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隧道:心灵科学与自我神话
- (德)托马斯·梅辛格
- 8字
- 2025-03-28 20:12:16
第一部分
意识问题
第一章
一个世界的显像
意识是一个世界的显像(appearance of a world)。意识经验现象的本质在于,使一个统一的实在呈现出来:当你有意识,一个世界即向你显现。和在清醒状态下一样,在睡梦中亦复如是,不过在无梦的深度睡眠中,没有东西显现:有一个现实外在于深梦,而你就在此现实中,但你无法得知;你甚至不知道你存在。
意识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因为它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同时又包含这个世界。我们的所有数据表明,意识是物理宇宙的一部分,也是一个正在演化的生物现象。然而,意识经验要比物理学加上生物学复杂得多——比你大脑中神经元激发的一个极度复杂的跃动模式复杂得多。让人类意识有别于其他生物演化现象的是,人类意识让一个实在在其自身中显现。它创造了内向性,生命过程开始觉识到自己。
从动物大脑和进化连续性上的可用数据判断,生物神经系统中的世界显像是一个新近现象,或许只有几百万年之久。在达尔文演化中,意识的雏形可能早在约两亿年前就出现在哺乳动物原始的大脑皮层中,赋予这些哺乳动物身体觉识以及对周遭环境的感觉,并引导它们的行为。我的直觉是,鸟类、爬虫类和鱼类早已具备某种觉识。不管怎么说,无法推理也无法言语的动物,无疑可以具有透明的现象状态,而这是让一个世界呈现在意识中所需要的全部。著名的意识研究人员和理论神经生物学家阿尼尔·塞斯(Anil Seth)、伯纳德·巴尔斯(Bernard Baars)和D.B.埃德蒙(D.B.Edelman)确立了17个衡量大脑结构促发意识的标准,证据压倒性地表明这种结构不仅存在于哺乳动物身上,也存在于鸟类甚至可能存在于章鱼身上。目前,支持动物意识的经验证据[4]已不容置疑。像我们一样,动物也是素朴实在论者(naive realist),例如,倘若它们也有色彩感觉,那么可以假定它们的色彩感觉就跟我们的一样,都具有直接性、确定性和即时性。但哲学观点是,我们真的不知道。这些是唯有在我们构造起一个令人满意的意识理论后才能去考虑的问题。
理论在人类哲学家和科学家心中的有意识形成,是近几千年才出现的一个更新近的现象。由此,生命过程不仅被有意识的个别生物体所反思,也被在试图理解有自我意识的心灵的出现的人类群体所反思,也即某物能够“在其自身中显现”(appear within itself)意味着什么。人类心灵最迷人的特性,或许不仅仅是它有时可以是有意识的,甚至也不是它使得现象自我模型得以出现。着实惊人的地方在于,我们可以关注现象自我模型的内容,并对之形成概念。我们彼此可以交流它,并且将之经验为我们自己的活动。关注我们的思想和情绪的过程,关注我们的感知和身体感觉的过程,其本身就整合进了自我模型之中。如前所述,这一特性——将第一人称视角转向内部,去探查我们的情绪状态,并关注我们的认知过程的能力——或许就将我们与这个星球上的其他动物区别开来。就像哲学家们说的,这些是现象自我模型“更高阶”的层次。它们让我们觉察到我们是表征系统这一事实。
几个世纪以来,我们所构思的理论已经逐渐改变我们的自我形象,而在此过程中,意识的内容也有了微妙的改变。的确,意识是一个顽固的现象;它不会仅因为我们对于它的看法而改变。但它却可以通过实践而改变(想想那些品酒师、香水设计师、音乐天才吧)。在其他的历史时代,比如古印度的吠陀时代,或是中世纪的欧洲,那时上帝仍被认为是真实且永恒存在的,人们所熟识的种种主观经验是当今的我们难以获得的。由于哲学的启蒙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深层形式的意识自我经验已几乎不再可能——至少对数以百万计受过良好教育、懂科学的人来说是如此。理论改变社会实践,而实践最终改变大脑,也就改变了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借助神经网络的理论,我们了解到,结构和内容——心灵状态的载体与它的意义——之间的区分,并不像我们通常设想的那样分明。意义确实会改变结构,尽管来得缓慢。而结构反过来决定我们的内在生活——意识经验流。
20世纪70年代初,行为主义(behaviorism)盛期过后,把意识当作严肃研究主题的兴趣开始上涨。在若干科学学科中,主观经验这一主题日渐成为一个秘密的研究前沿。后来,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许多杰出的神经科学家接受了意识作为严格研究的合适对象。如今,事情发展得就相当快了。1994年,在亚利桑那州图森举办的意识研究者会议之后,我协助成立了一个新机构——意识科学研究学会(Association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Consciousness, ASSC),旨在聚集科学和哲学界更多的严肃研究者。会议和期刊文章的数量急剧上升[5]。翌年,我以《意识经验》为题[6]汇编了一部哲学论文集。ASSC的共同创始人之一,澳大利亚哲学家大卫·查默斯(David Chalmers)和我一起编撰篇目,当时收录文章的发表时间从1970年横跨到1995年,涵盖了上千个条目。十年后,当我为该书的德文第五版更新篇目时,则已扩编至约二千七百个条目。那时,我放弃了将关于意识的新文献悉数纳入的企图——这不再可能做得到。如今,这一领域已扎稳根基,且稳步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也获得了许多经验教训。我们了解到,在人文学科领域以及在大众之中,对还原论(reductionism)的恐惧有多大,神秘主义(mysterianism)的市场有多广阔。对于哲学家或科学家会“将意识还原”的普遍恐惧,最直接的哲学回答是,还原是理论之间的关系,而非现象之间的关系。严肃的经验科学家和哲学家不会想去“还原意识”,至多是将一个关于意识经验的内容如何产生的理论还原为另一理论而已。我们关于现象的理论会变,但现象一仍其旧。即便是根据电磁辐射得到解释之后,美丽的彩虹仍然是美丽的彩虹。采信一种简陋的科学主义意识形态,与屈从于神秘主义一样不好。况且,多数人都同意——科学方法并非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
但这不是故事的全貌。在对有意识心灵的还原进路的不安背后,往往有一种更深层的、未加明说的洞悉。我们知道,我们关于意识的信念会微妙地改变我们所感知的东西、影响主观经验本身的内容和功能剖面。有人担心,唯物主义的祛魅和心灵科学的进步,可能会有一些我们并不乐见的社会和文化上的后果。如我在本书终章指出的,这些声音完全正确,这亦是心灵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面向。我们已经知道,意识——就像科学本身——是一个嵌入文化的现象。
我们也开始了解到,意识不是一个全有或全无的事情,不是一个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的现象。它是一个分层级的现象,有程度之别。意识也不是一种单一的现象,而是有许多可辨的面向:记忆、注意力、感受、颜色感知、自我觉识,以及高阶思想。然而,这一现象的本质——我称之为世界的显像——似乎贯穿始终。意识的本质特性之一,就是将你置身于这个世界之中。当你早上起床时,你经验到自己存在于某个具体的时间、单一的地点,以及身处一个场景:一个单一且整合的情境出现了。在梦或幻觉中亦是如此,你不仅经验到自己,也经验到自己在一个特定情境中,是显现出的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已经知道,意识也延伸到动物界[7]。关于精神失常和脑损伤,关于昏迷和最小意识状态,关于梦、清醒梦和其他意识变更状态,我们也都有了更多的认识。所有这些都引向一个关于特色和强度各异的复杂现象的整体性图景——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开关。意识是一种层级式的现象,这有时也导致一些概念上的问题。与此同时,我们已经开始发现意识内容的特定形式的第一神经相关物[8]。最终,我们应该能够分辨出激发特定的经验性质——例如黄昏夜空的杏粉色或琥珀和檀香的气味——所需的大脑中的最小性质集合。
然而,我们不知道,发现这些神经相关物,会对意识的解释推进多少。关联物既不是因果关系,也不是解释。而且,如果意识的某些面向是难以言表的,我们显然也无法将它们与我们大脑中的状态关联起来。虽说意识是维系在个体自我之上的“主观”“私密”现象,但我们对这一说法其实并没有很好地理解。但明确特定意识内容的神经相关物,就能为未来的神经科技打下基础。一旦知道了杏粉色或檀香琥珀香的身体关联物,原则上我们就能以适当的方式刺激大脑来激发这些状态。通过刺激或抑制相关群组的神经元,将能够调控对颜色或气味的感觉,并增强或消除它们。这对情绪状态,例如共情、感激,或宗教上的喜乐之感,也许同样适用。
重中之重是,在得以理解什么是自我之前,得先简要导览意识的样貌,以及其独特的问题体系,从而看看当前意识科学的现状。尽管有了可观的进步,但就我们有意识的心灵而言,我们仍处在史前时代。我们关于意识的理论,和穴居野人可能持有的关于星体的最初想法一样稚拙。科学上,我们还处在一个关于意识的真正科学的起步阶段。
有意识的大脑是一台生物机器——实在引擎——致力于告诉我们什么存在、什么不存在。发现颜色其实并不存在于眼前,会令人不安。落日的杏粉色不是黄昏天空的属性,而是一个关于黄昏天空的内在模型——一个你的大脑所创造的模型的属性。黄昏的天空没有颜色。这个世界根本没有有色物体。就像高中物理老师告诉你的:你眼前的外部世界,只是一片电磁辐射,一片不同波长的激越混合。它们之中的绝大部分你是看不见的,而且永远不会成为你实在的意识模型中的一部分。真正发生的是,你大脑中的视觉系统正在从这个你想不出有多丰富的物理环境中开掘一个隧道,并在此过程中以不同深浅的颜色涂于隧道的内壁。现象的颜色——显像,只在你有意识的双眼中。
然而,这不过是个开始。意识经验到的颜色与“外在”的物理属性并无严整的一一对应。许多不同的波长混合,可以导致相同的杏粉色的感觉(科学家称这样的混合为同色异谱对[metamers])。有趣的是,物体被感知到的颜色如何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保持相对恒定?例如,在正午,当主要照明为白色日光时,一颗苹果看起来是绿色的,而到了黄昏,照明光变为红色伴着一些黄色时,苹果看起来还是绿色。主观颜色恒定是人类色觉的一大珍奇特性、一个重大的神经计算成就。另一方面,你也可以有意识地将相同的物理属性经验成两个不同的意识特性。例如,对于你面前的炙热厨灶,你可以将它经验为温暖的感觉和红光漫漫的感觉——一种为你皮肤上的感受,一种为投射到你眼前的一片空间的某种事物。
也不必非得睁开双眼才能享受颜色经验。显然,你也可以梦到杏粉色的黄昏天空,或者,还可以幻想出它。在致幻药物的作用下,在紧闭的眼皮下凝望那片虚空,你甚至还能享受一个更为夸张的色彩经验。现代意识研究的汇总数据显示,对于杏粉色的所有可能的意识感觉,与其说是一个“外在”对象的存在,毋宁说是大脑中高度特化的激发模式。原则上,没有眼睛你也能够拥有这个经验,你甚至可以作为一个离体的缸中大脑来拥有这个经验。是什么让你如此确定,在阅读这本书时,你并非身处缸中?又如何证明你手中的这本书,抑或你的手本身真的存在?(在哲学中,我们称这个游戏为知识论——关于知识的理论。这个游戏也已经玩了几个世纪。)
意识经验就其本身是一件内在的事情。关于意识,无论其内容是不是真实的,一旦你神经系统的所有内在属性就位,你意识经验的所有属性——其主观内容及其给你的感觉——也都完全确定下来。所谓“内在的”,我不仅指空间上,还包括时间内在性——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任何事情。一旦你大脑中的特定性质固定了,你此时此刻经验到的所有东西也随即固定。
然而,哲学上,这仍然不意味着意识可被还原地解释。经验是离散、可数的实体吗?确实,什么算是一整个经验,并不清楚。然而,经验的流动确实存在,认知神经科学已经表明,意识经验的过程不过是一条通向物理实在的独特路径,其信息之复杂而丰富到难以想象,以至于我们始终难以掌握主观经验究竟被还原到什么程度。当我们在沉醉在所有的颜色、声音和味道——我们殊异的情绪和感知觉——中时,很难相信所有这一切都只是某种难以设想的更丰富之物的内在幻影。但就是如此。
幻影并不独立自存。你正拿着的那本书——对其颜色、重量和质地统合的感觉——只是一个幻影,一个“外在”的更高维物体的低维投射。它是一个影像,一个可被描述为神经状态空间中的一块区域的表征。这个状态空间本身可能还有上百万个维度;不过,你在其帮助之下巡游其间的物理实在所具有的维度,则还要多到不可设想。
幻影隐喻不免使人想到柏拉图《理想国》的第七卷。在柏拉图精彩的寓言中,洞穴中的囚徒被锁链拴住了大腿和脖子,只能朝前看;他们的头从出生起就被朝一个固定方向禁锢住。他们所看到过的自己和彼此,都只是被他们身后的火光投射到对面洞壁上的影子,他们相信这些影子是真实的物体。对于那些他们脑袋后方、在洞壁前的物体投下的影子,他们也这样相信。我们会不会就像寓言里的囚徒一样,外部世界的物体在我们面前的墙壁上投下影子?我们自己会不会就是影子?的确,我们关于实在的立场的哲学版本就是从柏拉图的神话发展而来——不过我们的版本既不否认物质世界的现实性,也不假定存在永恒的形式,这些形式构成在柏拉图的洞壁上投下影子的真实物体。不过,我们的版本确实假定,出现在自我隧道的影像是某种更宏大更丰富之物的动态投影。
可什么是洞穴,什么又是影子呢?现象影子是生物体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维投射。让我们假定,你正拿着的这本书,此时此刻你正有意识地经验着,是你真实的物理双手中的一个真实物体的动态、低维的影子,是你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个舞动着的影子。然后,我们可以问:什么又是造成投射出意识的曳影的那团火,并使此影作为一种激发模式在你神经洞穴的墙壁上舞动?火是神经动力,是持续进行着自我调控的神经信息加工流,持续不断受到感官输入和认知的扰乱和调控。墙壁不是二维表面,而是人类特艺彩色现象学(technicolor phenomenology)的高维现象状态空间[9]。意识经验是我们头脑中庞大的神经网络开辟的表征空间中的成熟的心灵模型,而由于这个空间是由据有记忆的人产生的,又在时间中向前移动,因而它是一个隧道。关键问题是,如果像这样的事情一直在发生着,为何我们从未察觉?
在将意识经验比作持续且毫不费力的脑外经验时,安蒂·瑞文索提到离体经验的一个惊奇现象。[10]和我一样,瑞文索也援引模拟世界模型来解释,为何你眼下所享有的在场感只是一个内在的、主观类型的在场。这个想法是,意识的内容是我们大脑中模拟的世界的内容,而在这儿的感觉本身也是一个模拟。我们对于世界的意识经验是系统性地外在化的,因为大脑持续创造出一个“我存在于一个外在于我的大脑的世界中”的经验。如今我们所知的关于人类大脑的一切都表明,身处大脑之外,且不在隧道之中的经验,是由深藏在大脑深处的神经系统所引发的。当然,确实有外部世界存在,知识和行动也确实将我们在因果意义上与它关联在一起——但认知、行动,以及与之关联的意识经验,都仅仅是内在的事情。
任何有说服力的意识理论都要解释,为何这在我们看来并不如此。由此,让我们踏上自我隧道的导览之路,去检视在哲学和神经科学上兼具说服力的意识理论的诸多问题中最重要的那几个。在本书中,我们将详细讨论六个:单一世界问题,即意识的统一性;现在问题,即此刻的显像;实在问题,即为何你生来就是一个素朴实在论者;难以言表问题,即那些我们将永远无法谈论的东西;演化问题,即意识有什么好处的问题;最后,谁问题,即是关于拥有意识经验的实体是什么的问题。我们将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并以最困难的问题结束。在这之后,我们的基础工作也就算是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