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回家(周二求追读)

龙眼山,刘家宅院。

刘载承坐在亭中,自从家族之危结束以来,他就留在族中养伤,同时也在兢兢业业的治理着龙眼镇和乌梢镇。

民生上,刘载承派遣万人,在两镇之间修建起了一条足够两架马车并行的道路,并进行通商,加强了两镇百姓们之间的联系。

实力上,在刘载舟的帮助下,为家族寻来了十余个资质不错底细干净的散修,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家族战力。

并且刘载承挑选了一批年龄尚小,品行端正的外姓修士,通过赐婚、赐姓等各种手段提高忠诚度后,给予他们资源上的优待。

尽可能的在十年之内为家族多培养几位练气修士。

而且,他自己也在床上做着努力。

财政上,随着刘载舟彻底掌握乌梢山,族内的收益也随着暴涨一大截,财政富裕了很多。

“伯父。”

“是千钧啊。”

望着走进来的少年,刘载承放下手中的折子,温和道:

“来找伯父可有什么要事?”

来人正是刘载衡之子,刘千钧。

如今的刘千钧年过十岁,或许是习练炼器的缘由,他身形健硕,面容坚毅,浑然没有十岁孩子该有的稚嫩,一身修为也到了胎息三层。

如今族中千字一辈的孩子里,除却他以外,还有三名孩子能够修行。

其一便是刘千芊,她是刘载舟的女儿,今年刚好六岁,如今跟在刘载舟身边,由他亲自教导修行。

另外两个,分别是刘载衡未曾见着如今还在襁褓中的女儿,取名刘千落。

期盼着身死他乡的刘载衡能够落叶归根。

最后一个则刘载承他自己的儿子,取名刘千瑞,比刘千落要小上几个月。

刘千钧作为千字一辈的老大,同时也学会了他叔父刘载午的炼器术。

这让刘载承对他的期望很大。

“伯父,叔父传来消息,说是洞庭湖泽有结果了。”

刘千钧规规矩矩的将刘载舟送来的信件递交给了刘载承。

刘载承先是一怔,连忙接过信件拆开看了起来,但里面的内容却是让他大惊失色。

“紫府上人出手,淮南郡这是要变天了……”

…………

随着洞庭湖泽尘埃落定,紫府上人的谕旨下达,哪怕大家都不知晓这位紫府上人是谁,但也生不出违反之心。

只得按照对方的口谕,将淮南郡划分四份。

刘载午在九层阁楼待了几日,何家将诸家利益划分清楚后,他便告辞了众人,驾风飞回了龙眼山。

刘载午飞在风里,望着下方的龙眼山,自当初突破练气前往何家至此,已有一年。

这一年里,龙眼镇的房屋似乎又多了一片,几条商街人来人往十分火热。

在望龙眼山,郁郁葱葱,山上的坑坑洞洞早已填平,坍塌的院子也重新建立,唯有山壁上的几处缺角诉说着一年前,此处曾遭大难。

待靠近些许,刘载午就看见半山腰中的青石板路上站着一个蓄满胡须的中年人。

刘载午见着此人,眼眸一亮,加快了几分速度,招手大喊道:

“承哥!”

听见叫喊声的刘载承微微转身,抬头望去,就见一个俊朗男子朝自己飞来,稳稳落在自己身前。

刘载承往前走了两步,拍了拍他的肩膀,神情稳重,轻声道:

“午弟,你可算是回来了。”

其实洞庭湖一战,刘载午本该只需要炼器,而参战人选是刘载承。

但因为刘家遭受入侵,刘万言身死,刘载承重伤,无奈只能将重任交给刚刚突破练气的刘载午。

刘载午轻轻点了点头,笑着开口道:

“族中近来可好。”

两人肩并着肩,往院中走去,一路上刘载承将这一年来族中发生的诸多事物说了一遍。

刘载午也将洞庭湖泽一战的惊险以讲故事的方式说了出来。

“筑基大战,紫府现世……我却无缘见到。”刘载承遗憾的摇了摇头。

对于练气修士来说,能看到筑基修士毫不保留的大战,甚至能看到紫府上人微微挥手,那都是极大的机缘。

若是能从中领悟到一些,对后面突破筑基也有诸多好处。

“也就是说,如今的淮南郡算是四分天下了?”

刘载午摇了摇头,回答道:

“目前来看还是三分天下,南方地小物贫,那些散修又闲散惯了,哪怕有两位筑基修士,也不见得他们愿意去管。”

刘载承坐在桌前,眯着眼睛,心中思忖片刻后缓缓道:

“也就是说,淮南郡整体局势并无变化,只不过是散修们有了一个去处罢了。”

“舟弟的监天门,在散修中名声鼎旺,或许我们可以试着谋划一番?”

刘载午低眉思索了一会,摇头道:

“却是不急,待风平浪静后,在慢慢来吧。”

“先把消息告诉舟弟,他的消息网比我们灵通,自会分析利与弊。”

说罢,刘载承喝了一口茶水,于是将此事翻了篇,转问道:

“既然洞庭湖泽一战结束了,那我们家能够获利多少?”

这才是刘载承最为关心的一件事,刘载午为什么要为何家炼制法器,为什么要亲自参战?

无非就是为了能多得一份利益罢了。

毕竟紫府洞府,哪怕是最外围的几个,里面的灵物起码也是练气级别。

对他家来说也是好处多多。

“十个洞府,何家独占五个,另外五个由十余个练气家族分,我们能得半个洞府的灵物。”

说到这里,刘载午也是笑容满面,神采奕奕道:

“不仅如此,我们所属的那个洞府位置靠近中央,里面说不准还有筑基级别的灵物呢!”

“好好好!”

刘载承哈哈大笑,在他的预估中,刘家能与另外两家分一个外围洞府就不错了。

却不料,竟是和一个家族平分一个位置靠近中心的洞府。

“看来,何家真的很看重午弟啊。”

刘载午沉吟片刻,他自然清楚何家如此分配完全是因为刘载午的原因。

“那不知与我们平分的是哪家?洞府又何时打开?”

“与我们平分的是陇西项家,三月后诸家齐聚罗浮山,商议开启洞府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