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想写这本书已经很久了。初心是用医学知识帮助更多的人,挽救那些可以避免逝去的生命。这源于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这么多年来,这件事一直让我无法释怀。

翻开尘封的日历,那是2002年7月,我从上海博士毕业后,来到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工作。2004年,我主动申请,经国家留学基金委遴选,被公派法国留学。为了在异国他乡更好地学习,国家安排即将留学的学子到北京语言大学接受为期一年的法语培训。在这个有六七十人的班级里,来自全国的学生汇聚一堂,刻苦学习。在这个班级里,我认识了陈长风,一位热情厚道的小伙子,他当时是中央音乐学院的一名音乐老师。作为一个北京人,他乐于助人,极尽地主之谊,在学习空闲之余,安排一个又一个集体活动。在短暂又难忘的一年时光里,在奋力前行的人生旅程里,他憨厚爽朗的笑声留给了同学们深刻的印象。

2006年,我们一同到了法国,他在巴黎,我在波尔多,彼此虽然在不同的两个城市,但却挡不住他一如既往的热情。记得有一次,我的电脑坏了,需要更换一个零件,我便在商店购买了这个零件。如果找当地的维修人员更换,需要一笔相当大的人工费,而且在语言不通的异域他乡,找到这样一个电脑修理店也相当困难。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我试着打了电话向他求助,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清楚记得那是个周末的早晨,我这个笨拙且无知的电脑小白通过电话向他求助,而他不厌其烦地远程指导一遍又一遍,在他的耐心指导下,一个多小时后,我终于将零件正确地装进了电脑,电脑也终于重新开始工作。兴奋之余,我对陈长风的感激油然而生,并在心中默默祝福:好人一生平安。

一年的留学生涯里,我们惜时如金,奈何时间稍纵即逝。归国前夕,我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从波尔多狼狈地来到巴黎,准备乘坐第二天的飞机,飞越大西洋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在巴黎火车站,略显消瘦的他伸手接过我那笨重的行李,把我带到他的学生宿舍,那天晚上,他腾出自己唯一的一张床给我休息,而他自己却伏在桌子上静静地工作。窗外秋月浮动,在法兰西的最后一个夜晚,让我毕生难忘。归国后,我们常在电话里叙旧。回国后第一年,我女儿学钢琴时,他还热情地推荐钢琴老师。我们也曾偶尔在饭店小聚,最难忘的一次是武汉同学周亦武来京时,他主动召集北京同学聚会,聊了过去一起学习法语时很多快乐的往事。后来,由于工作、生活繁忙,无意间渐渐减少了与他的电话联系。直到有一天,武汉的周亦武再次来京,我们北京的同学再次相聚,推杯换盏之际,勾起了我对陈长风召集的上一次聚会的美好回忆。同学黄萌萌说:“陈长风几个月前因心肌梗死(以下简称心梗)过世了,那晚他拿起电话,还没有拨通120,就倒下了,等救护车赶到,人已经不行了……”刚才还欢声笑语的酒席,立即陷入了一片寂静。我万万没有想到,那晚与他一起就餐,竟然是与他的诀别之宴,一个年轻的生命止步于45岁,实在让人扼腕叹息。

那晚的星星,在天空眨巴着眼睛,安静地看着我,与我一起陷入悲痛。他曾经帮助别人那么多,却因为心肌梗死英年早逝。作为一名心血管医生,我却没有帮助他延长生命。脑海里我回想起很多年前曾经的一幕,当初在语言大学学习的时候,陈长风曾经带着他父亲找我看过病,就是心肌梗死。这种心脏病,有着遗传的因素,我竟然忘记提醒他,让他少饮酒、多运动,定期去医院检查,及时预防或治疗。这是我的疏忽,我的亏欠,我最应该早早提醒他,多爱惜自己的身体,有时间去医院查查,可惜他已经听不到我的声音。望着阒寂的天空,我仿佛就剩下一个躯壳,不能畅快呼吸,只能踽踽独行。

斯人已去,余下的我们仍然要面对现实的生活,从起意到执笔时隔漫漫的五年时光,我终于决定开启了这本书的旅程,用心去帮助在亚健康状态浑然不知的人们。

从过去的罕见病,到当今的常见病,冠心病正如一首诗词所言:“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昔日的所谓富贵病,早已与当下的老百姓息息相关。鉴于此,传播冠心病知识,特别是冠心病的防治知识,日显重要。

冠心病通常指的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的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已成为全世界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全世界约1/3的人口死亡是由心血管疾病引起的,特别是心肌梗死,被称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在我国每年有250万~300万人死于冠心病。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还有肥胖等各种危险因素的增加,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升高,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威胁到了人民的身体健康。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猝死都是由心肌梗死引起,并呈年轻化的趋势。北京安贞医院赵冬教授的研究显示:对于25~45岁的年轻人来说,一旦发生心肌梗死,有超过90%在还未到达医院前就已经死亡。

冠心病每天都发生在眼前,因此,如何预防冠心病的发生,怎样及时正确地诊治,如何才能降低心肌梗死、猝死的发生率,本书将进行分章节阐述。愿提及的一个又一个知识点,能够成为读者战胜冠心病的有力武器。

曾经听闻或目睹一个又一个同学、同事、亲友及其他素昧平生的患者因冠心病不幸离世,作为一个迟来的“告白”,把这本泛着墨香的书献给天下人,惟愿未来的日子里少一些类似的悲剧。

编著

202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