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1 “天眼”之父——南仁东

①南仁东是我国的天文学家,被誉为“天眼”之父。在贵州大山深处,中国人引以为傲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天眼”,在他的主持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成就了中国在这个项目上保持世界一流的地位。2017年9月15日,南仁东因病逝世,同年11月他被追授为“时代楷模”。

②“南老师20多年只做了这一件事。”南仁东的同事和学生们如此评价。1993年,在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科学家们提出,要努力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信息。会后,南仁东力主启动“天眼”项目,并毅然回国成为“天眼”工程的首席科学家。

③为了选址,南仁东十几年来跋涉在中国西南的大山里。有一次,他来到喀斯特石山考察地形,这里乱石密布,没有道路。南仁东没有被吓倒,他用手扒开挡在面前的灌木丛,深一脚、浅一脚地挪过去,手脚并用攀爬石山。突然瓢泼大雨从天而降,引发泥石流滚滚而下,山洪裹着砂石将大树连根拔起,他侥幸逃脱。经过十几年来无数次的考察,南仁东带领他的团队终于选中了条件最适宜的位置。

④工程的每一步都关乎项目的成败,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做锁网变形,既要受力,又要变形,但工业界没有现成技术可以依赖。学生回忆:“国家标准是10万次伸缩,而‘天眼’需要200万次的伸缩!关键时刻,南仁东老师提出了特殊工艺。”他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赶制项目材料,终于研发出锁网变形技术,支撑起射电望远镜的外形。

⑤2016年9月25日,“天眼”竣工。利用这一世界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人类可以观测脉冲星、中性氢、黑洞等这些宇宙形成时期的信息,“天眼”也将在环境研究、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参照下面给出的第②自然段小标题,写出第③④自然段的小标题。

②担任“天眼”首席科学家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②自然段“南老师20多年只做了这一件事”,这“一件事”指的是__________。

3. 第③自然段画线部分是对人物__________的描写,从中体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天眼”工程建设中,南仁东为什么提出了特殊工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短文介绍了中国“天眼”工程的功能,用“__________”画出相关句子。

6. “时代楷模”南仁东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