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政府盯上了中南部非洲殖民地的收益,准备在那里投资,奥托其实也是乐于看到的,毕竟这有助于加强本土和殖民地的联系,增强殖民地的向心力。
但具体的条件肯定要好好地商量一下,起码要让王室财团能够早一点收回在殖民地的巨大投入。
尤其是今年的这一波移民圈地运动,王室财团可以说是费尽心思筹集资金,调动物资,连集团的发展都受到了影响。
王室财团的这一次行动,把大量的欧洲难民都被奥托迁移到了中南部非洲。
在欧洲人眼里面,非洲是蛮荒之地,充满了疫病和吃人的土著,奥托招收到的大多都是一无所有的难民。
正因为他们已经一无所有,留下来只能饿死,倒不如跟着去非洲博一个看不见的未来。
那些稍微有一点本钱的难民,基本上都跑去了新大陆,对此奥托也没有太多的办法,只能想尽量招募难民中拥有技术的人才来希腊工作,让他们多一个选择。
毕竟前往美国的船票,对这些难民来说,可能即便是花掉全家的积蓄都不一定够买下一张。
一不小心遇到风浪或者海盗就会葬身大海,甚至可能会被骗,成为契奴每日在棉花田里工作。
这些年奥托可没少在欧洲宣扬美国的黑材料,他在各地投资的报社都有报道欧洲的移民前往美国被骗成为种植园主契奴的事情。
倒不如留在欧洲去希腊碰碰运气,反正希腊对于拥有技术才能的人,都直接承担路费。
这些人中有许多都是打着灾难过去了再返回国内的主意,但总能有一些人留下来,对希腊来说也是好处。
也因为奥托的这番动作,前往美国的难民也减少了不少,对这些人来说或许也是一件好事。
毕竟在这个时候,美国的经济还没有完全恢复,工作机会也少,如果无法找到适合的营生,融入当地的生活,那么只有死路一条。
此时的希腊,迈索尼-斯巴达-科林斯-雅典铁路、雅典--莫洛斯-拉里萨-卡泰里尼、特里卡拉-拉里萨-沃洛斯、卡纳拉基翁-卡兰巴卡-特里卡拉四条主要的线路已经完成。
还有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环铁路线、卡纳拉基翁-阿尔塔-帕莱罗斯-塞尔蒙、雅典-艾托利孔-帕莱罗斯。
这三条铁路线在之前的五年计划中只是完成了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铁路支线,连通国内各城镇,都要继续完成。
只要这些铁路线完成,雅典的铁路网也算是初步成型了,铁路总长度也能够超过一千四百公里,是现在法国的两倍还,普鲁士的六倍,接近英国铁路的一半。
此时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铁路三千一百公里,并且未来英国铁路会进入一个爆发期,在1850年,英国拥有的铁路里程将会很快的飙升至一万两千公里。
历史上那个时候的美国,铁路里程更是会达到一万四千公里,这为日后英美两国的经济腾飞打下了基础。
奥托没有那么宏伟的目标,实际上目前设计的铁路线已经足够希腊使用,甚至有一些超标了。
新的五年计划中的新铁路线,都是相对难以建造的部分,山地众多,看着里程不长,工程量却更大。
和铁路一起动工的还有大量的公路,希腊政府也是打算趁着这一次天灾,劳力便宜的机会,将沿海和内陆的公路网彻底的完成,拉动希腊山区的经济。
在地图上勾勾画画一阵,奥托终于停了下来,若有所思的看着娜塔莎。
这让娜塔莎不自觉的心中一凛,每次奥托露出这样的神色的时候,她总是觉得奥托似乎有着看穿一切的能力。
奥托倒是希望自己真的能够看穿一切,可惜他没有,他有的只是上辈子的记忆结合现在形势进行的推断。
忽然,奥托开口道:“娜塔莎,你觉得埃及和奥斯曼帝国打起来的话,到底谁会赢?”
“哎?为什么突然这么说,难道埃及和奥斯曼帝国就要开战了吗?”娜塔莎吃了一惊,随即问道。
“是啊,即便有人不想,但还会有人让他们打起来的。”奥托说着看向了君士坦丁堡的方向,也就是奥斯曼的首都伊斯坦布尔。
此时奥斯曼帝国苏丹的大萨拉基里奥皇宫,奥斯曼的现任苏丹马哈茂德二世,正在和奥斯曼的大维齐尔费尔·恰克,等待他们的客人。
在未来土耳其的历史书上,这两位是臭名昭著的卖国组合。
法国人占领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希腊独立,北塞尔维亚地区自治,几近独立,埃及独立并且攻占了叙利亚。
俄罗斯人得以将影响力扩充到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获得了保护这两个国家东正教信徒的权利等等。
这些都是在马哈茂德二世统治,费尔·恰克执政时期发生的。
对外战争一败再败,第八次俄土战争惨败,第一次土埃战争惨败,纳瓦里诺海战惨败,希腊独立战争惨败,数不清的不平等条约,将他们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无法翻身。
这个时期的奥斯曼帝国和欧洲各国签订了无数的协议,欧洲几大列强获得了无数的特权。
但实际上这两人和远东帝国的那位老佛爷可不一样,他们一直都在努力扭转这个国家的命运,马哈茂德二世实施的许多改革措施,在后来都被凯末尔借鉴。
马哈茂德二世一登基,便出手干掉了奥斯曼帝国的禁卫军,从而正式掌控大权。
禁卫军曾经是奥斯曼帝国最强大的武器,但到了马哈茂德二世时期,它早已经成为了奥斯曼帝国内部最可怕的顽固守旧派。
禁卫军的掌控者反对一切改变,他们掌控着国内最强的军队,甚至为了反对改革,还杀死了前任苏丹,马哈茂德二世的父亲,
不消灭他们,就无法改变这个国家,只能任由奥斯曼帝国继续快速的滑落。
马哈茂德二世吸取了父亲的教训,提前做好了准备。
在1807年,禁卫军杀气腾腾地向苏丹的宫殿进军,意图重演历次兵变戏码的时候,马迎接他们的是马哈茂德二世秘密训练出来的新式军队。
半个小时之后,这一支曾经让欧洲谈之色变的军队终于彻底的落幕,马哈茂德二世彻底的消灭了禁卫军势力,废除了已经不合时宜的乌理玛制度。
接下来马哈茂德二世开始了对军队的改革,并且聘请了普鲁士的军官,未来名震欧洲的‘老毛奇’担任顾问。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奥斯曼帝国和普鲁士两国相互派遣军校生和军官,奥斯曼帝国的陆军也不断地向普鲁士学习。
之后马哈茂德二世废除了落后的蒂玛制和包税制,颁布了新的法典,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奥斯曼的财政收入,摒弃教权,鼓励工商业发展。
从1824年开始,奥斯曼帝国就已经开始施行义务教育,恢复了很多被关闭的大学,向英、法、普等国派遣留学生。
在第一次土埃战争败给默罕默德·阿里之后,马哈茂德二世快速地重建了奥斯曼海军,并且开始效仿欧洲建立兵工厂,研制新式枪炮。
从以上种种,就可以看出来,马哈茂德二世绝不是一个能力平庸的君主,同时也不是一个思想陈旧的统治者。
面对奥斯曼的危机,他一直在不断的努力想要改变现状,但随着他改革的深入,他遇到的阻力也越来越多。
而且随着民族主义的传播,国内各民族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也让奥斯曼深陷复杂的民族问题之中。
英法俄不断的在各方面侵害奥斯曼帝国的利益,内忧外患应接不暇,无法获得稳定的外部环境,也让马哈茂德二世无法集中精力处理国内的问题,改革举步维艰。
这个时候英国的外交大臣帕麦斯顿,带来的消息更让马哈茂德二世愤怒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