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英才推荐 推明就暗

12岁的柏寒在经历了一天三盘高强度对局后,身心俱疲。

当张栩的感慨引发在场棋手共鸣时,这位少年棋手瞬间成为全场焦点。

二十余位职业棋手将他团团围住,有人为先前质疑致歉,有人表达钦佩之情。

面对前辈们的热情,柏寒不断鞠躬回礼,笑容几乎凝固在稚嫩的脸庞上。

多亏藤泽一就及时解围,柏寒才得以脱身。

他欣然接受了张栩的邀请,答应抽空参加林海峰九段的研究会,同时也应允了张豊猷参加今研研究会的邀约。

返程途中,尽管身体透支,少年眼中却闪烁着满足的光芒。

他知道,今天的经历不仅是对棋艺的肯定,更是围棋之路上一次珍贵的成长契机。

……

如果说跳级进入院生B组让柏寒触摸到了职业棋手的门槛,那么受邀参加研究会则如同这扇大门微微开启,让他得以窥见职业围棋世界的精彩图景。

少年渴望有朝一日能彻底推开这扇门,让自己成为这片风景中最耀眼的一抹。

与张栩名人的对弈是柏寒来到这个时代后的首场正式败局。当星艺为他复盘时,他才惊觉自己竟犯了如此多的失误。

在星艺的冷言刺激下,柏寒以加倍的热情投入训练,不仅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布置的死活题和官子练习,还主动要求增加训练强度。

四月的最后一周,柏寒以六战全胜的佳绩夺得B组第一,成功晋级A组,一力辽紧随其后位列第二。

此时的A组中,安达利昌稳居榜首,沼錧排名第六,而庄惟杰在与冈田量的保级生死战中遗憾落败,黯然降级。本木克弥则惊险地保住了A组席位。

三位少年相互激励的良性竞争不仅点燃了彼此的热情,更带动了整个道场的学棋氛围。

在柏寒的倡议下,每晚的三人循环对局升级为柏寒的“两面打“。

对局结束后,柏寒会结合星艺的复盘要点进行详细讲解,使两位同伴受益匪浅。

即便如此,本木克弥在与柏寒的对弈中仍难求一胜,沼錧的胜率也仅维持在30%左右。

分心棋战、道场和棋院事务的藤泽一就对柏寒的生活照顾有加。少年身心愉悦,不用分心学业的他,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围棋中。

“都是托老师的福啊!”

柏寒暗下决心:一定要实现自己的目标,用棋盘上的胜利来回报恩师。

看着弟子日益精进,藤泽一就逐渐减少了对柏寒训练的干预,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其他事务中。

……

5月2日,星期五,日本棋院东京本院。

三楼的会议室内气氛凝重,棋院特别会议正在进行。今天的议题是“英才特别推荐计划”。

理事长冈部弘端坐中央,两侧分别坐着副理事长工藤纪夫和大竹英雄,其余常务理事依次列席,藤泽一就亦在其中。

后排则坐着负责记录的麻美彩衣,院生导师金川正明和菊地义雄也赫然在列,以备咨询。

冈部弘凝视着手中的茶杯,缓缓开口:

“自2006年担任理事长以来,我对棋院的贡献微薄,改革推进缓慢。尤其是棋院的三大顽疾——除了围棋爱好者数量略有增长外,财政拮据和世界棋战成绩低迷的状况依旧未见改观。这样的局面,实在令我汗颜。”

他轻啜一口茶,继续道:“我的任期即将结束,相信会有更优秀的人选接过这副重担。但在卸任之前,我仍想为日本围棋做点实事——就是今天的议题,‘英才特别推荐计划’。”

他环视众人,会议室一片寂静,只有麻美彩衣的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

“这是张栩名人的提议。”冈部弘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他深感现行入段制度过于严苛,许多天才少年因无法突破考试门槛而被迫放弃围棋。这不仅阻碍了围棋人才的培养,更不利于围棋的普及与发展。因此,他建议设立‘特别推荐制度’,让具备非凡天赋的少年无需通过常规考试,也能获得职业棋手资格。”

他放下茶杯,目光扫过在座众人:“我本人赞同这一构想,但最终决策仍需诸位共同商议。请各位以围棋的未来为重,畅所欲言。”

会议室内鸦雀无声,无人主动发言。

冈部弘微微皱眉,目光转向工藤纪夫:“工藤副理事长,您的意见是?”

工藤纪夫轻咳一声,缓缓道:“理事长的热忱令人敬佩,张栩名人的提议也确有其价值。只是……”

他顿了顿,瞥了一眼大竹英雄,“计划本身尚需更细致的规则设计,贸然推行恐怕不妥。”

冈部弘不动声色,转而看向大竹英雄:“那么,大竹副理事长呢?”

大竹英雄眉毛一挑,毫不客气地开口:“我反对!这违背了日本围棋的传统。什么叫‘特别英才’?谁来界定?难道每次都要请工藤副理事长这把‘九段的尺子’去衡量?”

他环视众人,语气愈发犀利:“更何况,推荐人资格如何认定?万一推荐的‘天才’最终表现平庸,岂不是让棋院颜面扫地?这个计划毫无可行性,我坚决反对!”

他的发言让会议室再度陷入沉默,众人神色各异,无人接话。

冈部弘沉默片刻,继续点名:“神田常务理事,您的看法?”

神田英九段简短回应:“我认为可以试行。”

“信田理事呢?”

信田成仁六段摇头:“计划虽好,但实施难度太大,容易引发争议,建议暂缓。”

又一张反对票。

冈部弘面色微沉,目光转向后藤俊午九段。

不等他点名,满脸络腮胡的后藤俊午主动开口:“这是个大胆但不完善的计划。”

他顿了顿,“但正因如此,才值得尝试!我赞成。”

冈部弘嘴角微抽,这大喘气的发言方式真是让人无奈。

至此,五名理事已发表意见——两票赞成,三票反对。尚未表态的仅剩小松藤夫、宫川史彦和藤泽一就。

冈部弘的提案,能否获得多数支持?

“我完全支持英才特别推荐计划。”

一个主动的声音响起,众人纷纷侧目。

藤泽一就缓缓起身。

这个计划本就源自他的构想。在与张栩深入交流后,由张栩向冈部弘正式提出。

不可否认,藤泽一就确实存有私心: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柏寒的实力,但职业考试从来不只是棋力的较量。

多少天才少年曾折戟在职业考试的门前?棋力、状态、心态,甚至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改变结局。

藤泽一就绝不愿看到自己最得意的弟子在最后关头功亏一篑。

会议室内,12人列席。除去记录员麻美彩衣和两位院生导师,真正拥有表决权的只有9人。

神田英和后藤俊午的赞成票在意料之中,但大竹英雄对其他理事的影响力却超出了藤泽的预计。

“理事长,请允许我说明几点。”

在得到冈部弘同意后,藤泽的沉稳有力。

“大竹副理事长的顾虑合情合理,但并非无法解决。“

大竹英雄冷哼一声,抱臂靠在椅背上。

“首先,关于'打破传统'的担忧。“

藤泽一就微微前倾,“日本棋院历史上每一次重大变革——从贴目规则的调整到取消大手合制度,从接纳吴清源先生到如今众多外籍棋手的活跃,哪一次不是打破了固有传统?“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座众人:“2000年以来,为日本夺得世界冠军的赵治勋、王铭琬、张栩三位,都是'打破传统'的受益者。有时候,变革恰恰是重振辉煌的开端。“

大竹的表情略微松动,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再说'英才标准',这里有几个有趣的例子。“

藤泽一就继续道,“中国的常昊、古力,韩国的曹薰铉、李昌镐,这些世界冠军都在12岁前入段。”

“再看我们,大竹前辈、工藤前辈是15岁入段,平成四天王基本都是14岁入段。赵治勋前辈11岁入段,林海峰前辈12岁入段,井山裕太13岁入段。如果这些天才被迫在院生制度下多耗费三五年,他们还能达到今日的高度吗?“

他看向大竹英雄:“所以我认为,将推荐年龄限定在14岁以下,既保证了选拔的严谨性,又给了天才棋手最宝贵的成长时间。“

大竹英雄沉吟片刻,终于开口:“但义务教育是国家政策,院生不可能完全放弃学业。“

“这正是计划的关键。“藤泽立即回应,“我们不需要改变国策。成为职业棋手后,他们只需完成义务教育即可。棋院甚至可以与学校协商,为特别英才制定弹性学习方案。“

会议室的氛围明显缓和,终于看到正面反应,藤泽一就深受鼓舞。

“对于英才特别推荐的名单,我建议在院生中选择,由院生导师负责。”听到和自己相关的内容,金川正明和菊地义雄不自觉地挺直了腰背。

“导师们对院生最有话语权,没有院生导师的同意,不得列入名单中。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也尽量避免遗珠之憾。推荐的频次可以一年或者两年一次,毕竟天才难得一见。”

“推荐人我建议由3-4位七大头衔持有者担任。他们作为日本棋坛的代表,由他们审核通过的人选应该是最无可挑剔的,这也是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至于入段后表现不佳,我认为完全不用担心棋院脸面的问题。我的父亲秀行先生一直强调要强烈地努力,如果自身不努力,再厉害的天才也终究会变成蠢材和废物。”

“这些是我的浅见,供诸君商酌。”

藤泽一就坐下喝着温热的茶水,看到众人若有所思的表情,心下大定。

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大竹英雄仿佛被藤泽一就的话点醒,清了清嗓子,语气缓和了许多:“藤泽君的想法很好,费心了。看来之前是我多虑了。如果按照藤泽君的意见,这个英才特别推荐计划确实具有可操作性。”

冈部弘看到藤泽一就的发言帮他扭转了局势,心情大好。

他环视了一圈会议室,问道:“那么,诸君对于英才特别推荐计划,还有反对的意见吗?”

见众人没有表示,冈部弘理事长微笑着点头,语气轻快地说道:“请做好记录,日本棋院正式通过英才特别推荐计划。感谢诸君的支持,我相信这个计划将会对围棋界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议题的顺利通过让冈部弘的心情明显好转。他转向金川正明,问道:“金川君,我们的院生中,有符合英才特别推荐条件的人选吗?”

金川略作沉吟,随即回答道:“理事长,有的。”

“哦?是谁?”冈部弘饶有兴趣地追问。

“柏寒。”

这个名字一出,会议室内的气氛顿时变得微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