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波”8604部队的分支机构

(一)有关“波”8604部队分支机构的不同资料

除本部所属各课之外,“波”8604部队还有若干派驻外地的支部和支队(含临时)。之所以使用模糊的“若干”此词,是因为目前难以彻底弄清各支部、支队具体的数字和详细情况,只能根据零散的资料,加以分析、推断。

在《华南派遣军波字第8604部队战友名簿》的卷首语中说:除本部外,还在广东各地及华中除州(按:原文如此,疑是安徽省滁州)、福建省、广西省、香港(九龙)等地设置支部。[42]其机构体系与日本在华北的1855部队和华中的1644部队一样,拥有庞大的支部系统。[43]

既然“其机构体系与日本在华北的1855部队和华中的1644部队一样”,那么不妨以华中的“荣”1644部队作为比照,看看其支部的概况:

“荣”1644部队长佐藤俊二在伯力法庭上的供词中说:“荣字1644部队是在1939年间成立的,有12个支队,总共约1500人。”日本学者近藤昭二在《解说荣1644部队》一文中说:“中支那防疫给水部在南京编成后,在上海、苏州、杭州、芜湖、安庆、金华、武昌、汉口、九江、岳阳、当阳、沙市等地设有12个支部,总人员数约1200名。”另外一些著述还举出常州、南昌、宜昌等地有支部。由于华中是当时中国抗战最尖锐最激烈的战场,故日军在华中的细菌战也十分频繁,曾先后在各地设立15个支部,常年保持在12个左右。[44]

华南发生的大规模战役较少,从理论上看设置细菌战部队支部也应当少一些。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华南也有其设置较多细菌战部队支部(含临时机构)的理由:一是大部分地区日军没有实际上的军事控制和严密的统治,必要时利用细菌战攻击国民党控制的区域是其战略需要。如广东的边远地区,广西、贵州、福建等。二是中国抗日势力(含国共两党)在华南的军事活动相对较少,日军占领地区局势比较稳定,有利于其进行细菌战研究。三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日军细菌战部队研究这种气候环境下的各种疾病、细菌,如疟疾等。因此,“波”8604部队的支部数量理论上应当与华中的“荣”1644部队相似。

另有一个观点认为,“波”8604部队“在华南的大中城市设有12个支部”。[45]该观点具体指出了有12个支部,但未能加以详述是哪12个支部。

笔者研究认为,“波”8604部队在其存续的6年多时间中,先后存在过16个支部,包括被编入军队正规编制的、比较固定的、临时的几类。