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臣此生绝不辜负皇恩!(求追读)
- 刘辩:从把袁家满门抄斩开始
- 五花肉肉肉肉肉
- 2026字
- 2025-04-21 16:00:04
其实郏县的地理位置并不算好,丝绸锦缎这种原材料,最好的地方肯定还得是江南。
但是不重要。
后面再换地方就好。
何况刘辩更多的,是为天下人打个样。
杨安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富商,没有名望,没有学识。
甚至只是一个商人。
连捐田也只是捐了500亩而已。
然而这样的人,皇帝还是给了他一个皇商主事的职位。
连最卑贱的商人,捐了那么点东西,都能飞黄腾达。
那你的身份要是比他稍微高一点,捐的东西比他多一点……
听懂掌声!
让人取来笔墨纸砚,刘辩亲手写了织造局三个字,交给杨安让他下去先行筹备相关事宜。
随后跟郑举又交代了几句相关屯田的事宜,表达出自己这位皇帝对此事的热切关注。
直到一名军中斥候匆忙到了帐外,郑举识趣的告退。
“启禀陛下,天使安全抵达鲁阳城下,并被城门守军接入城内。”
成三进城。
那事情便已经成了一半。
刘辩微阖着眼,问道:“可还有其他动向?”
“启禀陛下,天使进城一个时辰之后,城中有数匹快马飞驰而出,分别朝不同方向而去。”
哦吼?
还知道故布疑阵呢。
在旁听着的荀彧和郭嘉两人,不由得对视一眼。
如果鲁阳城一切正常,即便是无法确定天使的身份,也应该派人来郏县问问情况。
再不济,就算是成三那家伙突然忘了词,也应该是向自己的上官请示。
走的是合理合法的程序。
不需要这么遮遮掩掩。
如今鲁阳行事如此,那就只能说明一点,这些人心里有鬼。
“天使可曾出城?”刘辩询问道。
“回陛下,不曾。”
“鲁阳城如今的守将,可曾查明是谁?”
“回陛下,据属下查探,鲁阳令前段时间被调往宛县述职未归,鲁阳如今主事之人是都尉司马孙静。”
嘶——
这段时间刘辩打听了不少关于孙坚的情报,即便是荀彧,郭嘉两人,都知道孙静是孙坚的弟弟。
一家人。
这种关头,鲁阳令被调往宛县述职未归。
由孙坚的弟弟都尉司马孙静主事鲁阳。
可疑。
简直不要太可疑。
“传西乡侯和后将军来见朕!”
“喏!”
不多时,朱儁吕布二人快步走进帐内。
“参见陛下……”
刘辩摆了摆手示意两人不必多礼,随后对着那名斥候说道:“把你刚刚和朕说的,再重新说一遍。”
斥候应声,将鲁阳之事又原原本本的复述了一遍。
听着那斥候口中的讲述,朱儁的脸色是变了又变。
听到最后,朱儁整个人的脸都黑了。
他又不是傻子,鲁阳城种种怪异的举动,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用常理来说的通。
想到自己前段时间还跟陛下,说孙坚不一定就真的反了。
不能拿一些表象就随意下结论,寒了忠臣的心。
结果话才说了几天时间不到,孙坚就给自己整了这么一茬。
孙文台啊,孙文台。
知道你胆子大。
却没想过你胆子竟然能大到这种地步。
“陛下,孙静贼人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请陛下准臣带兵前去征讨!”
吕布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大声道:“正好趁其现在并无防备,臣可率领1000轻骑直捣鲁阳城下,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不可!”
听到吕布竟然直接就要派兵去征讨,朱儁心中一突,连忙上前一步道:“陛下,鲁阳现在毕竟是还未反,贸然派将前去征讨,容易落人于口舌啊。”
吕布侧着头,眼神颇为不善地盯着朱儁道:“西乡侯!鲁阳都已经做到这个地步了,你还说他未反?”
“你不会是因为孙文台跟你之前有旧,你故意包庇于他!”
朱儁咬着牙,额头上逐渐渗出几滴汗珠。
压力太大了。
之前他就在朝廷上公然推举过孙文台,在外征伐时,也对孙文台的勇武不吝夸奖。
他欣赏孙文台这件事情,整个朝野几乎无人不知。
如今孙文台搞出这样一个乱子,按理来说,他这个曾经推举过孙文台的人必会受其连累。
按照大汉律法,要是真坐实了孙文台的罪状,他也是要跟着入狱的。
无论是从他对孙坚的欣赏,还是从自身的利益来讲,朱儁都不愿意看到孙文台真的造反的那一幕。
咬了咬牙,朱儁低着头道:“陛下!鲁阳城现在到底还是没有明着造反,朝廷师出无名,不能随意征讨。”
“臣愿为陛下先锋,领二十人马前去鲁阳。”
“陛下知晓,臣和孙坚以及他的部下之间有旧,臣可先行入城,控制住都尉司马孙敬等人。”
“随后查明其罪状,再交由陛下处置!”
朱儁话音落下,吕布便在旁边道:“陛下,不可啊!”
“西乡侯自己都说和孙坚的部下有旧,谁知道他进城之后,会不会被孙静那些贼人蛊惑,反过来对陛下不利?”
“不如先下手为强,先行攻打!”
可恶的吕布,处处针对于我。
朱儁气极抬头,看向吕布道:“后将军以为,我朱某是个因私废公,见利忘义的无耻小人吗!?”
“要是孙坚真敢做出违逆朝廷,违逆大汉之举。我第一个杀了他!”
吕布不甘示弱,同样瞪着个眼睛回击道:“谁知道你!”
只是他话还没说完,就被刘辩出声打断。
“两位爱卿都是朕之肱骨,大敌当前,岂有先生内乱之理?”
刘辩走上前,语气坚决道:“何况西乡侯为国征伐多年,对我大汉之忠心日月可鉴,不管旁人怎么说,朕相信西乡侯绝不会背叛于朕!”
“后将军之前说的话,往后勿要再言。”
这些话听在耳朵里,朱儁心中顿时涌出一股感动。
这天底下对于臣子而言,最好的事情不是所谓的封侯拜相,而是能得到皇帝的支持与信任。
哪怕是在形势对自己不利时,皇帝也能一如既往的相信自己,支持自己。
这才是自古以来所流传的君臣佳话。
噗嗤一下跪倒在地,朱儁向着刘辩叩首道:“臣谢陛下信赖!臣此生绝不辜负皇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