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孕妇维生素A、E水平与妊娠期疾病
- 阴赪宏主编
- 6字
- 2025-03-15 09:07:40
主要分析结论
一、中国孕妇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水平
基于课题样本数据推断,中国孕妇各孕期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E水平的整体状况良好,其位于正常范围的比例(简称“正常率”)均不低于80%。
透过数据,可以观察到一些明显的规律。
1.孕晚期孕妇的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E缺乏比例(简称“缺乏率”)均明显高于孕早期和孕中期,其中维生素A的缺乏率(<0.20mg/L,维生素A、维生素E的计量单位均为mg/L,下同)达2.05%,维生素E的缺乏率(<5mg/L)为0.33%。
2.孕妇血清维生素E异常以过高为主。在进行药物补充维生素E的孕妇中,血清维生素E超高率达7.35%;未进行药物补充维生素E的孕妇中,血清维生素E超高率为6.88%。这种过高现象相对于维生素A缺乏来讲更为突出。
3.孕妇的血清维生素水平正常与否明显与孕妇的空间分布、人口学特征、机体特征和就诊医院特征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但其中以农村/城镇、地区、孕期、年龄、学历等为高。
(一)中国孕妇血清维生素A水平的状况
数据推断发现,中国孕妇孕早期和孕中期的血清维生素A水平的正常率都超过90%,正常范围为0.30~0.70mg/L,超过0.70mg/L视为超高。孕晚期的正常率虽然稍低,但也超过80%。而各期的超高率都在1.07%~1.33%,差异不大。我们基于717 139例数据对孕妇血清维生素A水平进行各个维度的统计描述,见表1。
表1 各孕期孕妇血清维生素A水平的分布

1.中国孕妇血清维生素A水平的空间差异明显
孕妇生活的空间差异融合了自然人文环境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等诸多因素的综合效应,一定程度上会对孕妇血清维生素A水平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1)中国孕妇血清维生素A水平的城乡差异很大。
来自大城市医院的孕妇维生素A整体状况最佳,其血清维生素A的缺乏率和超高率都相对较低。相比之下,来自贫困农村医院的孕妇整体稍差,其缺乏率高达2.82%(高出大城市的3倍之多),但其超高率仅为0.80%,好于超高率最高的普通农村地区(1.46%)。
(2)中国孕妇血清维生素A缺乏率与孕妇所在的城市等级成反比。
家住一线城市的孕妇其血清维生素A缺乏率最低,为0.27%;家住五线城市的缺乏率最高,达1.93%。相比之下,各城市孕妇血清维生素A的超高率则差异不大,最高的是五线城市(1.30%),最低的是二线城市(0.96%)。
(3)中国孕妇血清维生素A缺乏率的地区差异较大。
按照地理位置将全国划分为7个大区,东北和华中两个地区情况较差,华南地区情况较好。东北地区的情况最差,其正常率最低(84.60%),缺乏率、边缘缺乏率最高(分别为1.76%和12.19%),同时其超高率也较高(1.46%)。华中地区的缺乏率、边缘缺乏率均为次高(分别为1.59%和11.64%),超高率最高(1.51%)。华南地区的缺乏率、边缘缺乏率和超高率均属最低(分别为0.16%、4.88%和0.37%)。见表2。
表2 各地区孕妇血清维生素A水平的分布

(4)属于流动人口的孕妇血清维生素A的整体状况最好。
与属于农村常住人口的孕妇相比,流动到城市的孕妇其血清维生素A缺乏率、超高率均最低(分别为0.76%和1.03%),而农村常住人口的缺乏率与超高率均属最高(分别为1.15%和1.26%)。
2.具有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孕妇血清维生素A水平差异明显
孕妇的人口学背景反映了自身天赋或后天所得并已融为一体的诸多特性,这些特性与其血清维生素A水平的关联是公认的。事实上,数据分析发现,在人口学特征各个维度的不同水平上,中国孕妇血清维生素A的分布明显不同。
(1)孕妇血清维生素A缺乏率与年龄大致成反比,而超高率则与年龄成正比。
(2)孕妇的学历越高,其血清维生素A的缺乏率和超高率越低。研究生学历的孕妇血清维生素A缺乏率和超高率最低(分别为0.57%和0.93%),高中学历的缺乏率和超高率最高(分别为1.12%和1.25%)。
(3)体力劳动孕妇的血清维生素A缺乏率和超高率更高,分别是1.13%和1.25%;脑力劳动者缺乏率最低(0.71%)。
3.不同情况下的孕妇血清维生素A水平差异很大
(1)孕妇中不补充维生素A者其血清维生素A缺乏率更高,达1.07%,是补充者(0.28%)的3.8倍;两者超高率基本一致,分别为1.22%和1.20%,说明除少数家庭外,目前医疗界与公众对补充维生素A的意识是基本适度的。
(2)孕妇血清维生素A水平随体质指数(BMI)的增加而升高,超高率也随之增加,缺乏率差异不大。BMI≥28.0kg/m2的孕妇血清维生素A的超高率最高,达1.80%,是BMI<18.5kg/m2的超高率的两倍左右。
(3)人工辅助受孕孕妇的血清维生素A超高率(2.36%)是自然受孕者的两倍左右,而两者的缺乏率基本相当。
(4)双胎孕妇的血清维生素A缺乏率(2.44%)比单胎者高出一倍左右,两者的超高率差异不大。
(5)孕晚期孕妇的血清维生素A缺乏率最高,不同孕期的超高率则差异不大。
4.来自不同医院的孕妇血清维生素A水平差异较大
就诊医院的不同,可能涉及孕妇及其家人的主观选择,也受客观条件如距离远近、交通便利、人际关系的生疏度和保障制度等的影响,当然还包括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对此的判断等因素。
(1)孕妇的血清维生素A与医院等级两者并无一致的趋势性关系。
研究发现,虽然就诊医院等级高的孕妇血清维生素A缺乏率和超高率均相对较高,等级低的相对较低,但并无一致的趋势性关系。来自三级甲等医院的孕妇血清维生素A缺乏率最高(1.20%),其次是二级乙等医院(1.10%),而二级甲等医院的缺乏率最低(0.55%)。来自三级医院的孕妇血清维生素A超高率最高(1.72%),其次是二级医院(1.45%),而二级乙等医院的超高率最低(0.74%)。见表3。
表3 在各级医院就诊的孕妇血清维生素A水平的分布

(2)来自不同类型医院的孕妇血清维生素A水平差异较大。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来自综合医院的孕妇血清维生素A情况较差,缺乏率(1.21%)和超高率(1.33%)分别明显高于妇幼保健院的孕妇(分别为0.65%和1.03%)。
(二)中国孕妇血清维生素E水平的状况
各孕期孕妇的血清维生素E正常率都在90%左右(正常范围为7~20mg/L,低于5mg/L视为缺乏,超过20mg/L视为超高)。孕中期孕妇正常率最高(92.85%),缺乏率最低(0.19%);孕晚期孕妇正常率(87.43%)略低,但超高率最高(达9.99%)。正常成人无参考区间,德国的正常区间是5~20mg/L,本处为中国儿童参考水平。
我们基于规模为717 139例的样本对血清维生素E水平进行各个维度的描述,见表4。
表4 各孕期血清维生素E水平的分布

1.孕妇血清维生素E水平的空间差异也明显
以下按照孕妇所在的空间属性(农村/城镇、城市等级、地区和孕妇居住现状)分别统计各组孕妇血清维生素E水平的分布。
(1)孕妇血清维生素E水平的城乡差异较大,超高率与城市大小成反比。
来自贫困农村医院的孕妇血清维生素E超高率最高(10.62%),来自大城市医院的超高率最低(6.71%),而前者的缺乏率最低(0.08%)。来自普通农村医院的孕妇情况最差,缺乏率最高(0.66%),超高率次高(8.96%)。
(2)来自不同等级城市的孕妇,血清维生素E缺乏率相差较大。
新一线城市情况最好,血清维生素E的缺乏率与超高率均最低(分别为0.09%和5.67%);三线城市最差,缺乏率最高(达0.49%),超高率次高(达8.03%);五线城市超高率最高(8.16%)。
(3)中国孕妇血清维生素E水平的地区差异较大。
同维生素A一样,华南地区情况最好,血清维生素E的缺乏率与超高率均最低(分别为0.06%和2.63%);东北地区情况最差,缺乏率最高(1.36%),边缘缺乏率最高(4.87%),超高率也较高(6.20%)。见表5。
表5 各地区孕妇血清维生素E水平的分布

续表

(4)整体来看,属于常住人口的孕妇血清维生素E水平与属于流动人口的孕妇差异不大。
属于城镇常住的孕妇其维生素E的缺乏率与超高率均最高(分别为0.31%和7.07%)。同维生素A一样,属于流动人口的孕妇其血清维生素E的缺乏率与超高率均是最低的(分别为0.15%,5.66%)。
2.具有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孕妇血清维生素E水平参差不齐
以下按照孕妇年龄、文化程度和工作性质等维度分别统计各组孕妇血清维生素E的分布。
(1)孕妇血清维生素E水平各年龄段的缺乏率差异不大,而超高率则与年龄成正比。
(2)孕妇学历高者,血清维生素E缺乏率较低。高中学历孕妇的血清维生素E缺乏率最高(0.34%),研究生学历的缺乏率最低(0.18%);其超高率接近,分别为7.21%、7.18%。
(3)不同工作性质的孕妇,其血清维生素E的状况差异不大。相对来说,从事体力劳动的孕妇血清维生素E正常率略低(90.76%),缺乏率和超高率更高(分别是0.33%和7.27%);体力和脑力劳动兼顾的孕妇正常率最高(91.97%),缺乏率最低(0.16%);单纯从事脑力劳动者,超高率最低(6.48%)。
3.不同情况下的孕妇血清维生素E水平差异很大
以下按照孕妇是否补充维生素E、体质指数(BMI)、受孕方式、胎数、孕周期分别统计各组孕妇血清维生素E的分布。
(1)与维生素A的情况相反,补充维生素E的孕妇缺乏率和超高率均更高,分别为0.40%和7.35%;未补充者缺乏率和超高率分别为0.27%和6.88%。
(2)孕妇血清维生素E水平随体质指数(BMI)的增加而升高,超高率也随之增加(但差异较小),缺乏率差异较大。BMI≥28.0kg/m2的孕妇缺乏率为0.68%,BMI<18.5kg/m2的缺乏率为0.21%。
(3)人工辅助受孕孕妇的血清维生素E缺乏率和超高率均高于自然受孕者,且前者的超高率(10.32%)约为后者(6.92%)的1.5倍。
(4)双胎孕妇的血清维生素E缺乏率与超高率均更高,分别为1.25%和10.05%,其中双胎孕妇的缺乏率约为单胎孕妇(0.29%)的4.3倍。
(5)与维生素A的情况不同,各孕期孕妇的血清维生素E缺乏率差异不大,超高率和平均水平随孕期递增。孕早期孕妇的超高率最低,为3.94%;孕晚期最高,达14.80%。
4.来自不同医院的孕妇血清维生素E水平差异不大
(1)孕妇就诊医院的等级与其血清维生素E的缺乏率及超高率之间并无明显趋势和规律。
来自二级甲等医院的孕妇血清维生素E缺乏率最高(0.57%),但超高率最低(5.82%);二级乙等医院的孕妇缺乏率最低(0.05%);二级普通医院的超高率最高(8.70%)。见表6。
表6 在各级医院就诊的孕妇血清维生素E水平的分布

(2)不同就诊医院类型,孕妇的血清维生素E水平差异很小。
来自综合医院与妇幼保健院的孕妇,前者其血清维生素E的缺乏率与超高率分别为0.27%、7.62%;后者的分别为0.31%、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