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孙传芳的自治思想》:孙传芳占领浙江

孙传芳在北洋军阀集团中是一位不容小觑的直系后起之秀,文直公先生曾说:“孙传芳为北洋后起军阀之最狡诈且有机警纵横之才者。”[1]

孙传芳,字馨远,1885年3月1日出生于山东泰安县一个农民家庭,祖上世代务农。孙传芳幼年丧父,其母拖着幼小的四个子女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后来孙母无力养活四个子女,不得不投奔其婶母就活,但是婶母待人刻薄,孙家母子受婶母虐待,不能共处。孙母被迫偕同子女四人去济南谋生。后来,年满18岁的大姐,嫁给了商河一富人程云熙做小妾,二姐也嫁给了山东历城一逯姓人家做小妾。剩下的母子三人到处奔波,寄食于出嫁的两个姐姐家。后来孙的三姐嫁给了袁世凯的一个部将、时任山东武卫右军执法营务处总办的王英楷做二房,至此,孙家母子得以在王家栖身,孙传芳随王家子弟读书,当时孙传芳15岁。孙传芳从幼年到少年,饱尝了寄人篱下的滋味。颠沛流离的生活在他的身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以至于他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有着极为强烈的认识,并由此形成了他的人生观和奋斗目标。他说:“今日中国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压迫人的,一种是被压迫的,没有第三种人。我不能去当被压迫的。”[2]于是,他为了能做“压迫人的”人上人,开始了他的奋斗。

1902年,孙传芳年满17岁,他决定弃文从武。后经姐夫王英楷介绍,于这年8月份到保定东关外的陆军练官营当了一名学兵,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1903年初,由于孙传芳在练官营学习成绩优异,在冯国璋的举荐下,得以免试进入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学习。1904年夏,恰逢清政府北京练兵处考选陆军学生派往日本留学,孙传芳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日本官费留学生。1909年,孙传芳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后,被派往北洋陆军第二镇第三协步队第五标任教练官,当时,第三协协统为王占元。王与孙都是山东人,有同乡之谊,加之孙与王英楷的特殊关系,王占元对孙传芳便格外关照,希望以后依为臂膀。从此,孙传芳一直追随王占元,南征北讨,屡建战功,由此步步升迁。1916年,王占元任湖北督军,次年提拔孙传芳为步兵第三旅旅长。1921年,湘鄂战争爆发,王占元在吴佩孚直系的打击下被迫下台,离开湖北。王占元下台后,孙传芳没有了靠山,只得改换门庭,转而向直系最有实力的吴佩孚靠拢,结为奥援。1921年8月28日,北京政府任命孙传芳为第十八师师长。不久,吴佩孚又补给孙传芳30万元军饷,嗣后,吴、孙两人结为拜把子兄弟。

尽管孙传芳在直系军阀中崭露头角,在全国也逐渐有了一些名气。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他还没有一块赖为依托的地盘。对军阀来讲,军队、地盘和政权是命根子。三者缺一不可。孙传芳自成军之后,日夜思谋着得到一块赖为衣食的地盘。他如饥似渴地等待着,终于等来了机会。1923年,直系军阀通过直皖战争和第一次直奉战争,获取了中原和长江中下游等地盘,同年,孙传芳奉曹锟之命,率两个师顺利地开进了福建,并用计驱逐了福建军务帮办王永泉的势力。1923年3月,孙传芳被任命为“福建军务督理”。但好景不长,他与当时驻福建的第十二师师长周荫人之间起了冲突。由于周荫人掌握重兵,与自己的力量不相上下,周的部属李生春担任福州消防司令,其所属第二十三旅也一直驻防福州,把持着省城的控制权。同时周荫人还是孙传芳日本留学时的同窗好友。为了不与周荫人拼个鱼死网破,孙传芳决定让出地盘,主动向外发展。这次孙瞄准的地盘是江南最富庶的地段——浙江。早在1923年入闽前,孙传芳就曾专程自九江秘密到南京,与江苏督军齐燮元达成了夹击浙江卢永祥的协议。孙传芳一心想向江西、浙江发展,但苦于时机尚未成熟。1924年,齐燮元与卢永祥之间爆发的江浙战争,给了他千载难逢的时机。

浙江督理卢永祥,乃皖系段祺瑞的部将,与直系的齐燮元素来不睦。当齐燮元被任命为苏皖赣巡阅使后,便一心想要将卢永祥的势力逐出上海。卢永祥对齐燮元也不甘示弱,大肆扩军。当王永泉的旧部退入江苏后,他即收编了王永泉的部属臧致平、杨化昭的残部。卢的举动正好给了孙传芳和齐燮元联合进攻卢永祥的借口。1924年8月,齐燮元以受到卢的威胁为由,电请曹锟、吴佩孚下令讨伐卢永祥,获得曹吴的同意后,齐燮元大举进兵,征伐浙江,江浙战争由此爆发。

9月3日,江苏军阀齐燮元向浙江军阀卢永祥发动猛烈进攻,孙传芳按约由南线攻浙,双方在沪宁路沿线和江浙、浙闽、浙赣等边境地区开始激战,战争初期,浙卢军队和苏齐军队势均力敌,不分上下,双方在江浙展开了拉锯战。而卢永祥的失策在于把大部的军队都放在浙北地区作战,忽略了浙南地区的防御。而孙传芳的闽赣联军就此钻了空子。9月4日,孙传芳命令第十混成旅孟昭月部从浙军防守空虚的浙闽交界处的仙霞岭向浙军发起突袭,浙军虽然顽强抵抗,但架不住内部叛乱。战前孙传芳收买了曾是日本士官学校的同学浙军炮兵团长张国威,孙以高官厚禄使其阵前倒戈,张国威将浙军大炮上的零件卸下,致使仙霞岭的浙军毫无战斗力。而孙军孟昭月部乘机长驱直入,9月10日,孙传芳的三路大军全部进入浙境,孙军所属的第四支队谢鸿勋部当日也攻克了庆元、龙山。而赣军张以来、张庆旭两旅也由江西玉山出发,并于当日攻克常山。嗣后,孙传芳率闽赣联军直逼江山。

江山位于浙、闽、赣三省交界处,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谙熟兵法的孙传芳深知其重要性。因此他故伎重演,用金钱收买了浙军一个团离开江山,使江山守备空虚。9月14日,孙传芳率军强攻,接连攻克江山、衢州。

孙传芳的军队,虽仅为1万余人,且军容不整,个个头戴斗笠,穿着短裤和草鞋。但战斗力极强。因为孙传芳为激励将士,特意编写了一本《入浙手册》,分发给官兵,晓谕他们:“我们陆军第二师是被陆军第十二师迫离闽省而向杭州进军的,各官兵要具有有进无退的决心,勇往直前。万一军事失利,想退回福建,势难两容,凛之,勉之。”[3]于是,无论行军打仗,还是休息、吃饭,连、营长官都高声朗读这本册子。使孙军皆有“背水一战”之感,打起仗来势不可挡,而且孙军军纪严明,不像其他军阀部队,那样到处烧杀抢掠,胡作非为。“孙氏入浙前,约束士兵,申明军纪,其同来输卒千余人,均在闽境所拉。”[4]所以孙传芳的军队进入浙境,横扫千军,如入无人之境。从攻浙到进入省会城市杭州,仅用了二十来天。

就在卢永祥的军队连连失败之时,浙省内部发生变乱。首先是浙江省长辞职,委任浙江警务处长夏超代理。夏超及其部下见风使舵,纷纷投降孙传芳。

最后,卢永祥在腹背受敌、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不得不辞去浙江督理职务,离开杭州去了上海。9月17日,北京政府任命孙传芳为浙闽巡阅使兼浙江军务督理。9月22日,又任命夏超为浙江省长。并通电命令夏超、周凤岐等“即行欢迎孙督共铲卢逆”。[5]25日,孙军进入杭州。孙传芳旋即马不停蹄,挥军直下嘉兴。10月16日,孙传芳以胜利者的姿态赶赴上海。在沪期间,孙传芳抢先收编了卢永祥的旧部浙沪联军夏兆麟的第四师12个营以及第六混成旅全部。到1924年年底,他已拥有三师七旅一混成团,总兵力达五万余人,如果再加上陈仪的浙军一师和周凤岐的浙军三师,孙传芳的兵力可达六七万之多。而且,他还获得了浙闽巡阅使兼浙江督理的高官职务。由是,孙传芳在东南崛起,成为当时举足轻重的实力派人物之一。

注释

[1]章伯锋:《北洋军阀》第一册,武汉出版社1990年版,第324页。

[2]杨文恺:《孙传芳的一生》,文斐编《北洋三雄》,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版,148页。

[3]何易、潘荣:《五省联帅——孙传芳》,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9页。

[4]《国内要闻》,《申报》1924年9月29日。

[5]章伯锋、荣孟源主编:《甲子内乱始末纪实》,《近代稗海》第5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