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生思维导图:受益一生的学习力训练
- 沈红亮
- 1801字
- 2025-03-28 12:59:11
Q5 学习思维导图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在学习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有一些误区很常见,举例如下。
误区一:不会画画,学不了思维导图
大家见过不会画画的学龄前孩子吗?应该没有,因为没有人天生不会画画。那么,为什么长大后我们就不会画画了呢?
主要原因大概率是我们觉得自己画得不够好,羞于画,这种心理导致了恶性循环的出现。
在正式学习思维导图前,我希望大家明确一点,即学习思维导图的过程是思维训练的过程,不是提高绘画能力的过程。在思维导图中,绘制的图像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我们对关键词进行理解和记忆,画得精美只是锦上添花。
如果大家非常关注自己的绘画水平,可以通过练习对其进行快速提升。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需要添加图标时,可以使用“关键词+‘简笔画’”的组合在网上搜索图标,进行临摹。如果大家想将思维导图绘制得更加精美,可以专门学习简笔画。
综上所述,会画画并不是学习思维导图的必要条件,是否着力提高绘画水平,全凭个人意愿。
误区二:画得乱的思维导图没有价值
在这里,需要告诉大家一个真相:我们在朋友圈里、出版物中看到的那些特别精美的手绘思维导图,很少是一次画成的。正常情况下,我们会一边思考,一边绘制思维导图,思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样逐步绘制出来的思维导图,不乱的很少。
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呈现着我们的思路梳理过程,帮助我们的思路从无序到有序,从不清晰到清晰。假如我们的绘制目的是梳理思路,那么思维导图画得有点乱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思路清晰了,绘制思维导图的工作即可结束。假如我们的绘制目的是交作业、参加比赛,或者是为了便于自己以后复习而绘制学科总结、读书笔记等,那么我们需要以有点乱的思维导图为底稿,从构图、逻辑梳理、关键词提取、线条颜色选择、图标添加等方面着手,进行整理并二次绘制,将其完善为精美的思维导图。
由此可见,有点乱的思维导图和精美的思维导图都非常有价值,区别在于绘制目的不同。
误区三:绘制思维导图时爱用句子,而非词语
在网络上搜索“思维导图”,能搜出很多使用软件绘制的思维导图,其线条上写的大多是长长的句子。我们暂且不去评价这样的思维导图的质量高低,只来说说我们学习绘制思维导图时需要如何做。
正常情况下,我们应尽量使用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这样做有3个好处,一是消除歧义,二是开启思维活口,三是减轻记忆负担。
以“我正在看沈红亮老师直播并和粉丝互动”这句话为例。这句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有人解读为“我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看沈红亮老师直播,第二件事是和粉丝互动”,也有人解读为“我做了一件事,就是看沈红亮老师直播,而沈红亮老师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直播,另一件事是和粉丝互动”,两者解读不同,说明这个句子是有歧义的。若将这个句子绘制成思维导图来表达,就不会出现歧义了,因为一种绘制方法只对应一种意思。

大家认为,是使用一句话表达便于发散思维,还是使用一个词或一个字表达便于发散思维?毫无疑问,是使用一个词或一个字。因此,绘制思维导图时,我们要牢牢把握一线一词或一线一字的原则。
使用一个词或一个字表达还有一个好处,即记忆时只记忆关键词,可以减轻记忆负担。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遇到不可拆分的书名或者专业术语时,可以直接使用,不用考虑字数的多少。反复提及同一内容时,则可以根据绘制目的和对内容的熟悉程度来灵活处理。
误区四:思维导图是万能的
有些人认为思维导图是万能的,大有掌握了这个工具的使用方法,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感觉;有些家长希望孩子今天学了思维导图,明天成绩就如坐火箭般提升……这些想法大多是受市场上过度宣传的影响产生的。
其实,思维导图只是一个工具,一个有助于提升学习、工作和生活效率的工具。既然是工具,肯定有擅长及不擅长的领域,有优势及劣势。比如,要画一个圆,最好使用圆规;要画一条直线,最好使用直尺;要画既有圆又有直线的复杂图像,最好配合着使用圆规和直尺。很多时候,思维导图和别的工具配合着使用,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知道,思维导图的最大作用是思维整理和思维激发。思维整理,可以帮助孩子快速梳理课本中的知识点,提升学习成绩;思维激发,可以帮助孩子产生更多有创意的想法。在我身边,思维导图帮助孩子大幅度提升学习成绩的案例不胜枚举,成年人受益的案例也比比皆是。思维导图就像一把斧子,掌握它的使用技巧后,能工巧匠可以用它雕刻精美的图案,农夫则可以用它高效劈柴。
因此,思维导图是有用的,但并不是万能的,不同的人使用它,会创造完全不同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