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碳中和行动:数智技术驱动新一轮能源革命(碳中和行动指南)
- 徐真 杨爱喜 胡宇晨
- 1834字
- 2025-04-22 12:23:00
我国碳中和战略的行动路径
作为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可以用“时间紧、任务重”六个字来形容。为了在预定时间内实现碳中和,我国制定了“尽早达峰、稳中有降、快速降低、趋稳中和”的行动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企业和个人必须承担自己的责任,其中政府要有针对性地出台一些政策法规,形成系统有效的激励机制,将资本与人才凝聚在一起共同致力于碳中和技术的创新,对碳中和技术进行市场化推广与应用。
我国实现碳中和战略的行动路径可以分为三条,分别是排放路径、技术路径和社会路径,具体分析如下。
1.排放路径
排放路径是从时间维度对碳中和目标的规划。根据现有的研究,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2020~2030年是达峰期,2031~2045年是加速减排期,2046~2060年是深度减排期,各阶段的具体任务如表1-3所示。
表1-3 碳中和目标实现的三个阶段

续表

排放路径的有序实现需要技术路径与社会路径共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技术路径
按照能否在2060年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碳中和的技术路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2060年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在此背景下,我国需要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应用零碳能源技术,大幅减少碳排放,按照计划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另一种是受关键技术没有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因为成本原因关键技术无法实现大规模应用等因素的影响,2060年无法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需要推广应用负排放技术,在深度脱碳期实现碳中和目标。
其中,高能效循环利用技术的减排成本比较低,减排效果显著,可以为企业带来显著的减排收益。能效提高技术可以细分为生产侧与消费侧两条路径,其中生产侧的路径包括在生产侧使用工业领域通用的节能设备,对能源进行梯次利用,开展循环经济;消费侧的路径包括使用节能家电,做好垃圾分类,低碳出行等。据研究,目前我国社会各领域的能源利用效率普遍较低,提升空间非常大,例如交通部门的能源利用效率可以提高50%,工业部门的能源利用效率可以提高10%~20%。
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能源系统的快速零碳化是一项必要条件,需要以全面电气化为基础,在各个领域推广使用零碳能源技术与工艺流程,逐渐放弃使用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的化石能源,代之以零碳排放的清洁能源,推动能源利用方式实现零碳化。这里所说的清洁能源有很多类型,包括可再生能源电力、核能、氢能、可持续生物能。
3.社会路径
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社会的支持。按照实施主体,碳中和目标实现的社会路径可以细分为政府、企业与个人三个层面。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每类实施主体都应该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具体分析如下。
(1)政府层面
在碳中和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政府扮演着主导者、监督者和政策制定者的角色,需要做好以下三点。
第一,将碳中和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围绕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制订中长期规划与周期性计划。
第二,政府要适时出台碳减排政策,明确行业标准,鼓励相关企业与机构研发碳减排技术,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引导企业积极引入碳减排技术,采取碳减排措施,实现低碳或者零碳转型。
第三,政府要以节能减排为主题在全社会范围内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增进社会公众对碳中和的认知,鼓励社会公众自主采取碳减排措施,积极履行碳减排责任。
(2)企业层面
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行动主体,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自觉履行碳减排责任,将实现碳中和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努力实现深度脱碳,向着低碳、零碳的方向转型发展。同时,企业需要在碳减排技术研发领域加大投入,全面推进科技创新,改进生产工艺,优化供应链管理,通过这些措施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向低碳生产、零碳生产的方向转型,塑造新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因为企业可以在减排量、成本、收益、减排技术等方面获取一手信息,所以要积极为国家减排政策的制定建言献策,在国家制定减排政策期间积极参与讨论,提出建设性意见,保证减排政策的全面性与可行性。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也能对减排政策做出全面了解。
(3)个人层面
政府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的碳中和宣传活动,以及企业研发生产的低碳产品,都有助于在社会层面形成零碳消费氛围。在这种氛围下,消费者会形成新的低碳消费或者零碳消费理念。也就是说,企业能否实现零碳发展直接影响着个人能否实现零碳消费,同时,个人的消费行为与消费需求也会反作用于企业,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中去,实现低碳发展、零碳发展。除此之外,碳减排相关政策的制定也需要公众参与,一方面需要公众检验策略,另一方面需要公众发挥监督作用,保证碳中和政策体系高效、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