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2

和渊老师在历时三年完成了这本书稿的写作后找到我,希望我写推荐序。我一开始还比较犹疑,我是学化学和材料学的,怎么能对一本关于生物学的书妄加评议?然而,当我浏览完书稿后,却有了深刻的感触。基于以下几点原因,我觉得有必要向大家推荐此书。

首先,生物学和化学是比较相近的学科。这本书花了很大篇幅探讨科学思维的方式和科学研究的过程,在这一点上,生物学和化学是共通的。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这种方式已经刻在骨子里,形成一种思维的惯性,随时都能够调用。但这种思维方式一般都是“隐性的”,也没有人会专门讲出来。然而,和渊老师用她扎实的学科背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将这种思维方式进行了“显性化”的表达,用归纳、演绎、因果、类比等方法进行阐释,这对读者,特别是学生群体而言是很有价值的。

其次,这本书通俗易懂,用了大量的例子让读者去了解生物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书中提炼出“结构功能观”“物质能量观”“稳态平衡观”“进化适应观”四大观点,每个观点都配有微观和宏观的例子,这些例子大多是生物学历史上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揭示了生物学观点的普适性。同时,这本书语言风格平易近人、引人入胜,能让读者轻松地理解看起来抽象、晦涩的概念。

再次,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书中每章的结尾,和渊老师将生物学的底层逻辑拓展到了社会、管理、金融、投资、商业等领域,并用大量案例做了介绍。比如,书中提到“稳态平衡观”这一生命的法则,不仅符合我国古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思想,而且也是一种投资哲学。

最后,21 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事关我们的粮食安全、医疗健康、生态环保等诸多方面,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对于读者特别是正处于求知阶段的孩子们而言,无论将来是否从事与生物学科相关的工作,如果能够多一点对生物学科底层逻辑的理解,多掌握一门学科的思维方式,都能够拥有一个不同的看待世界的角度,这对孩子们将来的发展裨益良多。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