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流产

病例1-1 不全流产合并子宫畸形

【病史】

患者李某某,24岁,G1P0。因“停经9+周,反复阴道流血4+天,加重伴腹痛2+小时”于急诊就诊。

患者平素月经周期规律,末次月经2020年12月25日。停经40+天B超检查提示“宫内早孕,不全纵隔子宫”。4+天前无明显诱因阴道少量鲜红色出血,当地医院检查提示:外阴及阴道内可见血迹,宫颈光滑,宫颈口可见少量鲜红色血迹;B超检查结果提示“宫内早孕,不全纵隔子宫”,予以“地屈孕酮 p.o.,q.8h.”保胎治疗,并嘱休息。口服药物后阴道流血稍有好转。2+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再次阴道流血增多伴阵发性腹痛,色鲜红,量约100ml。

入院查体: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妇科检查示,外阴及阴道内可见血迹,阴道内可见一大小约1cm×0.5cm组织,一个宫颈口,颈口可见少许鲜红色血液从宫腔流出,未见明显组织嵌顿。子宫增大如2月孕,无压痛,双侧附件区未扪及明显包块及压痛。

辅助检查:B超提示“宫腔内可见大小约2.5cm×2.8cm不均质稍强回声,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血常规检查提示血红蛋白(hemoglobin,Hb)122g/L。

【诊治思路】

1.诊断及诊断依据

(1)不全流产:

患者有停经史,早期B超提示宫内早孕,有阴道流血病史;妇科检查提示阴道内可见组织,取出肉眼可见少许绒毛,宫颈口未见组织嵌顿,B超提示宫腔内可见大小约2.5cm×2.8cm不均质稍强回声,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2)子宫畸形:

不全纵隔子宫,反复B超提示不全纵隔子宫。

2.处理

总原则:严密观察阴道流血,促宫缩治疗后复查,必要时B超监测下清宫。

(1)阴道内组织的处理:

妇科检查时取出阴道内组织,可见少许绒毛,放置于装有生理盐水的取样管后行绒毛染色体检查,了解流产原因。绒毛染色体检查结果提示:23对染色体未见明显异常。

(2)不全流产的处理:

患者不全流产,但生命体征平稳,宫颈口仅见少量暗红色出血,给予益母草颗粒1包 p.o.,b.i.d.促宫缩治疗,同时严密观察阴道流血情况。在促宫缩的保守治疗过程中患者阴道流血少,1周后复查B超,宫腔占位无明显减小,故在B超监测下行清宫术,清出宫内组织约10g(送病理检查)。术后复查B超提示宫腔内未见明显占位,再次给予宫缩剂益母草颗粒1包p.o.,b.i.d.1周。由于患者有阴道流血,清宫术前及清宫术后均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3)不全纵隔的处理:

患者第一次妊娠,流产原因不明,绒毛染色体检查结果提示,23对染色体未见明显异常。考虑此次妊娠流产可能与不全纵隔子宫有关系,但患者目前仅出现一次流产,按照2016年美国生殖医学会的指南规范,暂时不予特殊处理不全纵隔,若发生复发性流产(在排除染色体异常的前提下),可考虑宫腔镜下纵隔切除术。按照我国相关指南,建议在下次妊娠前,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或宫腔镜检查,明确不全纵隔子宫的程度,为下次妊娠提供咨询及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专家点评】

该患者的诊治过程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处理。

第一,早孕期间检查发现不全纵隔子宫,对存在子宫畸形的患者,需告知孕期有发生先兆流产、流产、胎位异常、早产等风险。对该患者早孕期间反复阴道流血的先兆流产症状予以保胎治疗。

第二,保胎治疗过程中发生不全流产,但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阴道流血少,故予以保守治疗,若不全流产时出现宫腔组织嵌顿于宫颈口,或阴道流血多,须急诊行清宫术;保守治疗过程中监测阴道流血情况、腹痛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水平。若阴道流血少,1周后复查B超及血hCG,根据超声结果、血hCG水平及患者的阴道流血情况综合考虑后续治疗。按照2019年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不全流产保守治疗专家共识》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需行清宫术:①阴道出血多,量大于月经量;②各种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提示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存在感染风险;③若通过药物治疗2周后,结合超声检查结果及血hCG水平综合考虑不能除外绒毛残留,或下次月经来潮后行超声检查提示仍有宫腔残留病灶;④对保守治疗的药物过敏反应严重。不全纵隔子宫的患者在行清宫术时建议选择在B超监测下进行,以明确组织所在位置、保证清宫的成功及减少组织残留的风险。

第三,不全纵隔的处理,子宫纵隔的分类包括完全纵隔子宫与不全纵隔子宫。若不孕或反复出现流产、早产,须行宫腔镜下宫腔纵隔切除术,手术方式可选择冷刀分离、单极或双极电切以及激光;但术后可能发生宫腔粘连及不孕,有研究表明,针对复发性流产和不孕的患者,通过手术的方式行纵隔切除能降低流产率以及提高活产率;如果患者仅有一次流产或早产的病史,暂时可以不予手术治疗。

(张倩雯 龚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