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孕妇维生素A、E水平与妊娠期疾病
- 阴赪宏主编
- 1035字
- 2025-03-15 09:07:42
第一章 研究方法
一、研究背景
孕妇营养状况的优劣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健康状况,也关系到新生儿的健康状况,还关系到子代成年期疾病的易感性,其中某些营养素过分缺乏将导致出生缺陷增加甚至造成胚胎畸形。中国作为人口大国,近年来每年有超过1 000万的女性怀孕,因此,关注和改善孕妇的营养状况,对于提高下一代乃至未来整个民族的身体素质,增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储备,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为此,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新生儿死亡率控制在20/10万以内的控制目标,要求重视开展保健和营养知识的宣传普及和教育,提倡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特别是要为孕前、孕产期和哺乳期妇女等重点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营养指导和干预。
维生素A、维生素E都是促进人体物质代谢必不可少的脂溶性微量营养素,两者在维持孕妇的正常生理功能和保障儿童生长发育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流行病学的数据显示,孕妇和儿童是维生素A、维生素E失衡的高危人群,所以深入探索维生素营养水平与其相关易发疾病的相关关系,建立规范化的监测和干预方案,改善这两个群体的维生素营养状况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领域最为广泛关注的课题,对保障妇女儿童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是女性妊娠期特有的严重威胁孕妇和胎儿健康的常见疾病,是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患病率及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报道,世界各地有关子痫前期发病率的差异很大,中国国内各地的差异也不小。根据近10年来样本量大于5 000的调查研究资料的检索结果,发现我国目前子痫前期患病率大约为3.2%,比10年前下降了6.2个百分点。
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得到完美的解释。当前的一个热门学说是所谓氧化应激损伤(oxidative stress,OS)理论,认为由于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引起一系列氧化因子的出现,造成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从而释放炎症因子,引起孕妇过度的全身炎症反应,最终导致子痫前期的病情恶化或产后不佳。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体外补充抗氧化剂维生素以预防子痫前期发生的研究文献虽然颇多,但维生素A、维生素E作为体内的强抗氧化剂,其在孕妇孕期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则鲜见报道。
本报告的主旨在于从统计学角度探讨孕妇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分布及与子痫前期等疾病之间的关联,为预防子痫前期提供循证依据,为后续开展孕妇的维生素A、维生素E干预和监测提供可行的临床方案,并希望以此促进落实《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以及未来助力改善我国孕妇微营养状况,有效减少孕妇子痫前期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