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天告别小学作文老掉牙 无深意
- 韩卫娟 冷川编著
- 3076字
- 2025-04-22 12:20:33
1 设计情节——做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第1天 放心编故事,读者愿意看
读者会配合

每个人写作文时都会担心,我的故事合理吗?老师能看懂吗?放心,至少在态度上,读者一定会很努力地去理解你,这是人类的本能:赋予接受到的信息以逻辑。
我们要好好地利用这一点,做好以下三件事:
第一,坚定信心,大胆往下写。
第二,写记叙文的时候,别把读者拿捏得太紧,多用陈述句,句子之间少用“但是”“然而”“不过”“而且”“所以”之类的关联词,这些词用多了,读者要步步紧跟你的思路,会产生逆反心理。
第三,利用读者的预期,来一个出其不意的故事。
国王死了,王后怎么办
一个小说研究中特别有名的句子:
国王死了,王后也死了。
就是两个简单的陈述句,但读者会自动建立起关联,将其解读为“国王死了,王后因为伤心过度也死了”或者“国王因为某种原因死了,失去了保护王后的能力,因此王后也死了”。你在文章的开头,把两个句子摆在一起,故事的框架就已经显露出来了,读者有兴趣看下去。
如果你直接说“国王死了,王后因为伤心过度也死了”,是不是让读者错过了猜测故事可能性的机会呢?写作文就和聊天一样,学会吸引着读者往下看。
国王死了,王后也死了。
我是“情节”,里面有故事,咱们慢慢讲。
国王死了,王后因为伤心过度也死了。
我是“句子”,就描述了一种情况。
王后也可以不死。有些聪明的现代作家会这样写:
国王死了,王后在花园里散步。
为什么国王死了,王后却在散步?你是不是特想知道原因?
是伤心怀念吗?
一个往事,一个往事,再一个往事……
是规划未来吗?
“自我成长型”是不是可以试试?
还是内心有鬼,在盘算怎么办——这就是侦探故事的类型了。总之,叠加两个简单的陈述句,读者会浮想联翩,这样你就有足够的发挥空间了。
“历险型”“斗法型”嗨起来。
写作大招


两个句子,放在作文的开头,中间最好不要用关联词,让读者千方百计“脑补”接下来的内容,吊起他们的胃口。
大招速用
①写事情(如统编版教科书“那一刻,我长大了”)
爸爸去开家长会,弟弟在家里坐立不安……(为啥坐立不安,其中有什么故事?)/我紧张地做着热身,教练在旁边喃喃自语……(祈祷“我”赢,还是根本就对“我”没信心?这两句没有告诉你,想知道啥原因,只能听“我”慢慢讲。)
②写人物(如统编版教科书“漫画老师”“我的自画像”)
同学们正在认真听讲,李老师走进教室,满脸笑容……(为啥笑?喜欢看同学们认真做事的样子,还是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情……不同选择,不同故事。)
老师说,上课认真的你最帅;教练说,球场上不走神,你球技就突飞猛进了!……(用这样对比的陈述句开头,塑造悬念,展开“你”的故事。)
③写景物(如统编版教科书“推荐一个好地方”“________即景”等)
有一个好地方,近在我们家旁边;有一个好地方,远在我的记忆深处。(用远和近的冲突,制造悬念,展开对“好地方”或某个景点的介绍。)
④写动植物(如统编版教科书“我的动物朋友”“我的植物朋友”)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这不是老舍的《猫》吗?是啊,就是两个陈述句,营造悬念开头,展开对猫的描写。)
老师有话说
放在开头有悬念,中间加入情节/描写更精彩。
“国王死了,王后也死了”,这两句放在文章开头可以增加悬念,但两句话的中间也可以不断增加新的因素,让这个故事变得非常曲折,使你的文章可以持续不断地写下去。比如,有位剧作家是这样操作的:
国王死了—王子赶回来时发现自己的叔父已经继承了王位,并娶了自己的母亲—王子通过多方调查发现叔父就是杀死国王的凶手—王子被迫与人决斗,但他的叔父在对方的剑上涂了毒药,并在王子的酒里下毒—王子受伤死去,临死前杀死叔父复仇—王后误饮毒酒—王后也死了。
这就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名作《哈姆雷特》的主要情节,你看,两个陈述句,可以“折腾”出来这么精彩的故事呢!
还有一句话:学会利用读者的预期,给他们一个出其不意。
还是上面的例子——爸爸去开家长会,弟弟在家里坐立不安。
看到这两句话,我们首先会想到,弟弟惹祸了,或者弟弟在学校表现不好……这些都是合理的推测,但也可以有意料之外的故事,如:弟弟因为帮助别人闯祸了,老师表扬了弟弟的助人为乐;弟弟在学校表现确实很不好,但新来的吴老师,特别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竟然表扬了弟弟;爸爸春风满面地回来了,原来,爸爸反省了自己之前的教育方式,决定好好鼓励下弟弟……
开头把读者引进来,后面给他们一个小意外,作文不光有话写,故事还能讲得曲折有致。
范文赏析
范文1
一件后悔的事
三年级 佚名
今年夏天,我央求好久,爸爸终于给我买了两条海水鱼。我后来一想起这事,就懊悔极了。
小海水鱼太可爱了!圆溜溜的黑眼睛,胖乎乎的身子,还有带斑纹的长尾巴。小海水鱼游起来时,最好玩了。胖乎乎的身子摇来摇去,还不停地吐着小泡泡,我一边看着一边对它们说:“小鱼,小鱼,快长大,我每天给你们喂吃的!”
一天,我正在给小海水鱼喂食。
哥哥在一旁不停地催我快点,要不然就赶不上车子了。我一急,手一抖,不小心把鱼食倒了很多很多。来不及捞了,我拿起东西就去追哥哥了。
下午,我回到家,便像往常一样去看小海水鱼,却发现它们的肚子胀得圆溜溜的,浮在水面上一动不动了。我用手指动动小海水鱼,可它们还是不动。我看到水底还没吃完的鱼食,恍然大悟,原来是我把它们喂死了。
我后悔极了。小鱼,小鱼,对不起,我不是有意的。如果我不慌张,做事不毛糙,小鱼就不会死了。我又后悔又伤心地把小海水鱼埋到了树下。
唉,如果世上有后悔药卖,那该有多好!
赏析
文章开篇两个句子,意思刚好相反,既然央求爸爸买了鱼,为什么会后悔?吊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接下来围绕着海水鱼的可爱和“我”的后悔展开叙述,最后呼应开头,解开悬念。
范文2
那一刻,我长大了
中关村第一小学西二旗分校 六(2)班 宋梓萱
长大可能很漫长,也可能只在一瞬间。
有一天,风和日丽,天高云淡,这么好的天气,应该和妈妈出去走走。看着妈妈正在整理自己的头发,我心血来潮,说:“妈妈,今天我来给您梳头好不好?”
“不好。”妈妈毫不犹豫地拒绝道。
我可不听那一套,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去,一把抢走了妈妈手中的梳子。“妈妈,您坐好,今天闺女给您做造型师,保准给您梳一个年轻又时尚的发型!”妈妈听我这么一说,很不情愿地坐在椅子上,我站到妈妈身后,一手抚摸着妈妈的头发,一手握着梳子,小心翼翼地给妈妈梳头,就像小时候妈妈给我梳头的样子。
“妈妈,您的头发也太少了吧?”
“妈妈,您平时是怎么梳头的啊?”
“妈妈,我没弄疼您吧?”
……
打理着妈妈的头发,我这个造型师的问题可真不少,妈妈也不回答,任由我给她梳,好像沉浸在一种幸福之中。突然,我发现妈妈头上有一根半黑半白的头发,仔细一看,还有好几根这样的!我心里一惊,妈妈都有白发了?于是我小心翼翼地问:“妈妈,您怎么有白头发了?”

“我老了呗,这很正常。”
这不正常!这太不正常了!妈妈才40岁呀!怎么会有白头发?
望着妈妈青丝中的银发,我沉默了……
我想,这一定是岁月走过的痕迹,一定是为我和弟弟日夜操劳的结果,一定是早出晚归辛苦的印迹……我也是家中的一员,从今天起,我也要承担一些家务,减少妈妈的操劳……
想着想着,我用黑发遮住了妈妈的那几根白发,还给妈妈梳了个高高的马尾辫。我要让妈妈永远年轻!
过去的十一年,我一直是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子,那一刻,我长大了。
(指导教师:刘瑞芬)
赏析
文章开头对长大的理解“可能很漫长,也可能只在一瞬间”点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在给妈妈梳头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我”还是个调皮可爱的小女孩,但妈妈的白发触动了文中的“我”,让“我”瞬间长大了。结尾呼应开头,是对文章主题的深化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