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明清嘉兴望族女性作家群的形成及生活状态

文学源自生活,研究一地文学的生成及发展规律需要我们首先对这一群体的生活状态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把握住文学的整体特色和规律。明清嘉兴望族女性作家的大量出现并非短期形成,而是经过了两汉、唐、宋、元时期的积累铺垫及时代对女性要求的提升而逐渐孕育产生。

在明代中后期,造纸技术和印刷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出版业的发展,江南女性受教育及出版、旅行的机会不断增加,才女文化的消费日渐增多,“这些女性参与到了地区和国家的生活中,主要不是作为经济生产者,而为作为文化生产者和消费者”[48]。嘉兴作为江南的重要城市,商业和文化的交流十分便捷,经济的发达及重文的传统使得嘉兴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由官府、书商、文人及民间藏书家经营的刻书作坊,出版、藏书活动十分兴盛。地方文化家族普遍以诗文传家,他们积极参与到刊刻出版业中,以使本家族的文化精髓及家学遗泽后世。

家族中丰富的藏书及崇文的思想观念给这些家族中的闺秀创造了极好的学习成长环境。与此同时,基于“门当户对”婚姻观念的影响及维持望族地位延续的需要,家族男性在其年幼时往往会安排她们接受诗书及才艺学习,以使她们日后获得更和谐美满的婚姻及成为合格的妻子与母亲而做准备,正如《闺秀诗话》所云:“闺人工诗虽难,然在书礼之家,亦寻常事。而拘迂俗子,往往秘闺中笔墨,不肯示人,若别嫌明微者。不知男女一例,造物原无所分。自鄙夫淫贱逾闲,行同禽兽,圣人首出,不得不以礼教防之;然仍为小人,非为君子也。但能天真烂漫,不求合礼而自合礼,则何必分男女哉?”[49]

闺阁女性的生活虽然相对狭窄,但因生在官宦之家,她们也有更多随家族成员宦游的机会,因而她们的眼界相较普通平民女性更开阔,国家社会责任意识也相对更强。因此,作为封建社会的望族女性,较男性而言她们虽也是弱势群体,是受歧视的对象,但在整个女性群体中,她们是一群生活在较优渥的环境,接受了文学熏陶、聪慧识礼的知识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