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遗传物质DNA——生命的“螺旋天梯”

在生命这一场神奇的“接力赛”中,是遗传将我们人类的基因代代相传。而作为“接力棒”角色的遗传物质,其地位至关重要。自人类受精卵形成的初始,遗传物质就“主导”着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

1.生命的“螺旋天梯”

为了了解在遗传这场生命“接力赛”中,担任“接力棒”的遗传物质是如何完成自己神圣使命的,科学家们一直在付出和努力。1953 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在剑桥大学的一所实验室里,发现了人类主要遗传物质DNA 的双螺旋结构,其形状与“螺旋天梯”极为相似。

其实,除精子、卵子和一些特殊类型细胞如红细胞外,我们人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有46 条“螺旋天梯”,每个细胞的“螺旋天梯”连起来大约有2 米长。如果把人体全部的DNA 连接起来,大约有100 万亿米。

2.神奇的“生命密码”

在DNA 这座神奇的“螺旋天梯”里,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材料”——核苷酸。核苷酸的两条链构成了“天梯”的扶手,核苷酸上对应的碱基便是“天梯”上四种颜色不同的“踏板”。碱基是核苷酸的重要组成成分,主要有四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胞嘧啶(C)。“螺旋天梯”上的四种“踏板”按照不同顺序排列形成了左右两条长长的字母串,像密码一样,这就是父母传递给我们的“生命之书”。“踏板”之间的连接方式只有两种:A 只能和T 配对、G 只能和C 配对,即遗传学上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这两种连接方式就像两种经典的榫卯结构,既美观又稳定。

3.读懂“生命之书”

如果将人体比作一台精密的仪器,DNA 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就相当于这台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在“生命之书”的指引下,我们人体的每个细胞都各司其职,让复杂的生命活动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尽管组成人体的细胞数不胜数,但它们最初都源于一个聚集了父母双方遗传密码的受精卵。那么,一个细胞是如何将含有庞大信息量的“生命之书”复印的呢?

原来,细胞在分裂之前会先进行遗传物质DNA 的复制。每完成一次复制后,新生成的DNA 双链便包含了一条新链和一条旧链,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就像我们抄写单词时偶尔会出现差错,在面对大量信息时,DNA 的复制也会出现差错,即“突变”。为了能及时纠正差错,DNA 建立了一套修复机制,即当DNA 的一条链出现差错时,另一条链便根据特定配对方式进行修复。如果仍没有修复成功,恰巧“突变”又发生在关键区域,则可能导致遗传病的发生。不过,大家不用过于担心,因为发生这种情况的概率会很低。

优生优育知识

当DNA 受到攻击时,其化学结构和基因序列可能发生改变,形成损伤。这些攻击在环境中(例如食物、空气、水等)可能是致癌物质、辐射等,同时也包括肿瘤放化疗、生殖系统疾病、吸烟等。因此,要想生育健康的宝宝,就要尽量减少接触这些有害因素,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合适的年龄生育、均衡膳食、舒缓压力、调整作息、远离不良嗜好等。此外,建议具有特殊工作性质的夫妻,在备孕期间应尽量减少有毒化学物质的暴露,远离电离辐射、紫外辐射。

参考文献

[1]WATSON JD,CRICK FH.Molecular structure of nucleic acids;a structure for deoxyribose nucleic acid[J].Nature,1953,171(4356):737-738.

[2]CRICK FH.On the genetic code[J].Science,1963,139(3554):461-464.

[3]CRICK F.Central dogma of molecular biology[J].Nature,1970,227(5258):561-563.

[4]WATSON JD,CRICK FH.Gene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structure of deoxyribonucleic acid[J].Nature,1953,171(4361):964-967.

[5]鞠永峰.基因突变如何自发产生[J].生物学教学,2014,39(05):66-67.

[6]宋囡,石磊.DNA 损伤修复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J].西南医科大学学报,2018,41(01):94-96.

[7]STRINGER JM WA,LIEW SH,HUTT K.The capacity of oocytes for DNA repair[J].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2018,75(15):2777-2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