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本书是国家社科重大招标课题“中国食品安全风险共治”的衍生成果,也是从风险视角较为全面地反映我国食源性疾病“从发生到防范”全过程的学术成果。众所周知,食源性疾病是我国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本书在国际比较的基础上,厘清中国食源性疾病的风险特征及其作用机制,确定食源性疾病监测防控的关键点,不仅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防控提供了可依据的理论框架,也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探索了现实路径。本书具有以下三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基于风险视角对食源性疾病的暴发进行评价。国内外大多基于现有监测数据对食源性疾病的暴发进行流行病学方面的评价,却忽略了“食品安全风险—食品—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逻辑联系。因此,从食品安全风险视角对食源性疾病的暴发进行评估,为食源性疾病评价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第二,揭示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风险形成机理。本书以食品供应链体系为研究脉络,综合运用生命科学、食品科学、技术经济学和生物统计学方法,从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等方面剖析食品供应链体系中的食品安全风险,从风险因素、危害方式、风险表现等维度研究食源性疾病暴发风险的形成机理,这一研究结果可能奠定了研究食源性疾病暴发风险形成机理的理论基础。

第三,以体现社会性的独特视角研究食品全程供应链的风险防范。通过食源性疾病暴发风险形成机理分析,融合现代健康理念与公共卫生防范策略,为食源性疾病传播提供风险防范的现实路径,并服务于政府决策。

中国的食源性疾病具有中国特色,本书基于中国实际、体现中国视角,研究成果不仅融合国际范式,更加展现出本土化特质,为我国食源性疾病防范的研究提出了新思路、尝试了新方法、探索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