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9 进入本书情境,开启学习之旅

一切准备就绪,接下来就和孩子一起开启愉快的学习之旅吧!期待本书能为孩子的思维插上腾飞的翅膀。

人物介绍

【妈妈】

职业:思维训练讲师。

性格: 温和、有耐心、做事认真。

特点: 为了帮助儿子祺祺提高思维能力,快乐学习、成长,乐于接触、了解各种思维工具,并善于潜移默化地影响儿子。

【祺祺】

年龄:9.5岁。

性格:偏内向。

特点:不太爱动脑筋,但是非常爱妈妈,听妈妈的话。

【硕硕】

身份:祺祺的同学。

年龄:10岁。

特点:和祺祺脾气相投,关系很好,经常在一起玩。

【果果】

身份:祺祺的邻居。

年龄:11岁。

特点:活泼好动、爱思考、学习积极主动。

前情提要

祺祺学过八大思维图示,遇到问题,他会主动使用思维图示去解决。

比如,发现好朋友心情不佳时,使用复流程图分析一下原因;老师让写植物、写动物时,先使用“非常5+1”法认真观察,再写到气泡图里;老师让思考课文结构时,使用括号图辅助梳理……随着对八大思维图示的熟练使用,祺祺对思维训练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随着年级递升,学习难度在逐渐加大,对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训练并提高归纳总结能力非常重要,原有的思维图示已经渐渐无法满足祺祺的成长需求了。而且,妈妈明显地感觉到,经过训练,祺祺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没有问题,但在归纳语文课文的段落大意时总抓不住重点,写作时也不懂得如何对素材进行整理,学习方法亟待优化。妈妈暗想,是时候让祺祺学习思维导图了。

情景导入

场景一

春暖花开的季节,每个人的身体里都藏着一股想要冲出来的活力。

周末,祺祺和妈妈在小花园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回家路上,妈妈问:“儿子,前段时间你抱怨过,说每次老师让归纳、总结课文时,你都觉得很难,不知道如何思考,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吗?”

听到妈妈这么问,祺祺立刻愁云满面,说:“妈妈,老师教了方法,我好像学会了,但归纳、总结得不如其他同学好。”

“老师教的方法是什么?”

“老师说,可以从课文中找词语,可以自己归纳、总结词语,也可以直接引用课文中人物的话。”

听到这里,妈妈明白了,祺祺知道方法,但是具体怎么做,他并不清楚。于是,妈妈安慰祺祺说:“确实有些难,要一下子学好很不容易。妈妈有一个叫思维导图的秘密武器,可以帮你提高归纳、总结能力,提高听课效率,解决写作难题,还有很多强大的功能,等你学了就知道了,你想不想学?”

祺祺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兴奋,好奇地问:“真的吗?您说的这个思维导图和您之前教我的美式思维导图不一样吧?但是名字里都有‘思维导图’4个字,它们有什么关系吗?”

“你能敏锐地发现两者之间的联系,非常好。还记得比较两个事物时应该使用什么思维图示吗?”

“当然记得啦,使用双气泡图。”

“很好,妈妈就用双气泡图为你介绍两者之间的联系。”妈妈点点头,迅速从手机里调出一张双气泡图。

“你看看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妈妈说,“主要看不同点。两者最大的区别是美式思维导图主要用于训练使用者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思考问题,而思维导图主要用于思维整理和思维激发。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到了适合学习思维导图的阶段啦。”

“我可以学了?那我想学!妈妈,您教教我!”

“没问题啊,这学期,妈妈就开始教你,你要做好坚持学习和训练的准备哦。”

“嗯,我会坚持的!”

场景二

一天,妈妈拿了一张图问祺祺:“你觉得这张图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祺祺好奇地端详着图,过了一会儿,说:“图上画的都是卡通图像,中间的9个月亮是什么意思?周围的图和中间的图有什么关系呢?”

“哈哈,疑问真不少!这张图就是我说过的思维导图。你可别小瞧这张图,它的作用大着呢。”妈妈故弄玄虚道。

“妈妈,您快说。”祺祺催促道。

“它啊,能通过激发思维,无限提高你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让你想出很多好主意和新奇的点子;它还能像整理专家一样,帮你梳理脑海里的数学、语文、英语等知识,对这些知识进行分类整理,需要什么就调取什么,助你学习得更轻松。”

“好神奇啊,我都不敢想象!”祺祺瞪大了双眼。

“是啊,一个很神奇的工具。”妈妈停顿了一下,说,“它的提出者是一个叫东尼·博赞的英国人。东尼·博赞先生上大学时,发现自己需要记忆大量的知识,而他越认真、努力地去记笔记,学习效果越差,对此,他很苦恼。你说,换成你面对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我会向老师或学习好的同学请教学习方法,我还会更加认真地学习,比如,课间不休息了,晚上也不看电视了……”

妈妈满意地看着祺祺,说:“不错,能从多个角度入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过,祺祺,你和这个世界上的绝大部分人一样,只是一个勤奋且努力的人。”妈妈话锋一转,继续说,“伟大的人的做法和我们不太一样,东尼·博赞先生学习了心理学、大脑神经生理学、语义学、神经语言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且阅读了很多伟大思想家的笔记,发现取得非凡成就的人的笔记大多有一个共同特点——既有图,又有文字。此外,东尼·博赞先生还研究了人类的大脑,发现大脑神经元和大树的结构非常相似……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几年不懈地努力,思维导图被提出和推广。”

看着祺祺崇拜的眼神,妈妈继续说:“针对东尼·博赞先生在思维训练方面的杰出贡献,你知道报刊是怎么评价的吗?”

“快说,快说!”祺祺催促道。

“《泰晤士报》评价说,东尼·博赞让人类重新认识了大脑,如同斯蒂芬·威廉·霍金让人类重新认识了宇宙。”妈妈顿了一下,继续说,“我们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美国神经生理学家罗杰·斯佩里指出,大脑左右两边的智力功能不同,左脑掌控逻辑、语言、数学、文字、推理、分析等,是理性脑;右脑掌控图画、音乐、韵律、情感、想象、创造等,是感性脑。”

妈妈用手指了指她最初拿出的那张满是卡通图像的思维导图,说:“你再仔细观察一下这张思维导图,看看图中内容是使用左脑处理的,还是使用右脑处理的?”

祺祺认真地观察并思考后,不是很肯定地说:“我感觉无法完全归功于左脑或右脑,画出3个并列关系的分支,依托的是左脑掌控的分析;画出分支上的图,依托的则是右脑掌控的想象。”

“说得没错!”妈妈很惊喜,“绘制思维导图,需要同时使用左脑和右脑来处理信息。因此,思维导图是一个非常好的训练思维的工具!”

家长外挂

大脑的思考过程

大脑很神奇,有5个主要功能:接收、保持、分析、输出和控制。

接收,指接收所有感觉器官感觉到的外界的信息。

保持,指保持记忆。大脑有记忆能力和回忆能力,即存储信息的能力和调取被存储信息的能力。

分析,指对信息进行研究和处理。

输出,指任何形式的联系或者创造。

控制,指对身体和精神功能的整体调控。

大脑的接收、保持和分析,都是为了更好地输出信息、进行控制。

大脑的完整倾向

大脑有完整倾向。比如,我们画一个圆,若有一部分没画完,大概率会有强烈的冲动把其补充完整。又如,我们读“思维导( ),是大脑的瑞士军刀”这句话时,会不自觉地将“图”字加上,使整个句子更加完整。

这种寻求完整的大脑倾向被称为“Gestalt(格式塔)”,指使用词汇和意象填补缺失,以满足大脑追求完整的需求。思维导图的结构与这种寻求完整的大脑倾向完美契合,它允许我们生成无限的联想序列,并帮助我们全面探索我们所关心的任何主题。绘制思维导图,有助于满足大脑对信息整合和完整的需求,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的概念、关系。

思维导图的原理

思维导图是高效的视觉化思维工具,可以将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具体化。发散思维过程是大脑进行思考并产生想法的过程,收敛思维过程是大脑进行归纳、总结的过程,大脑会通过捕捉和表达信息,对内部的思考过程进行外部呈现。本质上,绘制思维导图是在模仿和重复发散思维过程和收敛思维过程,这会反过来提高大脑的思考能力,让大脑更有力量。

绘制思维导图,可以使用图文结合的技巧,将各分支的关系有层次、有重点地表现出来,在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要素之间建立记忆链接,利用记忆、阅读、思维规律,找到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的平衡,从而开发大脑的无限潜能。

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的区别

思维导图和概念图是不同的视觉化思维工具。

历史渊源方面,思维导图是由英国的东尼·博赞提出的一种笔记方法,概念图则是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Joseph D. Novak)提出的一种教学技巧,依托的是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知识表征方面,思维导图呈现的是思维过程,用于帮助使用者进行思维整理和思维激发,概念图则是创造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用于帮助使用者加强对整个知识架构的了解和掌握。

创作方法方面,思维导图是从一个主要概念入手进行思考,并对思考过程进行视觉化呈现,概念图是先罗列所有概念,再建立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

使用领域方面,思维导图可以训练使用者归纳、总结、抓取关键点等方面的能力,概念图的使用则是为了优化教学效果,最初是作为评价工具使用的,后来得到推广,成为教和学的技巧工具。对孩子来说,以概念图为学习工具,有助于他们更清晰地了解并掌握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

总体来说,这两个工具可以从不同方面入手提升使用者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是非常好的学习工具。

考考你

1.在提出思维导图之前,东尼·博赞先生做过哪些方面的努力?

A.研究人类的大脑

B.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

C.阅读伟大思想家的笔记

D.对自己的设想进行实践

2.思维导图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A.整理学科知识

B.记忆知识点

C.制订学习计划

D.辅助策划活动

E.其他

3.国内被称为“思维导图”的工具,包括以下哪一项或哪几项?

A.思维导图

B.概念图

C.鱼骨图

D.美式思维导图

4.简述思维导图和美式思维导图的异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习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有哪些常见误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测:看看你的思维是如何工作的

1.请分别对以下词语进行联想,并思考联想到的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

2.快速浏览以下词语,看看能记住多少个。

①沙发

②铅笔

③餐桌

④卷笔刀

⑤餐椅

⑥碗

⑦盘子

⑧书架

⑨空调

⑩电视

(11)裁纸刀

(12)叉子

(13)饮水机

(14)洗衣机

(15)微波炉

(16)筷子

遮住以上内容后尝试默写一遍。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第二题中的词语进行分类(尝试使用多种分类方法)。

4.请用一句话,归纳、总结以下段落内容。

我们知道,思维导图的最大作用是思维整理和思维激发。思维整理,可以帮助孩子快速梳理课本中的知识点,提升学习成绩;思维激发,可以帮助孩子产生更多有创意的想法。在我身边,思维导图帮助孩子大幅度提升学习成绩的案例不胜枚举,成年人受益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