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社会变迁(1949~2019)
- 李友梅等
- 1680字
- 2025-04-07 18:41:03
导论
李友梅 汪丹[1]
沧桑巨变七十载,中国发展震撼了世界。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中国人用不到两代人的时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中国的飞速发展令世界震撼的,并不仅仅在于其庞大的规模与速度成效,更在于其在很短的时间内浓缩了人类社会变迁的诸多历史进程,且采取的是和平与文明的方式。
中国仅利用世界6%的淡水资源和世界9%的耕地养活着世界1/5的人口,却提供着全球1/3的主要农产品和接近一半的主要工业品。中国从一个极度贫穷、人均收入仅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平均水平1/3的农业国,转变为世界上最大且最具活力的制造业强国、世界最大的商品出口国乃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8年中国人均GDP达到近万美元。从1949年至2019年,中国GDP年均实际增长率高达9.4%,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超高速增长,创造了比过去5000年所有朝代所创造的生产力总和还要多的生产力,[2]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跨越。1981年中国贫困人口占世界贫困人口的比例超过46%,2015年中国贫困人口仅占全球贫困人口的1.3%,2018年末,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仅剩1660万,中国总体上已经消除了世界银行贫困标准下的绝对贫困现象,并正在按照高于世界银行的标准实施着脱贫攻坚战略。[3]中国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发展就像跑马拉松,过程中需要不断根据外部环境与自身情况的变化进行自我调适,并不断增强内生动力,激发持续前进的动能。每个国家都可以根据自身国情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然而世界上却没有哪个国家的国情像中国的国情这样复杂。作为超大型发展中国家,极高的复杂程度是中国的重要特征之一。中国有14个陆上邻国,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是世界上邻国数量最多的国家。众多邻国政治制度不同、发展水平各异,对中国的政策及与中国的关系也不同。中国是世界上受分裂主义威胁相当严重的国家,领土和领海长期受到外部威胁与挑战。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与地缘政治状况,使中国正在经历的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与经济社会转型,一方面与周边国家及地区的社会转型复杂交织、紧密联系,另一方面也受到区域体系与全球治理体系、格局、秩序、规则大变动与大调整的深刻影响。与此同时,中国拥有占世界1/5的人口和56个民族,中国每个省份的人口或地域面积,都相当于甚至超过绝大多数欧洲国家。中国的地域之广、变化之快、差异之大,可谓举世少有。由于在短时间内经历了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从社会文化视角看,农村中国与城市中国并存,现代中国、前现代中国、后现代中国交织,当代中国的城乡差异、区域差异,可以说比欧洲各民族国家之间的差异还要大。但令人惊叹的是,在世界经济社会剧烈变迁和自身经济社会结构深刻转型的同时,中国社会“活而不乱”,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超复杂社会居然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平稳有序运行。变动社会如何保持平稳有序这一人类社会的难题,在中国语境下居然得到神奇的化解。中国的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相映成趣,改革是为了发展,也要服从于稳定,而发展成效被用来检验改革道路的正确与否,社会稳定则为进一步改革发展创造了条件。
世界迫切想知道中国经济社会繁荣稳定发展的奥秘在哪里。“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奋斗目标,成为新中国在曲折与困境中不断修正前进的动力源。70年的中国社会变迁,折射着中国的制度发展,关联着中国人民的生活感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悟、认知、辨识中国社会变迁的过程,有助于我们更贴切地把握中国的发展脉搏,并洞见一个坚持追求中国梦的传统大国如何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在“内忧外患”与风云际会中摸索符合自身国情实际的发展路径并创造出支撑经济飞速发展基本条件的智慧。本书从制度与生活的视角认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社会变迁的路径并进行反思,观察70年中国社会变迁中最本质的变化,梳理70年中国社会变迁中最棘手的社会问题,总结70年中国发展如何兼顾社会稳定与创新活力的有益经验,提炼中国经济社会与人民生活历史性跨越的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