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始于外貌,陷于才华

发表在《收获》上的《锅碗瓢盆交响曲》,和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都是五六万字的中篇,稿费加起来一共是483块5毛。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曲谱发表在沪海音乐学院校刊《音乐艺术》上,稿费给了12块,不知道是按照什么标准给的。

总而言之,赵风华开着东风大卡车,载着龚雪和殷婷如,回了一趟沪影厂,又去了一趟邮局,身上多了495块5毛钱。

这笔钱在1980年,算得上一笔巨款!

赵风华现在在沪影厂文学部编剧室做实习编剧,一个月工资是23块,一年的工资才276块,这笔稿费差不多相当于他两年的工资。

龚雪和殷婷如,看到他一下子领到这么多稿费,也暗暗咂舌。

龚雪现在在总政文工团,因为是军籍,不算工资,发的是生活补贴,一个月32块。

殷婷如在沪海第四师范学校就读,每个月也有生活补贴,一个月18块。

龚雪在总政文工团这么多年,自己攒下的钱,还没有赵风华这一次领到的稿费多。

殷婷如就更不用说了,她自己的私房钱还不到100块。

写小说,在80年代,确实是能发家致富的。

赵风华现在只需要在每个月的工资中,上交给家里10块钱当做生活费——因为参与《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拍摄,要三四个月不在家里住,这段时间连每个月10块的生活费都不用上交了。

算上这几个月的工资余留、《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小说稿费余留、剧本稿费、编剧费,再加上这笔稿费,赵风华手里的资金,已经有1800块。

简单类比一下,赵风华现在工资23块,同样的职位四十年后的工资怎么也得要5000块吧,差不多就是200倍的差距,所以,这1800块,最少也相当于四十年后的18万。

实际情况肯定不止,因为他手里这1800块,已经能在沪海非核心程度买一套二十来平米的小房子了,按照四十年后沪海的房价计算,这样一套小房子最少也要价值百万左右。

只是,现在的赵风华,已经看不上那样没有厨房没有卫生间的老破小房子了。

他现在的买房目标是市中心位置,几十年前租界区域的洋房,他已经偷偷问过价,一栋产权明晰保存也算完好建筑面积两百多平米还附赠三百多平花园的小洋楼,只需要两三万块。

如果是位置差一点,保持得也差一点的,价格能够便宜到一万块左右。

赵风华现在拥有的资金,距离买小洋楼,还差得比较远,还得继续努力赚钱攒钱。

不过,赵风华不是只进不出的吝啬鬼,虽然要攒钱,但是该花的时候也得花。

这笔稿费,赵风华又添了一点,凑够500块,存在了银行,身上还有二三十块的零钱,正好到了中午饭点,他就没有开车带龚雪和殷婷如往沪海钢铁厂赶路,而是把车停在一家国营饭店门外,请两位美女下馆子。

“哈哈,我今天到账了这么大一笔稿酬,虽然不能和两位见面分一半,但是请两位下馆子吃顿好的,还是能做到的,你俩不要和我客气哟,想吃什么随便点。”

龚雪和殷婷如和他相处久了,自认为了解了他的脾性,见他这么说,真没和他客气。

不过,这个时候的国营饭店,山珍海味都没有,能提供的只有些家常小炒,他们三个就算急赤白脸吃到撑,也花不了几块钱。

龚雪和殷婷如都不是差这几块钱的人,他们作为借调人员来拍戏,现在已经有每天五毛钱的补贴拿,不像赵风华作为沪影厂的编外人员,要和在编职工一样,得等到电影正式开机之后,才有补贴。

龚雪和殷婷如在剧组期间,都是包吃包住,就连香皂牙膏这些生活用品都有发放,生活补贴大部分都能攒下来。

今天赵风华请了她们,她们有机会也回请他就行了。

不过,龚雪和殷婷如看着菜单,都只点了一道菜,不过都是荤菜,赵风华又加了两道,也都是荤菜。

好在三人都是沪海人,饮食习惯差不多,也都没有什么忌口。

赵风华又点了主食,和三瓶饮料——请的是两位女同志,就没有要酒,虽然这个时候还没有酒后不能开车的说法。

现在开车上路甚至都不需要驾驶证,他们三个目前都是无证人员,这个时候也没地方考驾驶证,车辆都是战略物资稀缺资源,都是各工厂各单位对驾驶员进行考核合格之后发一张自制的准驾证就行了。

这个时候盖上公章的证件,就具有法律效用。

赵风华开车上路也不怕被警察拦住,且不说一般情况下警察不会拦车,就算拦住了,赵风华随身带着沪影厂的介绍信,也能起到证明作用。

吃饱喝足,赵风华没有立即带着龚雪和殷婷如回沪海钢铁厂,他这次申请开车出来,是以教导她俩开车上路为名义,有正当理由,赵风华把车开出中心城区,到了人马稀疏的郊外道路,就把驾驶位让出来,让她俩轮流驾驶。

龚雪和殷婷如学了十来天驾驶,虽然还不算熟练,但是在十几二十码的速度下,开得还算平稳。

赵风华一边指导她俩开车,一边指点方向,龚雪和殷婷如只管闷头向前,一路向北,开到了长江口。

沪海作为沿海城市,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太著名的沙滩景致,而且80年代初这个时间点,也没有郊区游,另外沿海地区主要在浦东、奉贤、金山等县区,现在从市中心到那边去都要过黄浦江,目前黄浦江上只建成了一座松浦大桥,在市区南边。

《赤橙黄绿青蓝紫》剧组体验生活和作为拍摄外景地的沪海钢铁厂,位于BS山区,在中心城区北边,靠近长江航道。

赵风华总不能为了和两位美女看海,绕那么远的路往南过松浦大桥去奉贤、金山,只能向北,看看江景也不错。

龚雪和殷婷如,自打进入剧组,就一直在紧张的学习,除了睡觉没有闲着的时候。

她们虽然都是沪海人,但还真没怎么来过长江边,欣赏江景。

这一次在赵风华的指点下,把车开到了长江岸边,和他一起下车,坐在堤岸上,吹着江风看着江景,远眺长江水道中间的长兴岛,看着江面上来来往往的大小船只,本来略带浮躁的身心,慢慢平静下来。

偷得浮生半日闲。

长时间紧绷的神经,需要这样的休闲时刻,来放松舒缓。

龚雪和殷婷如虽然只算是伪文青,但都是文艺工作者,具有文艺工作者的敏感,能体会到赵风华把她们带到长江边的良苦用心。

只是,有第三个人在,她俩都不好意思直接感谢,选择把心中的情绪隐藏起来,慢慢酝酿,酝酿出一缕情丝。

赵风华不知道有没有感受到两个灵秀女子的敏感内心的情绪变化,表现得像一个铁直男,突然站起身,张开双臂,“啊”了一声。

龚雪和殷婷如,都诧异地歪身扭头斜眼看过来。

赵风华满含深情地朗诵道: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

他朗诵的是《长江之歌》的歌词,放在这个时候十分的应景。

《长江之歌》本来是央视纪录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本来只是一首纯音乐,纪录片在1983年播出之后,引起巨大反响,热心观众纷纷来信建议给这首音乐配上歌词,创作出一首主题曲,来表现华夏儿女与长江的紧密联系和深厚情意。

后来经过公开征选主题歌词,这一份歌词从全国近五千份脱颖而出,被定为纪录片《话说长江》主题曲《长江之歌》的主题曲。

这首《长江之歌》的传播度,虽然没有《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那么高那么广,但也凭借传递出来的真挚的情感,入选了ZX部评选的“庆祝华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名录。

赵风华这段时间跟着表演老师学习表演、练习台词的成果,在朗诵歌词的时候,体现了出来。

虽然观众只有龚雪和殷婷如两个,却让她们两个看得目眩神迷。

赵风华的才子形象,在她俩的心中愈发深刻。

男人喜欢女人,多是始于美貌,终于内在。

女人喜欢男人,也多是始于外貌,不过会忠于人品,陷于才华。

赵风华的外貌没得挑,人品如何暂且不论,才华却满得要溢出来了。

龚雪和殷婷如,虽然事先没有想到赵风华今天会带她们来到长江边,赏景散心,但绝对不能说他早有预谋。

他要是真的有所预谋,肯定不会同时带她们两个过来,带一个过来岂不更好?

他朗诵的这首《长江之歌》,龚雪和殷婷如也不敢说是否早就写好,不过就算是事先写好的,也足以彰显他的才华!

龚雪今年27岁,殷婷如今年24岁,都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

她们自己有什么想法,暂且不论,反正家里已经有动作了。

龚雪这次被借调到沪影厂拍电影,不再像前几年那样每年只有一次探亲假,一次只能待几天,平常只能写信联系,这一次从春节前回来,能一直待到六七月份,差不多能待半年,虽然有工作要忙,但离得近了,隔个十天半个月,总能见上一面。

父母和成年子女,能聊的话题,除了工作,就是婚姻家庭了。

之前和龚雪远隔千里不方便,现在就在身边,龚父龚母难免开始关心起龚雪的个人问题,倒还谈不上催婚,但她确实也老大不小了,就算国家现在提倡晚婚晚育,她也够得上晚婚的标准了。

连24岁的殷婷如,都已经符合晚婚晚育的要求。

龚雪和殷婷如,现在的工作都还没有稳定,她俩的想法都是工作稳定之后,再考虑个人感情问题。

不过,现在不考虑,不代表对感情问题没有想法。

男欢女爱,是人之常情。

男人会分泌荷尔蒙,女人同样会受荷尔蒙控制。

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解决感情问题,都是先从身边着手,身边没有合适的对象,才会选择和陌生人相亲。

龚雪和殷婷如都是新时代新女性,追求自由恋爱,反对包办婚姻。

自由恋爱首先要自己找对象,找对象肯定从身边找起。

现在她俩的身边,最适合的婚恋对象,非赵风华莫属。

正好赵风华还是单身。

龚雪和殷婷如,就算再矜持,再加上相处时间还短,了解得还不够多,对赵风华还谈不上喜欢,更不用说爱,不过好感肯定是有的。

相对而言,殷婷如基于好感的情绪传递,要比龚雪主动一些。

这倒不是说龚雪对赵风华的好感,比殷婷如少,而是因为年龄。

殷婷如和赵风华同岁,年龄适合。

龚雪要比赵风华大三岁,虽然民间有“女大三抱金砖”的说法,但是姐弟恋肯定不是这个时代的主流,几十年后更开放的时代也没成为主流。

连国家规定的结婚年龄,男的都要比女的大两岁呢。

龚雪不知道赵风华对年龄介不介意,而是还要先过自己心里那道关,面对赵风华的时候,就没有殷婷如那么放松。

就像现在,殷婷如听完赵风华的朗诵,立即提供情绪价值,拍手叫好道:“这首诗歌是你新写的?写得真好!”

龚雪其实有同样的想法,不过有第三人在场,她不好意思这么直接的夸赞,再则就算只有她和赵风华两个人,以她的性格,即便是夸赞,也会含蓄一些。

这个时候只能笑着点头附和。

“这其实是首歌词,我回去谱上曲,让你在文艺汇演上唱,怎么样?你自己选的那首歌,唱过太多遍了,没有什么新意了。”赵风华说道。

“真的?好啊!好啊!”殷婷如没想到在意外之外,还有意外之喜,转了转眼睛,探头看了看龚雪,伸手拉住她,说道:“雪姐,见者有份,咱俩一起唱吧!”

不等龚雪开口拒绝,赵风华击掌说道:“好,你们俩一起唱,我拉手风琴给你们伴奏。”

龚雪迟疑道:“距离文艺汇演只剩下三天了,来得及吗?”

“没事,来得及,而且就算咱们没有表演好,也没人会挑咱们的刺儿。”赵风华大包大揽道。

说干就干,三人立即起身,回到车上,启动车子,开回沪海钢铁厂,赵风华去向钢铁厂文宣部借了一台手风琴,三下五除二写好曲谱歌词,三个人便操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