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82年5月12号,大宁顺昌三十六年四月初一。
天蒙蒙亮,穿着各色官袍的文武官员走出位于东宁府内城的官邸。
职位高的二三品大员,家中自备有马车,豢养的吕宋男仆,黑脸上挂满了讨好的笑容,小心细致的扶主人登上马车,等主人坐稳后,才回到鞍座上赶马朝皇城行去。
职位低的五六品官员,则只能选择步行,因为南洋气候湿热,养马不易,所以马匹价格很高,还优先被征为军用,压根没有多少流入民间交易。
至于官员坐轿子,在大宁是不被允许的,早在文王时代就以“以人代畜,伤忠民之心”为由禁止了。
其实主要原因是当时南洋汉民稀少,每一个人力都很宝贵,郑经不想浪费人力,想把所有非官非军非工非商的人都弄去种地。
后面慢慢发现马车数量又跟不上,于是官员就开始乘坐滑竿,既凉快又舒适,非常适合南洋的环境。
而且也不用随同南迁的汉人忠民代畜,抬滑竿的都是吕宋土人。
但顺昌帝登基后,似乎看不惯京官这副坐着滑竿招摇撞市的做派,又给禁了。
于是,低品官员们只能步行了。
好在无论住在内城哪个方向,距离正中央位置的皇城都不远,也就四五里,走路快点不到半小时就到了,慢一点也顶多花一个小时。
步行的官员穿过高九丈九尺的承天门城楼下的门洞后,进入了皇城内。
而那些乘坐马车的官员则是在承天门前下了车,缓缓步入城门,马车统一被拉到城门侧边划出的停车场停靠。
一群头戴乌纱、身着朱紫的文武官员进了皇城,就像是赶集一样,纷纷涌向旁边的早餐摊。
大宁不包吃住,因此官员们还得自费买早餐。
“一碗沙茶面,两个蛎饼。”
锦衣卫都指挥使陈安之穿着一身绯袍走到小摊前,放下了几枚铜元,然后接过摊贩递过来的饼子就开始大快朵颐,没一会儿两个油炸饼就进肚了,接着又捧过面条,吸溜溜的吃了个肚儿圆。
没人嘲笑陈安之的吃相,因为大家都是站着吃,蹲下的话更加不雅。
吃完早饭的陈安之跟着其他官员又步行了一里多地,穿过各衙署外的大街,来到了午门前。
当钟楼的八点钟声敲响,午门被打开,官员们排成文武两列走进了宫城,站在了承天殿外的广场上,监察御史开始点名,同时纠察仪容,看看有没有人衣衫不整,或者随地吐痰、咳嗽。
待一切工作都准备就绪后,鱼贯而入的文武两班官员走进了这座象征无上皇权的宫殿。
三品以上在殿内,三品以下在殿外。
跟前明的规矩变化不大,只是早朝时间稍微晚了点,不需要凌晨两三点就起床,而是五点起床洗漱,六点出府,七点吃早餐,八点上早朝,安排非常的人性化。
“吾皇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
……
高坐在龙椅上的顺昌帝戴乌纱折上巾,穿盘领窄袖绣龙袍,神情庄严,无形中自有一股威压。
站在他旁边的总管太监马可仕尖着嗓子替皇帝当传声筒。
马可仕并不是汉人,原名叫作费迪南德·马科斯。
听名字就知道,这是被殖民久了,跟着西班牙人起的名字。
郑经在收复吕宋后,将参与屠华的邦邦牙人族灭,其余没有给西班牙人当帮凶的吕宋土人则躲过了一劫。
但好景也不长,随着大宁渐渐在南洋站稳脚跟,其他族群的吕宋土人不是跑到山区躲避抓捕,就是老老实实的给汉人老爷当起了奴仆,提前几百年过上了幸福的菲佣生活。
大户家里好养吕宋婢,皇宫里则好用吕宋太监。
这些皮肤黑黝黝,一看就不是汉人的太监特别好用。
既因为异族身份无法专权,又削减了土人丁口,避免了汉人入宫当太监,对族群繁衍壮大很有好处。
至于语言和文化的问题,也很简单,从小入宫进内书堂,在老公公的教育下断文识字还是没有问题的。
大宁也没有仿照前明设立二十四监,而是从满清那里学习了先进的太监制度,毕竟打压异族他们比较有经验。
在大宁,太监的地位跟满清差不多,除了跟在皇帝、皇后身边的少数几个总管、副总管太监,其他的小太监地位等同奴仆,出宫办差事要好一点,但也没到官员竞相巴结的地步。
“陛下,臣有本要奏!”
站在首相身后的兵部尚书袁可素手持笏板出列,向皇帝禀报道。
“袁爱卿请讲。”
“兵部军情司上报,发现亚齐苏丹国、万丹苏丹国、日惹苏丹国、梭罗苏丹国、马都拉苏丹国、克隆孔王国、吉安雅王国、班贾尔苏丹国、戈瓦王国,以及武吉斯人、达雅人、望加锡人、松巴哇人、萨萨克人等土人部落蠢蠢欲动,似乎在召集青壮,打造兵器,图谋不轨。”
此话一出,殿内所有文武官员都惊了一跳。
无他,这串名单太长了,全南洋都反了吗?
顺昌帝一声令下,两个太监立马将一副地图搬到了殿内。
袁可素指着挂在木架上的地图说道:“陛下,此番密谋叛乱的土人全部位于金州(苏门答腊)岛、诃陵(爪哇)岛、浡泥岛(婆罗洲)、斤(苏拉威西)岛及其附属岛屿,全是四十年来“收复”的岛屿。
吕宋岛、星罗(米沙鄢)群岛、康靖(棉兰老)岛及偏远的天南(新几内亚)岛暂未发现土人谋反。”
顺昌帝冷笑道:“看来三四十年前那几场仗还没把这群蛮夷打服,妄图螳臂当车。”
“陛下息怒,蛮夷不习教化,不识天数,天兵一至,即是夷酋授首的时候。”
“朝廷宽仁,允其躲在山里苟延残喘,没想到胆敢作乱犯上,这一次天兵出征,一定要犁庭扫穴,以绝祸患。”
“臣附议!夷狄,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必须狠狠把他们打疼!”
……
一群大臣,不分文官还是武官,纷纷喊打喊杀。
这就是大宁朝廷当下的精神风貌,上上下下都热衷于开疆拓土。
不是因为这群大臣多有汉唐风骨,而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动人心。
哪回剿灭土著王国不是赚得盆满钵满,土著战力弱,既死不了几个人,又能靠缴获的土地、人丁把军费赚回来,连带着他们这些文武官员都能派几个家中不成器的子弟去开辟几个种植园、几座矿山。
土著战俘送入种植园和矿山,只管饭,连工钱都不用开,上哪找这么好的买卖。
也没人觉得这不符合儒家道义,毕竟蛮夷不是人,不是人那就没有任何顾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