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惨败
- 亮剑:从缴获迫击炮开始崛起
- 种粮君
- 2294字
- 2025-03-27 22:23:36
从管元镇据点撤下来,林锐带人马不停蹄地直奔阎寨村,也幸亏听孙大圣的喂了马,不然这么长的距离,还真不知道马能不能坚持下来。
路上,林锐让其他人保持警戒,自己则分心打开了推演系统。
老总之前应该是在大夏湾,林锐在地图上找到大夏湾做了个标记,具象出一部九四式电台。
又在管元镇据点的位置,具象出刚才看到的无线电测向车。
下一秒,地图上出现了一辆一模一样的车,上面还有标注有名称——九四式无线电测向车。
林锐回到系统主界面,赫然发现右下角已经增加了“数据库”功能。
这就是升级到连长的福利吗?都不需要手动录入算子属性了,林锐只是看了一眼,系统竟然能从自动检索出对应的车辆,连相关性能也可以查看了。
“底盘型号:基于日产180型六轮卡车改装(载重3吨)
最大侦搜范围:80千米
尺寸参数:
车长:5.8米
车宽:2.1米
车高:3.2米(含天线)
......”
众多介绍中,林锐注意到了一些关键信息:
“装甲水平:
仅驾驶舱有6mm钢板(可抵御步枪弹)
前挡风玻璃 :加装可拆卸钢丝网(防手榴弹破片)
轮胎:采用防弹填充式实心橡胶胎(无气密性,时速限制45km/h)”
林锐心中暗笑:原来是个薄皮棺材,前挡风玻璃还不防弹,自己还高估它了,回团里借点地雷,只要把车陷住,处理起来并不困难。
看了看地图,林锐选择了管元镇据点西南方向十五公里的一处地点作为伏击地域,这是前往大夏湾最近的一条路。
埋好地雷,选好炮兵阵地,又把其余人也部署到位以后,林锐按下了“开始推演”按钮。
切换成导演席视角,把倍速调成十倍速,推演内时间数字顿时开始飞速转动。
过了十分钟,林锐感觉不太对。
推演内时间已经过去快两个小时了,日军的无线电测向车竟然一直兜兜转转,最后往西北方向开去了。
不是,大夏湾在西南啊!
林锐忽然意识到自己好像犯了个低级错误,赶快量了量大夏湾到管元镇的距离,果不其然——115公里。
鬼子的无线电测向车在当前位置根本侦搜不到,只能先大规模排查,压缩可疑区域。
这下难办了,测向车的行动轨迹没法预测,怎么伏击,推演系统也不是万能的,他只是根据录入的信息进行推演,已知条件越少,推演结果的偏差就越大。
测向车目前的机动方向随机性较大,多推演几次,可能每次的机动路线都不一样。
思考片刻,林锐眼前一亮:既然没有确定性,那就创造确定性!
林锐直接结束了这次推演,把大夏湾的电台重新部署到自己的老巢——李家埠。
李家埠在管元镇西北方向,只有60公里,日军的测向车应该能侦搜到。
相应的,伏击地点也改到了前往李家埠的必经之路上。
开始推演!
果然有变化,日军的测向车不再像个无头苍蝇一样,三辆车开出管元镇据点后迅速成三角形停下,测向车开始工作。
十分钟后,测向车重新发动,直奔西北方向。
测向车继续保持4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每次途径夹角较小的岔路口时,都会再次停下重新进行测向。
事实证明,日军的测向车确实好用,行军路线和前往李家埠的方向完全重合。
二十分钟后,车队进入伏击地域!
地雷没有布置在道路中间,走在前头的边三轮车宽较窄,安全通过。
紧随其后的运兵车就没有这么幸运了,随着一颗地雷被触爆,战斗打响!
机枪排的六挺机枪全力开火,子弹穿透运兵车的车厢,顿时就有七八个鬼子死在车厢里,其他鬼子迅速跳车,借助车身和周边掩体展开反击。
日军的枪法也不是吃素的,两侧山坡不超过一百米的距离,炮兵连的战士很快也产生伤亡。
远处的炮兵排开始发力,三门迫击炮同时击发,一片爆炸的火光过后,两个鬼子被炸碎,还有一个鬼子在捂着大腿哀嚎,一旁的测量车天线也被炸断。
战斗持续进行,炮兵连凭借火力优势占据上风,不少日军只能躲在测向车的驾驶室后面龟缩,零星地进行反击。
半小时后,战斗进入尾声,只剩下测向车驾驶室里还有几人靠着防弹车身苟活。
侦察排的几个精确射手正在向面朝驾驶室正面的山体转移,准备从前挡风玻璃作为突破口击毙残敌。
忽然,汽车轰鸣声响起,西北方向的路上驶来好几辆汽车,在距离战场还有五百米的地方停下来。
车厢里不断有日军跳下,从两侧山坡上山,等鬼子悉数下车后,赫然是一个小队的兵力。
导演席的林锐缩放地图,想看到更多的视野,赫然发现,西北方向两公里的地方,还有一支徒步的日军正在急行军,目测也是一个小队,预计十分钟后抵达战场。
林锐暗道:坏了!
果不其然,两侧上山的日军沿着山脊线迅速推进,很快跟炮兵连交上火,没有了地形优势,双方兵力和火力配置也差不多,炮兵连在战斗中顿时感到吃力。
炮兵排的迫击炮迅速调整方向角度,转为炮击新来的这伙鬼子。
但鬼子也有掷弹筒,而且掷弹筒小组还是经验丰富的老兵,两百米内误差不超过五米,炮兵连正面战场上的伤亡急剧增加。
面对炮击,日军指挥官迅速下令拉宽两翼距离,让士兵分散开来,炮兵排的迫击炮杀伤效率也骤然降低,基本上一枚炮弹落下,只能杀伤一个鬼子。
效率低也得打,炮兵阵地上的赵勇再怎么心疼,还是得一枚枚的把炮弹往膛里塞,不然正面战场上根本顶不住。
炮兵连正面战场上有一半都是新兵,跟鬼子的对射很吃亏,时间一长,战损比不断提高。
三分钟后,日军的第二波援军抵达,机枪和掷弹筒数量一下子倍增,强大的火力压得炮兵连抬不起头来。
炮兵排还在炮击,可已经于事无补,日军的两个小队拉开散兵线,顶着炮击发起了冲锋。
鬼子冲到跟前,阵地上的众人也只能展开近战。
三分钟后,正面战场的兵力基本损失殆尽,只剩下孙大圣和黄福忠两个狙击手还在边打边退。
日军开始分兵,三分之一的兵力继续追击孙大圣两人,剩下三分之二的兵力直扑炮兵阵地。
炮兵连有十多匹战马,理论上能让一小部分人骑马撤退,但没有人愿意抛下其他人撤离。
最终炮兵排的众人打完最后一轮炮后,把炮炸掉,拿起背在身上的步枪,与日军殊死一搏。
随着最后的孙大圣被包围,身中数枪倒下。
系统界面上浮现出血红的四个大字:推演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