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常见处方审核案例详解

一、适应证不适宜

案例1

【处方描述】

性别:男  年龄:23岁

临床诊断:流感、发热。

处方内容:

【处方问题】

适应证不适宜。

【机制分析】

患者年轻,发热,诊断为流感,常为流感病毒所致,奥司他韦推荐用于甲型和乙型流感的治疗。阿奇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推荐用于呼吸道细菌和不典型病原体感染的治疗。在流感早期极少合并细菌感染,没有预防应用阿奇霉素的指征。

【干预建议】

建议处方取消阿奇霉素片。

案例2

【处方描述】

性别:女  年龄:73岁

临床诊断:带状疱疹。

处方内容:

【处方问题】

适应证不适宜,用法不适宜。

【机制分析】

(1)患者被诊断为带状疱疹,为病毒感染所致。伐昔洛韦是阿昔洛韦的前体,口服后吸收迅速并可在体内很快转化为阿昔洛韦,发挥抗病毒作用。多西环素片为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可用于敏感细菌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带状疱疹如果皮损有可能引起局部的细菌感染,但是处方诊断没有提示皮肤软组织感染,没有多西环素片的用药适应证。

(2)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用于带状疱疹引起的神经性疼痛止痛治疗,应定时给药,而非疼痛时用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应每8~12小时1片,定时给药,不宜疼痛时才吃1片。

【干预建议】

建议处方取消多西环素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改为每8~12小时1片。

案例3

【处方描述】

性别:男  年龄:62岁  体重:70kg

临床诊断:腹股沟疝,前列腺增生症。

临床资料:患者左侧腹股沟可纳性包块十余年,自觉近日增大。无药物过敏史,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手术持续0.8小时。

处方内容:

【处方问题】

适应证不适宜。

【机制分析】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手术部位没有涉及消化道、呼吸道以及泌尿生殖道,没有细菌定植,为Ⅰ类切口清洁手术,手术时间短,范围不大,患者没有其他感染高危因素,虽然有补片植入,但是有循证证据提示腹股沟疝补片植入导致感染的风险低,《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第3版)中也建议该类手术无感染高危因素者无须用药。

【干预建议】

停用抗菌药物。

案例4

【处方描述】

性别:女  年龄:57岁  体重:54kg

临床诊断:乳腺原位癌。

临床资料:患者健康体检发现左乳外上象限肿物就诊。行乳腺区段切除术,备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冰冻病理结果为良性肿物,术后病理结果示为恶性肿瘤。手术持续1.4小时。

处方内容:

【处方问题】

适应证不适宜。

【机制分析】

患者行乳腺区段切除,手术部位没有涉及消化道、呼吸道以及泌尿生殖道,没有细菌定植,为Ⅰ类切口清洁手术。一般没有预防用药适应证,但是术前未除外恶性肿瘤,可能术中改为乳腺癌根治术,可能手术时间长、范围大,在手术前30分钟用药1次符合预防用药原则。但是,最终只做了乳腺区段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手术范围不大,患者也没有行新辅助化疗、放疗等,影响切口愈合的治疗。术后诊断病理为恶性肿瘤,不是继续预防用药的指征,术后的预防用药无指征。

【干预建议】

不建议术后4小时再用1次抗菌药物。

案例5

【处方描述】

性别:女  年龄:45岁  体重:50kg

临床诊断:结肠息肉。

临床资料:患者行肠镜检查,发现息肉1粒,行内镜下结肠病损氩气刀治疗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内镜下结肠黏膜切除术。

处方内容:

【处方问题】

适应证不适宜。

【机制分析】

患者行肠镜检查并切除息肉1粒,面积小、无穿孔等情况,没有感染高危因素,一般不推荐预防用药。若有感染高危因素,按照《指导原则》推荐术前30分钟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而不是氟喹诺酮类。

【干预建议】

建议处方取消左氧氟沙星。

二、抗菌药物选择不适宜与遴选药品不适宜

案例6

【处方描述】

性别:男  年龄:14岁  体重:40kg

临床诊断:跌倒外伤,急诊行左小腿外伤清创缝合术。

处方内容:

【处方问题】

抗菌药物选择不适宜,未注明皮试。

【机制分析】

(1)动物实验提示喹诺酮类药物导致幼龄动物关节病变和骨/软骨病变。对儿童的安全性尚未确立,喹诺酮类药物禁用于18岁以下人群。患儿14岁,有用药禁忌证,抗菌药物选择不适宜。

(2)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为马血清生物制剂,有免疫抗原性,说明书要求用药前皮试,阴性方可用药。阳性按脱敏注射法给药,或者改用破伤风人免疫蛋白注射液。

【干预建议】

(1)预防用药建议改为口服β-内酰胺类药物,如果有过敏史或者其他原因不能用,也可以推荐口服克林霉素,能覆盖皮肤常见的G+球菌以及梭状芽孢杆菌属的厌氧菌。

(2)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在处方上要有“皮试”医嘱方可发药。

案例7

【处方描述】

性别:男  年龄:51岁  体重:71kg

临床诊断:肾结石伴肾积水,输尿管结石伴扩张,前列腺增生。

临床资料:患者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诉偶有腰部涨疼可忍,再发1日入院。入院检查如下。血常规:白细胞计数6.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0%;血肌酐:87μmol/L;中段尿培养:无菌生长。全麻下行经皮肾镜激光碎石术,经尿道输尿管镜输尿管激光碎石术,经尿道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手术持续3.8小时。

处方内容:

【处方问题】

抗菌药物选择不适宜,预防用药疗程长。

【机制分析】

(1)患者的手术部位在泌尿道,有细菌定植而没有感染,为Ⅱ类切口清洁-污染手术,有预防用药指征。按照《指导原则》推荐,应选择使用头孢呋辛。哌拉西林舒巴坦钠是青霉素类联合酶抑制剂,更适用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耐药菌的治疗,主药哌拉西林的半衰期只有1小时,手术持续了近4小时,体内有效药物浓度不足以抑制和杀灭细菌。

(2)清洁-污染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应在术后24小时停药,不宜用药5日。延长术后用药时间并不能提高预防效果,反而有诱导耐药菌的风险。

【干预建议】

建议改为1.5g头孢呋辛加到100ml 0.9%氯化钠注射液,术前30分钟给药1次,术中3小时追加1剂,术后24小时内停药。

案例8

【处方描述】

性别:男  年龄:32岁  体重:72kg

临床诊断:颅底脑膜瘤。

临床资料:患者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行经额脑膜病损切除术、硬脑膜补片修补术,出血800ml。手术持续8.5小时。

处方内容:

【处方问题】

抗菌药物选择不适宜,术中追加不适宜。

【机制分析】

患者所行的颅脑手术是清洁手术,由于涉及重要器官并手术时间长有预防用药指征,预防的目标菌为皮肤定植的G+球菌为主,目前预防用药推荐使用头孢唑林。考虑到手术时间特别长选用头孢曲松,对G+球菌有较强的杀菌效果,半衰期长,有效血药浓度覆盖手术全程,无须术中反复多次追加,在这方面优于头孢唑林,有一定的意义。但是术后不适宜改为头孢他啶,同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对G+球菌效果差。

【干预建议】

术后改为头孢唑林2.0g,一日2~3次,术后24小时停药。

案例9

【处方描述】

性别:男  年龄:69岁  体重:73kg

临床诊断:股骨颈坏死。

临床资料:患者务农,既往体键,酗酒,每天0.8~1斤白酒,二十余年,无药物过敏史。行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1.7小时,出血300ml。

处方内容:

【处方问题】

抗菌药物选择不适宜。

【机制分析】

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为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有人工植入物故有预防用药指征,选择头孢唑林预防用药符合原则,但是患者酗酒,头孢唑林抑制乙醛脱氢酶,阻挠了乙醇的正常代谢,使血中乙醛浓度上升。酗酒者使用头孢唑林,有可能出现双硫仑样作用,颜面潮红、心悸、眩晕、头痛、恶心等。

【干预建议】

建议改为克林霉素预防用药。

案例10

【处方描述】

性别:女  年龄:30岁

临床诊断:早孕,人工流产术后。

处方内容:

【处方问题】

抗菌药物选择不适宜。

【机制分析】

一般人工流产手术在门诊预约进行,有创操作,《指南》推荐术前1小时及术后半小时,各口服多西环素片0.1g。单药口服预防,无须联合用药。

【干预建议】

建议改为多西环素片口服。

案例11

【处方描述】

性别:女  年龄:7岁  体重:24kg

临床诊断:腺样体肥大。

临床资料:患儿有青霉素严重过敏史,行腺样体切除术。手术持续1.2小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用药处方摘录如下。

处方内容:

【处方问题】

遴选药品不适宜。

【机制分析】

(1)在动物实验中观察到,喹诺酮类药物对幼崽关节和软骨发育有影响。对儿童的安全性尚未确立,禁用于于18岁以下人群。

(2)抗菌药物管理要求:应严格限制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干预建议】

建议处方取消左氧氟沙星,改为克林霉素。

案例12

【处方描述】

性别:女  年龄:27岁  体重:64kg

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

临床资料:患者宫内妊娠26+3周,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手术持续时间为0.9小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用药处方摘录如下。

处方内容:

【处方问题】

遴选药品不适宜。

【机制分析】

甲硝唑有致畸风险,说明书禁用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干预建议】

建议处方取消甲硝唑,改为吗啉硝唑注射液。

三、用法、用量不适宜

案例13

【处方描述】

性别:男  年龄:71岁

临床诊断:前列腺增生症。

临床资料:患者前列腺增生PSA升高,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术后。

处方内容:

【处方问题】

用法、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

【机制分析】

患者行侵入性操作,手术入路黏膜有细菌定植,有预防用药指征,推荐术前口服喹诺酮类。患者是在术后静脉给药,给药时机和给药途径不适宜,也没有头孢菌素与喹诺酮联合用药的适应证。

【干预建议】

建议停止静脉用药,术前1小时单次口服喹诺酮类药物。

案例14

【处方描述】

性别:女  年龄:58岁  体重:50kg

临床诊断:甲状腺癌术后(左侧)。

临床资料:患者5年前行甲状腺癌切除术(左侧),现临床考虑为甲状腺恶性肿瘤。择期手术,行甲状腺全切术,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喉返神经探查术,筋膜成形术,手术持续3.8小时,留置引流管接负压瓶。

处方内容:

【处方问题】

用法、用量不适宜。

【机制分析】

(1)甲状腺癌手术虽然是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但是患者术前考虑为甲状腺恶性肿瘤,有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的可能,手术范围相对大,并且患者5年前已行一次手术,现二次手术,难度增加,可能手术时间长,因此应在手术前30分钟给予一剂头孢唑林,以产生最佳的预防效果。案例的给药时机不适宜。

(2)Ⅰ类切口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应在手术后24小时内停药,现患者用药3日,预防用药时间长。

【干预建议】

建议术前用一次头孢唑林,术中3小时追加1剂,术后24小时停药。

案例15

【处方描述】

性别:女  年龄:27岁  体重:66kg

临床诊断:妊娠40+3周,胎膜早破。

临床资料:患者入院25小时急诊行剖宫产,手术时间为10:30—11:13。手术后继续用药2日。

处方内容:

【处方问题】

用法、用量不适宜。

【机制分析】

(1)在产科的指引中建议,诊断“胎膜早破”,预防用药可降低宫内感染的风险,因此患者有指征在术前3小时(早上7:20)开始预防用药,用法、用量适宜。

(2)用药3小时后在手术室行剖宫产,剖宫产为Ⅱ类切口手术,有预防用药指征。手术开始时药物代谢已超过2个半衰期,在术前30分钟或者夹闭脐带时再给予1剂头孢呋辛将更有利于感染的预防。有关剖宫产的预防用药时机,术前30分钟和夹闭脐带时给药各有利弊,更多是循证证据支持术前30分钟开始预防用药。用法、用量不适宜。

(3)Ⅱ类切口手术应在手术后24小时停药,用药2日并不能提高预防感染效果。用法、用量不适宜。

【干预建议】

建议剖宫产术前30分钟用一次头孢呋辛,术后24小时停药。

案例16

【处方描述】

性别:男  年龄:77岁  体重:69kg

临床诊断:腹股沟嵌顿疝。

临床资料:腹股沟包块不可回纳,嵌顿13小时入院。急诊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术中见肠管嵌顿、水肿,回纳后血供良好,无缺血坏死,手术持续1.5小时。

处方内容:

【处方问题】

用法不适宜,抗菌药物选择不适宜。

【机制分析】

(1)有临床循证证据支持,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感染风险低,无须预防用药。但是该患者为嵌顿疝,嵌顿物如果为肠管、膀胱等空腔脏器时,黏膜有细菌定植,嵌顿物缺血或者坏死,菌群移位继发感染风险高,应在手术前30分钟开始预防用药,在手术开始时,手术部位血药浓度可以达到有效预防细菌感染的浓度。术后停药时间视患者情况而定。

(2)该病例手术预防感染的细菌主要是来源于肠道,因此选择第二代头孢菌素对G-杆菌覆盖优于头孢唑林。

【干预建议】

建议术前30分钟开始预防用药;推荐选择头孢呋辛预防感染。

四、剂型与给药途径不适宜

案例17

【处方描述】

性别:女  年龄:68岁  体重:57kg

临床诊断:老年性白内障。

临床资料: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术,白内障摘除伴人工晶体一期置入术,手术持续0.4小时。

处方内容:

【处方问题】

给药途径不适宜。

【机制分析】

患者白内障摘除伴人工晶体一期置入术,是Ⅰ类清洁切口手术,虽然有人工晶体植入,有预防用药适应证,但是根据《我国白内障摘除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防治专家共识(2017年)》,推荐在术前1日开始滴眼药水;推荐术中前房注射10g/L头孢呋辛0.1ml,术后继续滴眼药水和涂眼药膏,可有效预防白内障摘除手术后发生眼内炎;没有高危因素不建议静脉给药。

【干预建议】

停止静脉全身用药,改为前房注射局部给药。

案例18

【处方描述】

性别:男  年龄:67岁  体重:73kg

临床诊断:前列腺增生。

临床资料:患者既往体健,排尿困难,择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用药处方摘录如下。

处方内容:

【处方问题】

给药途径不适宜。

【机制分析】

患者术前没有提示手术部位细菌感染,没有局部用药的指征。抗菌药物局部冲洗时,药物与细菌接触时间短,不足以杀灭细菌,可能诱发细菌耐药。不推荐用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稀释后膀胱冲洗预防局部感染。

【干预建议】

单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预防血凝块阻塞尿道。若术前已明确有泌尿道感染,有明确指征时可以选用0.02%呋喃西林灭菌溶液冲洗。

五、溶媒选择不适宜

案例19

【处方描述】

性别:男  年龄:18岁  体重:70kg

临床诊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临床资料:转移性右下腹疼痛19小时,急诊行阑尾切除术。

处方内容:

【处方问题】

溶媒选择不适宜。

【机制分析】

患者急诊手术,术前30分钟给予头孢呋辛所用的氯化钠注射液250ml,溶媒量大,静脉滴注时间长。目前建议手术预防用药在手术前30分钟静脉给药,在手术开始时药物全部进入循环,可以快速分布到手术部位杀灭手术中污染的细菌侵入,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干预建议】

建议术前30分钟给药的氯化钠注射液改为100ml。

六、联合用药不适宜

案例20

【处方描述】

性别:男  年龄:62岁  体重:58kg

临床诊断: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临床资料:患者无发热、恶心呕吐,腹痛可忍,墨菲氏征(±)。术前血常规:白细胞为8.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68%,CRP 31.27mg/L。结合影像学检查诊断明确,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用药摘录如下。

处方内容:

【处方问题】

联合用药不适宜,疗程长。

【机制分析】

(1)患者术前全身感染症状不严重,表现为局部感染。行胆囊切除术,手术部位涉及消化道,有细菌定植,为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有预防用药指征。手术部位细菌来源上消化道,厌氧菌感染风险低,推荐单用第二代头孢菌素,不需要联合甲硝唑预防厌氧菌。

(2)Ⅱ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时间建议在术后24小时停药,患者用药2日,预防用药时间长。

【干预建议】

停用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术后24小时停药头孢呋辛。

案例21

【处方描述】

性别:女  年龄:72岁  体重:53kg

临床诊断:右肺中叶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高血压病 3级(极高危)。

临床资料:患者有COPD、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慢性疾病史,吸烟史50年,一日约1~2包。全麻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胸腔镜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持续1.4小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用药处方摘录如下。

处方内容:

【处方问题】

联合用药不适宜。

【机制分析】

患者手术部位涉及呼吸道,有细菌定植,为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有预防用药指征。指导原则推荐单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没有指征联合用药。

【干预建议】

停用阿米卡星。

案例22

【处方描述】

性别:女  年龄:62岁  体重:53kg

临床诊断:食管胸中段恶性肿瘤,COPD。

临床资料:患者COPD病史5年,偶有急性发作,坚持吸入ICS+LABA复方制剂治疗2年余,最近1年没有住院病史。因食管癌行胸腹联合切口食管部分切除术、胸内食管胃吻合术。手术持续5.4小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用药摘录如下。

处方内容:

【处方问题】

联合用药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

【机制分析】

(1)患者手术部位涉及消化道,有细菌定植,为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有预防用药指征,术前30分钟预防用药符合原则。

(2)手术持续时间长,应在术中3小时追加1剂头孢呋辛,以维持手术期间的有效药物浓度。

(3)虽然有COPD疾病基础,但不是手术的预防用药的目的,手术没有联合用药的指征,在没有肺部感染的诊断之前没有预防使用喹诺酮类的证据。

【干预建议】

建议处方取消莫西沙星注射液。

案例23

【处方描述】

性别:女  年龄:57岁  体重:70kg

临床诊断:腰椎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

临床资料:患者既往体健,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用药史。行腰椎间盘切除伴椎管减压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手术持续3.5小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用药处方摘录如下。

处方内容:

【处方问题】

联合用药不适宜。

【机制分析】

患者手术部位和手术入路没有涉及呼吸道、消化道以及泌尿生殖道,为Ⅰ类清洁切口,由于手术时间长、有人工植入物,有预防用药指征。患者有β-内酰胺类药物过敏性休克用药史,按指导原则推荐选择克林霉素预防用药即可,没有指征联合用药。克林霉素与阿米卡星都有神经肌肉接头阻滞作用,联合用药可能加重神经肌肉接头阻滞的不良反应。

【干预建议】

建议处方取消阿米卡星,单用克林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