓝旗,在所有皇子中率先拥有真正意义上的部族支持。至此,太子明面上有了正蓝旗,且正黄旗苏氏一直以来都是太子一系的盟友,他在东真国内的政治地位达到了新的高度,成了这次政治博弈的大赢家。
这场波及朝堂的阴谋闹剧,终于在汗王的雷霆手段下落下帷幕。太子的清白得以昭雪,朝堂也恢复了些许安宁。
在结案后的朝会上,汗王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威严。他扫视着朝堂上的众臣,大声说道:“此次太子之位大案,幸得哈宝爱卿献出良策,协助调查,方能查明真相,还太子一个清白,稳定朝堂局势。哈宝爱卿足智多谋,一心为国,实乃我朝栋梁。朕决定,赐哈宝爱卿皇姓,从此你便姓‘努尔’,并入刑部任职,兼任刑部少卿。另外,考虑到南朝大铭火器厉害,我东真需未雨绸缪,朕决定由你领衔组建火器工坊,争取两年内生产出可媲美大铭的火器。望你今后继续为朝廷效力,不负朕的厚望。”
哈宝连忙跪地谢恩:“汗王隆恩,臣感激涕零。臣定当竭尽全力,为汗王分忧,为朝廷尽忠。”
台下众臣纷纷向哈宝投来羡慕与敬佩的目光。赐皇姓乃是极高的荣誉,意味着与皇家同宗,身份地位瞬间提升;兼任刑部少卿更是手握重权,能够在朝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领衔组建火器工坊,那可是将来军事技术发展的方向。你说火器厉不厉害,大铭的火铳打不远不是很可怕,可是大铭的火炮就很可怕了,一炮过来,管你大将军还是小兵通通死无全尸......
哈宝的地位从此进一步提升,旁人都羡慕他这份荣耀。而哈宝呢,从他内心来讲,这个新的职位上该怎么做还需仔细思量,尤其是他的记忆逐渐恢复,虽然隐隐约约记得大铭朝廷对自己不善,但自己是大铭人,不能再帮助侵犯杀害大铭人的异族东真发展武力。到底该怎么做,谁能帮忙出出主意?他脑海里一会浮现出姜儿,一会浮现出芳儿......
而经此一案,朝堂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尤其汗王宣布半月后将派多尔恭领军出征大铭,更是转移了各方势力的注意力。东真这个国家不是一个从事生产和建设的正常国家,这个国家就是靠不停发动战争获取战利品来维持运转。所以只有战争才是最大的事,每个部族都不会错过通过战争发财致富扩充实力的机会,于是各方都开始想方设法如何参与出征大铭能获取更大的利益在合纵连横......
在那荒僻偏远的山野之中,四周静谧得只能听见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一座孤零零的猎户茅屋,就那样静静地矗立在这片略显荒芜的土地上。炽热而强烈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而下,仿佛要将世间万物都烤干一般。树上的叶子被晒得失去了往日的生机,全都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一副恹恹不振的模样。
就在这时,远处一个身影正匆忙赶来。那是一个满脸麻子的汉子,脚步急促而慌乱,每一步都扬起一小片尘土。他一路疾行,仿佛身后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在追赶着他。当他远远地看到那座熟悉的茅屋时,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不由自主地长舒了一口气。随后,他抬起粗糙的手臂,用破旧的衣袖使劲儿地擦了擦脸上密密麻麻的汗珠。这个汉子不是别人,正是之前成功混入盛京城的麻子。
原来,麻子在盛京城中打听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消息——东真国正在紧锣密鼓地召集大军,准备出征攻打大铭。这个消息如同千斤重担压在他的心头,让他一刻也不敢耽搁,马不停蹄地赶来报信。
此刻,茅屋之内,梁元明正坐在简陋的木桌前沉思。当麻子气喘吁吁地闯进来,将这个消息告知他时,梁元明原本平静的双眼瞬间一亮,仿佛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他猛地站起身来,眼神中透露出兴奋与果断,大声说道:“机会来了,我们进城!”那声音在狭小的茅屋内回荡,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和志在必得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