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论析时局,汉中得失

张飞看着起身面南的姜维……

他的大黑脸上露出了姨妈笑。

他从来没有怀疑过以大哥刘备的人格魅力,能不能征服姜维这位自己看重的后生侄儿。

而且。

张飞总有一种模糊的感觉。

似乎这位侄儿对自家大哥有着一种难言的尊崇。

一如当初他,二哥与大哥刘备在涿郡的那场初见,遇见便难别。

“张伯父!”

姜维回转身体,话音同步响起。

“曹操在经历了下辨之败后,其短时间内当难以再集结重兵征伐此地。”

“然。”

“这并不意味着下辨城就可以高枕无忧。”

“一旦汉中发生变故……”

姜维给张飞分析起了局势。

边分析,他边蹲下身子捡起几个石块在张飞面前摆开,构建了简易的曹刘形势布局。

“为了保住汉中这块可以扼住蜀川咽喉的军事要地,曹操势必会再度派遣重兵强行贯通陈仓道,进以挽回汉中的颓势。”

“到了那时,下辨这个侧面战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两位将军请看。”

姜维抬头望了眼张飞和马超,用手在地上勾勒出了四条线。

“这里是我们所在的陈仓道,其余三条线路,则分别是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每条道路的崎岖难易程度不用在下多述,两位将军应该也有所了解。”

“故此。”

姜维自信一笑,一锤定音落音道:“到时两位将军的任务很简单。”

“正面战场的汉中一旦发生变故,或者说……”

姜维揶揄的看了张飞一眼。

“如果那夏侯渊为某所擒杀,曹军战败的消息传来时。”

“你们务必要不惜一切代价,袭扰陈仓道,阻滞曹军快速支援,借此逼迫着曹操改走更崎岖难行的褒斜道,傥骆,子午三道支援汉中。”

“两位将军如能保证这点,汉中大战刘皇叔的胜率,至少增加三成。”

“呵呵,两位将军可别说做不到,等到刘皇叔率领大军抵达阳平关下,其应当会调遣一支军队支援你们。”

张飞眼见姜维这个时候还不忘调侃自己,提及了两人定下的君子之约,他忍不住嘬了嘬牙花子。

娘滴!

自己老岳丈是夏侯渊这个坎,这辈子过不去了是吧?

虽然懊恼于姜维这个贤侄不给自己留点面子。

但,张飞还是从心的把姜维勾勒的地图和他做出的分析,全都暗暗记在了心里。

“对了贤侄,你只说了俺和孟起要做的事情,你呢?”

“我?自然是等人质置换之事结束后,与徐先生一同去阳平关见刘皇叔。”

“伯父,那里才是接下来大战的重心。”

没有人比他姜伯约更清楚,接下来的汉中战事是多么重要。

以及历史上刘备法正等人在夺取汉中之战的过程和战后安排中,究竟犯下了何等致命的错误。

说句不客气的话。

历史上的汉中之战,刘备虽然赢了,但赢的堪称惨烈,几近入不敷出。

首先,刘备在建安二十三年七月抵达阳平关下后,其和军师法正的第一选择并不是如后世人所熟知的那般,翻越米仓山直抵定军山,一场大胜斩了夏侯渊。

而是……

仗着兵多势众,选择了强攻阳平关,与夏侯渊在关前鏖战。

阳平关作为汉中太守张鲁防备关中来敌和益州刘璋的西线汉中大门,用雄关天堑来形容都不为过。

便是曹操第一次走陈仓道攻取汉中的时候,也是在阳平关前碰了个头破血流。

若非山上的野鹿群忽然在两军交战时,大规模的出现惊了张鲁军的士兵,扰乱了军阵,曹操能不能拿下阳平关都两说。

而好巧不巧的。

率重兵而来的刘备,同样是犯了和曹操相同的错误。

不但犯了。

更是从建安二十三年七月开始,硬生生的同关内的夏侯渊对峙鏖战到了建安二十四年春。

期间折损的兵力先不提。

单是耗费的粮草金银数量之多,就快耗尽了他夺取益州后积攒的那些家底。

其次。

鏖战阳平关受挫之后,刘备和法正依旧没有选择翻越米仓山进军这条路。

而是选择了向北用兵,意图翻越走马岭,取广石,试图威胁夏侯渊后方。

这个决定对错与否,先且不论。

但在姜维看来。

刘备和法正就不该派遣牙将陈式前往,执行如此重要的任务。

陈式什么人啊,他有那个实力统兵吗?

定军山大战中,追击一个夏侯尚都能为夏侯渊俘虏。

如果不是黄忠擒获了夏侯尚,进行了俘虏交换,陈式都不一定能回来。

北伐时,陈式又不遵从丞相的命令退军,执意进兵。

结果,他和手下的军队陷入了魏军包围困于山谷,若非杜琼,张嶷二将奉丞相之命引兵接应,后果可想而知。

再看看马鸣阁道上的曹军守将是谁?

张郃!

姜维不否认张郃这位河北四庭柱面对张飞关羽这等猛将,表现是拉胯。

可张儁义再拉胯,那也是五子良将之一啊。

能是陈式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牙将能碰瓷的?

姜维不理解,历史上的刘备和法正怎么会放着随军的赵云,黄忠,魏延这等猛将不用,独取陈式。

难道就因为此人后来生了个疑似写出《三国志》的儿子陈寿?

是以。

蜀军走马鸣阁道,对上驻守广石的张郃的下场,自然可想而知。

陈式拿之不下广石,反被夏侯渊后续派出的徐晃击破,近万士兵自投山谷,多有死者。

如果说以上问题,还不足以致命。

那么。

真正致命的,是蜀军夺取汉中后的战略安排。

甚至,这让姜维不禁怀疑起了作为随军谋佐的法正,其本人统筹全局的能力和水平。

无他。

刘备在战局汉中后,竟然没有在汉中布置重兵,而是是将大部分兵力撤回了蜀川。

世人都说关羽后来的失荆州,是因为他的傲,是因为江东鼠辈的偷袭……

可在姜维看来,实则跟刘备法正战后对汉中的不重视有关。

汉中大胜后,如果刘备选择率大军主力留镇汉中,或佯作攻取陇右之势,曹军的主力是决然不敢轻易调离关中的。

恰恰相反。

曹操可能还要增兵雍凉,来抵抗刚经历了一场大胜,正气势如虹的蜀军。

这等前提下。

等到关羽北伐时,曹军有能力派遣少量兵马支援襄阳就不错了。

面对少量曹军援兵,关羽也不至于抽调荆州后方和南郡的守军。

守军不动,江东想要偷袭成功也没那么容易。

另一方面。

若关羽北伐时局势不利……

身在汉中前沿的刘备君臣,也能及时分兵顺汉江东下支援关羽所在的樊城,从侧后方夹击曹军。

纵然是江东鼠辈来袭,关羽仍能在荆州站稳脚跟。

可惜,刘备没有这样做。

他留下的,只有兵力堪堪过万的汉中太守魏延。

只有内不能压制城中强族,却又立场存疑的刘封和孟达坐镇东三郡。

这也导致汉中这一战略要地虽然被刘备得到了,却是没能发挥出东援荆州关羽,牵制,打击曹军主力的应有作用。

最终。

造成了威震华夏的关云长以一支偏师,独抗曹,孙两大军事集团的绝境。

倘若说。

汉中交锋,是曹刘两大军事集团的全明星之战。

那么。

后来的荆州襄樊之战,则是曹孙两方文谋武将齐登场,联手镇杀,绞杀关羽的无解一战。

关羽的败亡,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为。

面对这等堪称绝杀的屠龙之局……

莫说武圣不行,就算是换成昔年赤壁横江的周郎来了,也遭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