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文宣堂

第二日一早,禾知夏送的两个丫鬟就到了。

一个叫乐容,一个叫桂香。

祁逢让她们打扫一下院子外头。

槐序同茯苓得了吩咐,跟着一起来了。

这两个丫鬟一见到祁逢,扑通一声跪下。

茯苓年纪小点,直接哭了。

祁逢和霜见一人拉一个,可算是拉起来了。

祁逢无奈地道:“哭哭啼啼的,成什么样子。”

好容易将茯苓哄住了,祁逢将她打发去端点吃食,又让霜见去煎药,只留下槐序在身边。

槐序是她最聪明的丫鬟。

茯苓和霜见两个太跳脱,做事情比槐序少点冷静和细心。

祁逢告诉槐序,让她将知道的这几年来盛京城发生的事都说给她。

槐序应下,仔细回想着,一件接一件地说。

外头的乐容听见了,默默低下了头。

祁逢认真听着槐序的话。

她昨日也让祁礼和她说了很多。

只是,祁礼说的大多是世家新贵,祁逢也想听听宅事。

槐序讲的,就正合她意。

槐序讲到一半的时候,已经口干舌燥。

祁逢让她喝杯茶歇歇。

恰巧祁独玉同祁礼下朝了,正叫她过去。

祁逢去厨房端了药,直接去了祁老夫人住的佩玉堂。

祁老夫人醒了。

祁独玉连官服都没换下,就过来了佩玉堂。

一番关心后,祁独玉将泉阳的话都告知了老夫人。

连带着祁逢回京给她煎药的事,却隐瞒了那句凤命。

“你的意思,大姑娘是贵命?”

祁老夫人有些错愕。

祁独玉点头。

饶是他不信鬼神,经历这么一件事,他也只能信。

祁老夫人精明的眸子闪了闪。

她思考一番后,声音淡淡:

“既然接回来了,就好好养着吧。”

祁独玉应下。

此刻,凌翠说道:“大姑娘到了。”

祁逢端着药来了。

她将药递给凌翠,规规矩矩地行礼,唤了声祖母。

祁老夫人经过祁独玉一番话,又瞧见祁逢这副乖巧模样。

心里终究软了几分,便好好地应了。

照样是祁独玉喂药。

等喂完药后,祁老夫人状似无意地问祁逢:

“大姑娘,这药还要喝多久?”

祁逢从善如流答道:

“祖母,需喝七七四十九天。除去这两日,还余四十七日。”

同祁独玉口中那道长说的一样。

祁老夫人信了个七七八八,摆了摆手:

“你们先下去吧。”

祁独玉便带着祁逢离开。

待从房中出来后,祁逢对祁独玉说:

“父亲,我有些事想同您说。”

祁独玉有些惊讶,让祁逢跟着他到书房去。

祁独玉的书房却依旧是那副简朴的样子,没有什么改变。

祁逢径直开口:

“父亲,您打算让我进文宣堂吗?”

文宣堂是先帝特意设的女子官学,里头的教书先生都是宫里选来的。

盛京有名的世家小姐大都在文宣堂念书。

文宣堂每年都有校考。

先帝改制,特意将书、礼、算和射、御、乐分开成两门,意思是会分出两个榜首。

因此常常是文官家小姐得前一门榜首,后一门则多是武将家小姐。

毕竟射御乐中,两样都是力气活。

校考过后,国子监榜首同文宣堂榜首会一同受到皇帝嘉奖。

祁逢刚刚回京,祁独玉想为了她好,必然会送她进文宣堂。

想必祁独玉也不指望她拿个榜首,只希望她去学些礼仪。

祁逢直接说道:

“我不愿意去。”

祁独玉愣了愣,正打算同祁逢解释。

祁逢接着道:

“女儿刚刚回京,许多功课怕是跟不上文宣堂。”

“而且,文宣堂里的小姐同我都不熟络,女儿实在不擅长同她们打交道。日后在文宣堂学习,恐怕是忧心比念书多。”

“若是不小心冲撞了哪家小姐,给祁家带来麻烦,逢儿可就羞愧得无地自容了。”

祁逢说得明白。

祁独玉何尝没有想到这层,可是他下了决心。

就连禾知夏之前劝说他都没同意,现在却由祁逢说了出来。

他倒是真的犹豫了。

“你的意思是,找先生来府上教书?”

祁独玉沉思片刻,问道。

“正是。”

祁独玉想了想,依了祁逢:

“那就按你想的办吧。”

祁逢笑笑接着道:

“不过,我要参加文宣堂的校考。”

祁独玉皱眉:

“你连文宣堂都不去,怎么能参加校考?”

“我不去文宣堂,并不代表我不念书。父亲到时,只管报名便是。”

祁逢声音平静,眼神却执拗。

祁独玉想着,报名了也好,挫挫这丫头的锐气,便同意了。

末了,还不忘提醒一句祁逢:

“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了。”

祁逢从容一笑:“知道了。”

......

等祁逢回了鸣秋苑,看见几个仆人正搬着个木箱往里抬。

祁礼在院子里悠闲地喝茶。

“哥哥,这是作甚?”祁逢不解道。

祁礼答道:

“这几年攒下的银票,两年做官剩下的俸禄同赏赐,都在这了。”

她要发财了?

祁逢打开一看,最上面铺了厚厚一层银票,往下全是金银珠宝。

祁逢奇道:

“你的赏赐有这么多?”

祁礼淡淡地回:

“这些年从老头身上坑了不少。”

得亏禾知夏那两个丫鬟应当是送消息去了。

不然听见祁礼这番话,回头禾知夏就能在祁独玉面前戳他脊梁骨。

祁逢没有推辞,她刚回盛京,用到银子的地方很多。

这些东西,够她花一段时间。

祁礼问道:“你和他说了不去文宣堂?”

祁逢惊讶:“你怎么知道?”

“与其应付那帮官家小姐,不如用这两个月准备校考。”

青年忽而一笑:

“等榜首拿下来,妹妹可就算是在盛京立足了脚。”

还真是一个娘胎里出来的。

祁礼说的,句句都是她心中所想。

“那哥哥以为,我的胜算有多大?”祁逢问道。

“对你来说,探囊取物罢了。”

语气倒是很笃定。

祁逢不置可否:

“哥哥,我九年不在盛京了。”

“你在乡庄,哪一天没念过书?”

祁礼这几年去不了找她,但还是安插了些人手看着的。

贺鸣秋在乡庄待了三年,或许知道自己命不久矣。

在那三年里她拼命地将自己所知一股脑告诉祁逢,有药方,有计谋。

还有她在盛京念的书。

贺鸣秋当年参加校考,那个时候文宣堂还没有将两门功课分开,只出一个榜首,就是贺鸣秋。

也就意味着,贺鸣秋六艺,都是上乘。

她凭着自己的记忆,将自己读过的书都默出来。

这么些年来,祁逢几乎倒背如流。

或许有些残缺,但对于应付校考,应当是够用的了。

祁逢很遗憾没有看过贺鸣秋骑马。

听说她的御马之术也很精湛。

只不过在乡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祁逢没有接触过马,自然对马术一窍不通。

故而祁逢对先帝将两门功课分开一举,倒是生出点感激来。

剩下两月,祁逢打算看看文宣堂的考核风格。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祁礼想到些什么,说道:

“乡庄那边,祁独玉安顿好了去往别处,待乡庄重新建好了再搬回去。”

祁逢不太关心这些,没应话。

她不打算将平安是乡庄村民的孩子的事实说出来。

平安跟着文罗,比跟着他那个爹会幸福得多。

“不过,那庄子里面原有两个人么?”

“似乎有人逃了出来,在下山的路上发现了脚印。”

“不过后来就没了踪迹,估计是被野兽吃了。”

祁逢猝然抬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